武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08-15 00:50陈安记李博张迎春李敏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武术农民农村

陈安记 李博 张迎春 李敏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山东沾化256800)

武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陈安记 李博 张迎春 李敏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山东沾化2568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的健身价值、观赏价值、竞技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武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武术新农村建设价值

1 前言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中华民族骨气、精神的象征,是具有代表中国符号作用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国内外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积极学习推广的国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预示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将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

武术在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广泛的参与性,这就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良机,深刻理解全会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武术的作用,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2 武术的价值

武术,作为人类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是两千多年来在中国的土地上56个民族集体创造、融会后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自然属性。“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我国的各个武术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浓厚,简便易行,颇具民族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2.1 健身价值

健身是人类从事任何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武术项目就是人们从生产劳动中衍生出来的健身意识的自觉产物。虽然有些项目并不一定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但或多或少地具有健身价值。此外,还有一些从作战技能和宗教仪式中演化而来的武术项目也具有健身价值。

可以预见,在当前人类“现代文明病”频发、身体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的大背景下,追求身体素质的改善和体质完善将成为现时代人们的主动选择。因而,具有独特健身功能的武术将在满足人类健身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其蕴含的健身价值也将得到更加深广的开发。

2.2 观赏价值

有人类学家曾指出:在早期人类上升的过程中,最大的快乐是从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尤其是狩猎等技术的满足中获得。这充分说明了从身体活动中寻求娱乐是人类一种根本的心理欲求。

武术的娱乐价值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在逻辑上具有从必要的劳动和生活中摆脱出来,追求健身价值的取向,随着人们娱乐欲望的不断增强,娱乐性终于发展成为武术最鲜明的个体价值之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更使得武术锻炼成为人们缓解紧张生活的一种追求。人们不仅直接参与娱乐性强的体育活动,而且从观看运动竞赛和表演中获得身心愉悦。许多在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武术项目就因为强烈的娱乐性而得到广泛的传播,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的众多武术项目就体现出这个鲜明特点,自娱性越强的武术流派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2.3 竞技价值

竞争是武术的灵魂,超越自我和对手是武术运动的精神和本质内涵。作为具有鲜明的身体活动特性的人体文化,武术往往是在相互争斗和较量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参与武术活动的人们也通常通过与他人的竞争和较量来检验自身的水平。在武术活动中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如力量、耐力、平衡、柔韧、灵敏等各项素质中,几乎都存在着竞技,武术离开了竞技便失去其发展的基本动力。

正是由于武术项目具有鲜明的竞争性,满足人们相互较量的心理需求,其竞技价值便受到越来越多参与者的重视。尤其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政治、经济、科技等的竞争,迫切需要具有竞争精神的人来实现这一切。武术运动由于具有强烈的竞技性和公开、公正以及直观性等特点,能充分发挥和检验人的多方面的能力,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活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可以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习武人口可见端倪。

2.4 社会价值

众所周知,社会一般是由文化、经济和政治三大主体构成,三者各自的发展以及相互关系的演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武术的社会价值就是挖掘武术的功能,顺应和满足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既定规则,在文化、经济、政治事务的具体过程中体现出来。

(1)德育教育。“习武必先习德”,这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句行话。这是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练武之人与普通人的技击差异很大,必须使这部分人接受一些习武规范,使他们能够谨慎地使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德育是人类繁衍自身并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文化领域,武术作为一种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在儿童启蒙、劳动教育、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武术活动对于增进整个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武术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它自然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从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实现道德水准的检验和审美习惯的养成。

(2)民族认同。武术是在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能够满足健身、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文化。正是由于它的普遍性、亲和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才造就了它对民族内部的认同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共同和谐的价值。

民族认同感是在团体内部的相互依赖和相近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个民族内部成员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亲近感。由于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身体表征属性、参与者接触的频繁性、对情感和意志体现的直观性等特点,使得参与武术锻炼的人们很容易进行感情交流、思想交流、意志考验,从而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达到培养民族认同感的显著效果。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并有众多人参与的武术活动,也有力地促进着民族文化的认同。

(3)经济发展。武术从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文化,它无疑需要物质支撑和物质消耗,但精神文化生产所需要的成本和精神消费本身都属于经济的一部分。因此,武术的广泛深入开展,不仅具有文化学意义上的道德教育价值和政治学意义上的民族认同价值,而且具有培植产业门类、带动经济振兴的显著效果。据福建省体育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注册登记的武术馆校有一百多家,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福清西山武术学校等,投资规模都在几亿元以上,在校学生都过千人。武术已经成为福建省的六大支柱体育产业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综合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随着人类对精神实质和自我生命质量的追求,中国武术将在经验和科学相结合、专业与社会相借鉴、民俗与法制相匹配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越来越凸现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其中“生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宽裕”,就是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小康社会。“乡风文明”,就是要建立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以团结互助、和睦友爱、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为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村容整洁”,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它必须以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宽裕为前提,绝不能以加重农民生活负担为代价。“管理民主”,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广大农民的广泛参与。各个方面的内涵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容分割的。

“发展生产”与“生活宽裕”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两个主轴。同样,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也不能脱离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华武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强健体魄、娱乐身心、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因此,只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武术的功能,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乡风文明”,才能在提高广大农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同时,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繁荣。

4 武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村庄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表现出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4.1 政治建设

通过武术演练,可使农民逐步认识到武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认识到武术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在健身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无论是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健身武术还是现代武术,其发展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变革、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社会表现形式紧紧的附着在地方传统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习俗之中,始终保持着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点。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积极推广武术运动,将有利于激发新时代农民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 经济建设

尽管缩小城乡差距是时代的强音,但城乡差距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不高,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加上农民健身意识的淡薄,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武术活动也形成了“修身养性”的特点,使人在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武术运动中获得与自然的和谐,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推广、普及武术项目,可提高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生产力,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3 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农业的机械化、农业税的取消、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提高,农民不用再常年累月地忙于生计,使农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据调查:现在的许多农村,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较少,农闲时间赌博成风,人们整天沉溺于赌桌和酒桌,不光对自身的身体有害,也给社会治安和家庭和睦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武术是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武术活动,把农民从赌桌和酒桌带入到活动中,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治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4.4 社会建设

武术运动对培养农民的凝聚力是极为有效的。武术锻炼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以特有的文化认同,成为了一种密切民族关系,增强人民团结的凝聚剂。各种武术活动多是以村庄、乡镇为参赛单位,参赛者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即使旁观者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场景之中,为团队成功而欢呼、失败而沮丧,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活动项目,可以在促进农民间的社会交往、沟通农民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农民情感、增强凝聚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源于我国的武术项目,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传统意识和思维的宝贵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武术作为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活动和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它对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都有深刻的影响。武术中的爱国主义、天人合一、崇尚礼让、宽厚平和以及以人为本的体育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及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全社会应充分重视武术项目的开展,大力发扬中华武术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179-181.

[2]周伟良.中华武术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1-49.

[3]王丽丽,梁建平等.武术在农村的社会意义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58-59.

[4]方春妮,田静,王健.华中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

[5]刘杰,王鹏.浅析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Wush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hen Anji Li Bo ZhangYingchunLi Min
(No.1 Middle School,Zhanhua Shandong 2568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induction and deduction,the paper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By analyzing the health-building value,ornamental value, athlet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of Wushu,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t parts which it plays in politics,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ushuNew countrysideConstructionValue

G85

A

1004—5643(2011)02—0018—03

1.陈安记(1973~),男,硕士,高级教师,中国武术六段。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武术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中华武术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武术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