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期军事武术发展历程研究

2011-08-15 00:50杨砚光孟进蓬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军事武术时期

杨砚光 孟进蓬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冷兵器时期军事武术发展历程研究

杨砚光1孟进蓬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2.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军事学原理,按军事文化外显器物层兵器的发展为内在逻辑主线,通过对军事武术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归纳,将军事武术历史演进分为冷兵器时期、火器时期、热兵器时期和高科技兵器时代(以信息化为目标、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军事武术冷兵器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为军事武术科学的探寻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军事武术冷兵器历史发展

1 前言

军事武术是军事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注重隐蔽性、伤害性、控制性、应急性,突出快、狠、准、毒的实战效果的一种无限制制服对手的实用技击技术体系。以完成军事行动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军人战斗技能能力,磨炼坚定信念,强化严明纪律,培育战斗精神,传承先进军事文化为宗旨;其属于军事斗争领域里的特殊现象,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军队旨在提高战斗力的以军人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训练活动。随着战争态势不断变化,军事任务的多样化对军事武术产生了新的需求,推动了军事武术新时期价值、功能、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其发展历程的研究较少。因此,总结军事武术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不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对于提高我国军事“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冷兵器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商、周三代至公元589年的隋唐。这一时期,中国军事科技长期处于铸剑锻刀阶段,军事活动基本上以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为主,军事武术战略战术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主张慎战、义战的战争观;全面、系统的制胜观;德法并用的治军观;奇正结合的致胜观等等。可见,军事武术的内容是一个极其丰富而又蕴涵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兵学文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本文仅对军事武术在冷兵器时期的发展做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2 先秦时期军事武术的初始形态

先秦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商、周三代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这段时间。在这18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大致经历了夏、商、西周三代及春秋战国几个历史时期。先秦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由奴隶制社会逐步进人到封建制社会。这里把这一时期的军事武术活动称之为“初始形态”,是因为此时期的军事武术已从原始社会的胚胎期逐步萌生了出来,初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军事武术文化形态。

2.1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一个氏族社会进人了一个王位世袭制的奴隶制社会。军队打仗就开始使用青铜制造的戈、钺、戚、镞等兵器和战车。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256年),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车战所需的射御技术和使用矛、戈、戟等长兵的技艺就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同时,拳搏与角力也是军事训练与选拔武士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一定的竞赛制度。当时,舞、武不分,合而为一,称为“武舞”。它将用于实战格杀的经验按一定程式来演练,是古代武技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军事武术套路演练技术的雏形。

2.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军事战争逐步由车战为主变为步骑为主,新的作战方式对士兵的作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国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军士的作战素质。如魏国的“武卒”,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挑选及训练,凡选中者,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赏,并免其税徭;而齐国讲求武备,以致很快在国内出现了“隆技击”的局面。另外,在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许多国家纷纷废除旧有的世卿世禄制,改为以军功授田宅爵禄。通过习武搏取功名,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及获得优厚的物质利益,这无形中极大地刺激了习武活动在民间的广泛开展。《管子·小匡》中记齐桓公对一位地方官吏说:“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这不但反映了齐国君王对于武技人才的重视,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军事武术考核、选拔及训练与民间习武之风的盛行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士卒的选择与训练更加严格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同时,具有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的竞技较为盛行,以击剑为最,军事武术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军事武艺逐步流入民间,其技击技巧以个体性为基础,在个体性前提下民间武术技艺向多样化发展。随着军事武术的多功能发展及技术日趋完善,从实践中来的军事武术理论开始形成。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未失光彩。军事武术功能、技艺的多样化,以及军事武术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军事武术体系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

可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武术的奠基阶段。首先,在军事武术思想与文化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事不断,造就了一批著名将帅和军事家,如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大都坚持禁暴、救乱、除害的义战主张,对政治、经济、科技、地理环境与战争的关系以及决定战争胜负的道、天、地、将、法等因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他们将智、信、仁、勇、严、忠等作为将帅的要求,并总结了知彼知己、谋而后战、兵不厌诈、集中兵力、占据主动、力争全胜等作战指导原则,使这一时期的军事武术思想文化达到相当完备、高超和成熟的程度。其次,在军事武术谋略与战略战术方面:铜铁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步兵、骑兵取代车兵上升为主要兵种,发生了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水上交战、水陆协同作战,整理、消化、运用先秦军事思想,提出了着眼于全局的战略概念,形成了“以墙制墙”、“怀柔和亲”、“以骑制骑”、移民实边等一套比较完整的军事思想。

3 秦、汉、三国时期的军事武术

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政权。由于秦政权实行残酷统治,故激化了社会矛盾,尽管它为了防止六国贵族的再起和人民的造反,曾下令收缴天下兵器,以禁民间执兵习武,但并没有挽救它最终灭亡的命运。公元前206年,刘邦和他的文臣武将们经过多年征杀,建立起了汉王朝,史称“西汉”。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群雄蜂起,逐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中国历史进人了三国时代。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军事武术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有较多军事武术著作问世,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各式兵器独特技法初见端倪,如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谈到剑术已有“法”,而且各异,便印证了技法的形成;刀已基本取代了剑在军事上的地位,而剑却在非军事用途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汉代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东传日本。

4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武术

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退位建立晋朝,一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在这三百多年时间内,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人们习惯把这段多变纷杂的历史称为“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从社会秩序看,虽然是个分裂、动荡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像匈奴、鲜卑、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进人中原。由于战争硝烟不断,促进军事武艺发展较快,各民族之间的武技武艺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交流。另一方面。当时偏安南方的一些统治者多沉湎苟安享乐,因而使娱乐表演性军事武术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并趋于形成。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佛教、道教迅速发展的年代,追求炼丹与火药的研制成功,这为日后军事武术与佛道文化的结缘以及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5 隋、唐、五代时期的军事武术

公元589年,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数百年的地方政权对峙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公元618年进人唐代之后的中国封建社会进人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阶段,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历史盛况。同样,唐代文化也是一种具有恢宏气度的开放型文化,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唐代文化对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这种文化特点,也必然会在军事武术上有所反映。公元907年,因剿灭黄巢有功、被唐王朝封为梁王的朱温灭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人了五代十国时期。所谓五代,乃指中国北方地区相继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所谓十国,乃指南部和山西地区先后出现的吴、南唐、吴越、楚等十个政权。其间,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对军事武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军队是维护政权存在的最基本力量,作为从沙场上拼杀立国的隋唐统治者是深明这一治国方略的。隋唐两代在对原有的府兵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都重视对府兵的训练。在唐代,特别强调对府兵的军事训练,如有“教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至罪及刺史”。唐代的府兵,是种寓兵于农的军事组织,具有“兵农合一”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前的世袭军户,实际上将兵源、习武活动扩大到了整个国家基层。当然,作为折冲府对军士的训练内容主要是“习射”,但这种军事建制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习武之风产生广泛影响。

唐代统治者重视武备的另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实行武举制。武举制的创立、实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很有影响的事情。所谓武举制,事实上就是中国古代为了选拔军事人才而举办的一种考试制度。武举制正式首创于公元702年唐王朝的武则天时期。唐代武举制的考试内容大致有4大类10大项:其一射,是考核各种射箭之法。主要有长垛,一种离靶“百有五步,列坐引射”的射法,“坐”乃蹲、跪之意;马射,马射是一种在骑马跑动时的射技;筒射,依《新唐书·选举制》记,当是一种与普通弓箭有异,有一定机械装置,《通鉴释文辨误》卷11中注为“中者洞贯”,故谓“筒射”;步射即是射草人,还有是弓射铠甲的“穿札”。其二马枪,即测试马上使枪的技能。方法是将4个木人列于土墙之上,在马奔驰时用重八斤的丈八之枪,击刺木人。其三测力,形式有“翘关”,即将一根长一丈七尺、直径三寸半状似门关的树条举十次,其要求是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方法是“负米五斛,行二十步”。其四材貌,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身体条件及语言对答。事实上,以上诸项考试内容早在唐初选拔军事人才中已见端倪。据《新唐书·兵志》记,贞观年间对军事人才的选拔中就有关于弓马、翘关及身高等方面要求。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唐代武举制的内容主要是各类射技,其次是马上用枪及力量、材貌。这是冷兵器时代对一位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也进一步证实了适应战场需要的军事武艺的一般要求,凸显了军事武术的训练、考核与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并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看到,统治阶级的这种选拔制度为一般百姓提供了一个能以个人武艺能力进身仕途的机会,从而对于社会尚武之风和民间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客观推动作用。

6 结语

整体上看,中国军事武术与世界武技的演进历程,其总体上具有共同特征:起源于远古时期狩猎的“人与兽斗”。我们可以想象在人与兽斗时,野兽主要是凭借着锋利的爪牙和角,以及强大的体力,依靠它们捕杀的本能来和人斗,而人则主要是依靠智慧和集体的力量来取得胜利,总的来看这种搏斗对技术的要求较低——表现为原始的围、堵、砸等,以满足生活、生存需要。萌芽于原始人类以及氏族部落间的“人与人斗”,是在双方体能相敌、智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搏斗的,这样就更倾向于技术的较量,可以说技术是满足这种搏斗需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种对技术的需要也就更为积极地推动着技术的发展——表现为利用生产工具木器和石器的击、打、刺等有意识的格斗形式。随着军队和青铜、钢铁的出现并进入有组织的军事战争,人类进入冷兵器时期,军事武术就在专门的“军队战斗”特殊军事技能中形成,显示出了有意识的服从和满足统治阶级意愿的训练、武技,并快速发展趋于完善的运用拳勇、械斗与技击、战术以至于后来的阵法等。随着“火药”问世并运用于战争,人类开始进入火器时期,这一时期,在以青铜、钢铁为主要原料做的刀、剑、矛、弓弩之类由人力使用的武器(冷兵器)还发挥着巨大作用时,军事武术的技法与理论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近代枪炮热兵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军事武术开始没落,并淡出战场。但,随着现代战争态势的不断变化,高科技兵器时代的局部战争和地方区域冲突以及反恐战争的特殊战时需要,军事武术在继承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技法更细,战术更活,训练更加科学。

[1]袁庭栋.解密中国古代军队[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31《唐纪》,《四库全书》文渊阁版.

[5]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6]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甲集《说舞》[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7]杜佑.《通典·选举三·历代制下》,《四库全书》文渊阁版.

[8]陈义.我国古代军队武术传播的特点与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9]王兆春著.中国古代兵法[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8.

Research on the Military Wushu Development in Ancient era

Yang Yanguang1Meng Jinpeng2
(1.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Bejing 100084; 2.The PLA Artillery Institute,HefeiAnhui230031)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depending on the military principle,according to the military cultureexplicit implementslayer for the weapon'sdevelopment intrinsic logic main cule,and via collecting,sorting and concluding about the materials related to military Wushu documents,the paper divides the history of military Wushu into four periods which are cold arms period,firearms period,hot weapon period and high-tech weapons(in information era,completing the objective mecha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double historical tasks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eriod),and meanwhile carries on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towards--millitary Wushu development course of cold period.The paper provides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military Wushu scienc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Military WushuCold weaponHistory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1)02—0015—03

1.杨砚光(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2.孟进蓬(1974~),男,讲师。研究方向:军事武术理论教学与实践。

猜你喜欢
军事武术时期
中华武术
清代时期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