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高校足球文化建设对促进中国足球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张晓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本文就高校足球文建设的内涵、意义发表了笔者的看法,并对积极构建高校足球文化建设以更有利于发展中国足球文化事业提供了一些思路和结论,希望能对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希望藉此能为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足球文化;高校;足球文化事业;影响
中国男子足球长期冲不出亚洲,女子足球淡出世界足坛领先行列,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足球的发展状况,诊断一下中国足球的病垢。长期以来,中国足球的落后被冠以基础、精神、体制、腐败、拜金、场地、青少年足球的差距,不可否认,在青少年培养、球队的基础建设、举国体制的封闭局势、球员文化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然而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日渐意识到高校足球文化发展对中国足球整体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高校足球文化的内涵、发展的前景、内外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借此能对中国足球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理论方面的指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综合。它包括体育认识、体育道德、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体育运动之所以属于文化的范畴,就因为体育本身具备了文化的特征,诸如文化的继承性、文化时代性、文化名族性、文化阶级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体育文化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功能状态,其目的在于实现身、心、群的合理发展,为社会提供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完整人格和理想体格的社会成员。足球文化隶属体育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是以足球竞赛为轴心内容开展而来的,同时融入了足球比赛广告宣传、足球理论知识的讲座、足球艺术表演、足球图片摄影展览等一系列体育行为。可以说,足球文化的开展是显性和隐性的双重表现,因为既有足球运动基本的形式,又有足球运动所带来的足球氛围、足球道德情操、足球人际关系等隐性的特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双重的特征,足球运动才得以在大学校园这个传授文化知识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大学校园圣洁醇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利于足球这项运动能够健康发展、良性发展、纯洁发展。
将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首先,足球文化是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健身、育人价值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校园内涵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潜在力量。其次,足球文化融入了民族文化,随着足球运动的开展,足球运动风靡世界,成为世界第一的运动,表现在国际上的足球比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足球实力,进而成为民族运动形式,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民族力量和政治力量,尤其在现在的中国,亟需重整中国足球的雄风。在此,足球在现在的中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很大一部分参与群体来自高校学生,高校足球文化的开展为“把我国新一代球员培养成有文化、会踢球、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精神高地和智力保障。最后,随着高校足球文化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内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其精神食粮。外部能够提高高校在本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知名度,通过赛事赞助商和传媒的宣传借此来推动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在CUBA联赛中已可见一斑,大学生足球联赛可以效仿。
3.1 取消功利化
伴随着足球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足球运动产生了极端效应,商业运作本身随带来的一些问题,导致足协、商家、球队、教练、球员之间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平衡,表现的最为严重的就是球员培养体制的功利化、比赛形式的功利化、发展模式的功利化,似乎一切都与“钱”说不清道不明。而中国足球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营造一种去功利化的足球氛围。只有真正地去保有一种热情和兴趣从事一项运动,这项运动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而这也正是开展所有运动的初衷。大学校园是一个片心灵的“净土”,它所掺杂的物质成分远远少于社会和市场,真正地开展好大学校园足球运动,真真切切地抓好足球的基础工作,就能从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中挖掘出真正的足球天才。
3.2 融入民族文化性
将足球融入中文化中来,并从文化中汲取营养,这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有成功的例子,英国人创造了现代足球,巴西人发扬了艺术足球,德国人扩大了足球精神,这是足球运动的魅力,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可以说,在足球运动中,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精神文化。在今天的国际足坛上我们往往被欧美足球的意志和坚强所激动不已,往往被拉美足球的酣畅淋漓、洒脱美感而羡慕不已,往往被日韩足球团结奋进而激情四起。可以说,在这些国家里足球运动将他们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古代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文明,其中蹴鞠在我国古代盛行了两千多年,中华民族勤劳、朴素、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古代就被世人所传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球员丧失了在足球场上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面貌,场上不拼不博、场下走捷径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了损坏了中华民族应有的民族精神文化形象。在足球这项激烈的身体锻炼和对抗中,体现了人的思想品德,考验着人的意志力和坚韧度,同时期待着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高校足球文化的开展中要注重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训练过程中要着力创新,开拓思路,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足球运动开展中要加强队员自律规范性教育,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将民族的精神原味持久的输入到足球运动中去。
3.3 注重团体性
足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讲究合作、团队协作的运动。高校足球文化的开展本身就是一种规范性的群体性活动的开展,通过群体性的足球比赛、足球表演、足球文化沙龙、足球娱乐,提高大学生的集体团队意识,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将团队合作精神渗透到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思想中去,形成持久的价值观和道德约束,让足球队员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相互照顾、学会宽容、懂得容忍,在足球交流中形成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培养优秀的集体主义精神,从校园足球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调动学生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下冷静踢球,寻找最好的传球时机和助攻配合,这也是足球运动的一种魅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足球风气。
3.4 讲究持续性
高校足球文化的发展不能急于一时,必须要有一个形成的的过程——培养过程。一方面是指足球文化的培养;另一方面是高校足球联赛的培养。足球文化的培养包括高校足球体育设施的配备、足球社团的开展、足球文化氛围的形成等,高校足球联赛的培养则是指某个地区或者某高校内部足球联赛开展要具有持久的连续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目前,我们高校足球基础设备的配置相对落后,大多数足球文化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学们参加爱足球社团的兴趣不高,此外各个地区校际校内之间开展的足球赛事少之又少,在某些高校甚至没有自己的足球队,对于上级要求,地方学校采取遮掩式的应付政策,不管是足球文化的培养还是足球联赛的开展都需要一个持久连续的过程,这本身需要各级各类高校能有良好的自律能力而并非强制性的政策执行。笔者认为,大学校园培养持续性的足球文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校园足球俱乐部,首先,校园俱乐部属于社团性质,它隶属于高校团委机构,接受学校领导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学校的支持,并得以延续。此外,校园俱乐部制定俱乐部章程,实行会员自治,交纳一定的会员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为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此外,足球俱乐部的开展是一种群体性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学生因自己参加而不能坚持的思想惰性,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开展和足球校园文化的传播。最后,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有利于校际间的足球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足球文化的外延性发展,从而培养更宽泛的足球文化。
3.5 加强广泛性
曾经有位外国评论家这样评价中国的职业足球,叶公好龙、好高骛远的做法拯救不了正在退步的中国足球,根治中国足球顽症的药方在“草根足球”之中。中国足球的巨大投资没能制造一支成功的男子国家队,自上而下的模式不可能产生世界足球冠军,也不可能培育忠实的球迷群体。因为足球是一项受众最广泛的体育运动,无论从它的参与性还是从它的观赏性来说,它都是人类体育运动项目中,最具看点,最聚敛人气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大学校园无异是人气最为旺盛的地方,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集娱乐、学习、生活于一体的群体文化,据有关专家统计,足球爱好者的兴趣培养大多集中在上学期间,而大学校园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了一定氛围和场所,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价值观念,积极的校园传播效应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热爱足球、喜欢足球、传承足球事业的广阔天地。校园足球文化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校园草根足球的增多,而更多地是通过通过校园足球的的基础性来达到一种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社会人和以前没有接触足球的人喜欢并融入到足球运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足球精神,形成终身足球运动,以此来推动足球事业群众基础性工作的开展。
高校足球文化的建设应该重视大学生精神层次的交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提升以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高校足球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高校校园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足球、热爱足球、并把足球作为一项终身运动来参加,让大学生在大学文化殿堂里接受足球文化的魅力是我们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李宏,朱晓武.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科技,2000(5).
[3] 张凡.足球运动对高校发展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0(10).
[4] 许奋奋.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
G843
A
1674-151X(2011)12-03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14
投稿日期:2011-09-07
张晓健(1976 ~),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