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2011-08-15 00:52:55刘若愚
运动 2011年15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刘若愚

(湖州市南浔区开发区实验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9)

理论与方法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刘若愚

(湖州市南浔区开发区实验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9)

本文着重研讨学校体育应怎样改革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发展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而直接影响人民终身体育的形成和习惯。

学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

1 前 言

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生活富有,市场经济带来人们的生活改善。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观念日益更新,对人体健康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非典”过后,人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增强,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更多的人民群众都自觉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维护自己的健康。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那么,研究学校体育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很有意义的。

2 终身体育的涵义和结构特征

2.1 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于欧洲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其倡导者法国的P·伦格兰德认为:“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是终身教育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学校体育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紧扣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与意识进行教学改革,让体育教学能继续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锻炼习惯、观念和技能。任何脱离该指导思想之外的改革,都有违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2.2 终身体育的涵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过程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3 终身体育结构特征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

人的一生有3个发展时期,即生长发展时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生长发展时期要求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在成熟期要求体育锻炼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在衰退期要求体育锻炼来延缓衰退,延长工作年限,延年益寿。体育锻炼不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劳永逸。所以要学会如何去锻炼身体,保养身体,并养成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

3 分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作用

终身体育不能只限于学校体育,而要经历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连续过程。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而学校阶段的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3.1 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在学校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这既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使之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也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

3.2 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学校体育是一个有计划的体育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的意识,一般可理解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只有认识了终身体育的价值,锻炼身体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终身体育的习惯一般可以理解为在认识的前提下,坚持体育锻炼而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形成习惯,这样才能坚持不懈;终身体育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从事终身体育的本领。有了体育锻炼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事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自练、自评、创造等能力。这些能力互相联系,构成了终身体育能力的整体。学生对这种能力的掌握与运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它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极为重要。

4 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1 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教育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每个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从而可以制定相应的计划。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并精心设计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让每个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此外,教师还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要鼓励他们,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树立锻炼好身体的信心;对体育很好的学生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尽可能地提供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特长,挖掘自己潜在的体育运动能力。

4.2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意志、信心等)

4.2.1 培养兴趣,养成锻炼习惯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机,是体育教育的一个主要标志。

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提倡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实际证明,多采用游戏等形式的练习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准备活动中穿插些游戏内容,如“程序化行进”“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游戏,较常规的慢跑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有利于人脑皮层中枢的兴奋和各种器官活动能力的提高,使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可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增加课的负荷。田径项目比较枯燥,如运用一些“圆圈接力跑”“迎面接力跑”“超人变速跑”等游戏或比赛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发挥奔跑的能力等。把体育游戏运用到整理活动中有助于尽快消除疲劳,如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采用舞蹈动作形式的教学和以放松为主的比赛性游戏,可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和体力上得到恢复,并且常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锻炼,并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有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平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参加体育运动,进行锻炼,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内容。可以说,体育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的前提和基础。

4.2.2 培养学生运动的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生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有:(1)健康的需要;(2)娱乐的需要;(3)表现自我价值与创造性活动的需要;(4)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要;(5)丰富体育文化知识的需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激发运动的动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生追求肌肉发达、身体结实健美;女生追求身体均称,丰满协调。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练习的项目,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在练习之前可向学生讲解该项目练习的目的,对身体的作用等。例如,笔者在中长跑教学中先作思想动员,讲解中长跑的重要作用,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练习的动机。

4.2.3 培养学生的意志

(1)严格要求,克服困难。体育课较其他室内课,对培养锻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怕苦畏难情绪,懦弱自卑心理相当普遍。而丰富多采又有相当难度的体育项目,恰好就是医治这些不良习性的苦口良药。就拿跳木马项目来说,一些胆小的男生和大多数女生往往“望马生畏”,而跳过马的多数男生却兴高采烈。这种情境正是培养学生勇敢、自信、不畏艰难险阻等意志品质的好时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永远成为一个强者。教者务必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因势利导,以求良好的教育效果。800米跑是检验学生耐力和速度水平的项目,同样也是考验学生意志品质的项目。长久以来,不少学生难以达标,就因为缺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积极进取、敢于胜利等良好意志品质,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地要求学生,让学生克服自身困难,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的全面意志。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例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田径中的跨栏,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坚韧性。要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对意志软弱,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在设施中设置一定的障碍(如超过一定高度和远度),培养他们勇敢、果断、顽强的精神;对冒失、轻率、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通过多种的组织竞赛或比赛,培养他们控制自己的能力;对毅力差的学生,要通过定时耐久跑、爬山等项目的锻炼,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并且气候、环境、器材设备的优劣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下训练,能培养其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4.2.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现代科学以及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让孩子喊出:我能行!》的作者卢勒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自信的重要价值。他谈到:“我发现‘我能行’三个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让那些平日在父母身边‘软弱无能’的孩子变得十分能干。”

4.3 开展好学校课余体育

4.3.1 开展好体育文化节开展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是精心地组织和积极地开展好“校体育文化节”。如何开展好体育文化呢?笔者结合学校实际,简述如下。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体育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我校每年都组织了一系列的比赛,举行了一些活动以及评选了一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每年举行的比赛有全校运动会,全年篮、排、足联赛,羽毛球比赛,一二·九接力赛,拔河比赛,健美操比赛和广播操比赛等,比赛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评选的活动有体育摄影评比活动,体育征文等评比活动,年度体育十佳运动员、年度“最有价值球员”“校梦之队”的评选活动,“先进体育班集体”“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最佳裁判”等评比活动;此外还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

实践证明,学校多组织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可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和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

4.3.2 成立俱乐部学校可以成立一些俱乐部,让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一起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例如,篮球、排球、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田径俱乐部和定向运动俱乐部,棋类俱乐部等,俱乐部成员要以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选出各俱乐部“官员”,由教师和各俱乐部“官员”协助组织学生理论学习和进行训练,以及观看相关录像。

4.4 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素质

4.4.1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提高道德品德体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好的个人品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谈吐文雅、衣着整沽、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这些优秀的思想和品质不仅是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的准则,而且也是影响和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因素。

4.4.2 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加深基础知识学习这几年湖州市体育教研室开展了几次体育教师基本功技能大比武的活动,这一活动的举行不仅可以直接使体育教师加强身体锻炼,树立体育教师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且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带动学生,带动其他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和弱项。但是面对无数的学生,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老师,投篮怎么投更准?我怎么总是投不进?”(篮球)“垫球怎么垫?”(排球)“老师,教我两招过人技术”(足球)“下旋球怎么发?”(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但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得心应手,也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欢迎。

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多订阅一些体育教学、训练、裁判、科研方面以及体育管理等多方面的书籍和一些体育报刊,及时地掌握体育方面的信息,了解体育的现状、发展及其未来。体育教师不能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而要成为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5 结 论

5.1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5.2 积极开展好学校课余体育,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5.3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总之,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从而也直接影响人民终身体育的形成和习惯。

[1]白榕生.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来认识学校体育[J].福建体育科技,1999(1).

[2](德国)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G807

A

1674-151X(2011)12-08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40

投稿日期:2011-07-18

刘若愚(1978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3:58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冰雪运动(2016年5期)2016-04-16 05:55:14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5:0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师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
中国火炬(2009年4期)2009-07-24 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