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东, 张 杰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实验与调查
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的现状
杨学东, 张 杰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队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揭示出目前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排球;课余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成形式。中学排球课余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是我国搞业余训练的指导方针。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今天,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将作为迅速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为研究对象,以第二十五届北京市中小学振兴中华杯排球比赛的十二支球队的学校、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有关中学生排球课余训练和排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文章书籍及中国期刊网上的1998 - 2008年间有关的中学生排球运动队和课余训练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博士论文,并查阅相关的学校体育学、心理学、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有关的书籍。
1.2.2 问卷调查法对排球教练员共发放12份,收回12份,有效率为100%;对排球运动员发放156份。其中海淀区有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1中学、北京八一中学和北航附中四所学校,东城区学校有北京景山学校、北京27中和北京65中;西城区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崇文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朝阳区北京八十中学;昌平区实验中学和石景山区的青少年业余体校。其中,男运动员有106名,女运动员有50名。共收回156份,有效问卷有152份,有效率为97.4%。
1.2.3 数理统计法通过对访谈和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然后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2.1 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2.1.1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身高的基本现状在调查的12支球队中,其中男运动员有104人,女运动员有50人;男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为11~19岁,女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为12~18岁。男运动员身高在180cm以上的有45人,占男运动员总数的44.1%;身高190cm以上的运动员有6人,年龄在14~17岁之间,占男运动员总数的5.9%,有的运动员的身高竟然达到200cm。女运动员在175cm以上的有13人,占女运动员总数的26%,身高180cm以上的运动员有4人,年龄在13~ 15岁,占女运动员的总数的8%,其中188cm的有两人。身高因素是成为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运动员的先天优势就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2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参训年限和运动级别从调查的学校来看,练习3年以上的运动员达到57.9%,5年以上的达到27%,7年以上的达到7.9%,有的运动年限竟达到10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学生对排球课余训练的支持和热爱。就运动员的级别而言,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来看,有52人达到了二级云动员水平,占总人数的34.2%。在与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交谈中可了解到有相当的一部分运动员在初中阶段就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
2.1.3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家长支持参训目的从调查中得知,能考上理想的重点中学甚至是重点大学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北航附中、北京理工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都是重点大学下的附属重点院校。家长通过北京市的比赛拿到二级运动员水平的证书,以便获得在中考或高考的过程中加5或20分不等。锻炼身体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占到58%。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导致学生肥胖症的增加;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的增多,导致家长的溺爱;学校要求提高升学率,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学习压力增大等导致学生亚健康的增多。
2.1.4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参训前后学习变化情况学习和训练一直以来都是课余训练的一个主要矛盾,也是影响课余训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笔者调查发现,有15%的学生认为训练前后没有变化,有50%的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后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只有很好地解决学习和训练的矛盾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的课余训练,才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2.1.5 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未来意向情况运动员的未来意向对运动员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意向是国青队和市体校的所占比例较小,只占总数的13.8%,而普通高校有70人之多,占总数的46.1%。学生都把进入普通高校作为自己未来的意向,进入各类体育院校意向的学生更少,这也说明学校招收运动员苗子比体育系统有更多的优势。
2.2 北京市中学生课余训练排球教练员情况
2.2.1 排球教练员年龄与执教情况调查发现,共有12名教练员,其中男教练员有10人,女教练员有2人;教练员的年龄都集中在26~35岁之间,36~45岁和46~55岁的教练员各有一人;就执教年限来看,执教1~5年的有4人,6~10年的有5人,11~15年的有2人有的教练员执教年限竟然达到20年以上。据有关研究,优秀教练员成才一般需要22~24年,除了10年左右的运动员经历,从开始执教到成为优秀教练员,要经过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和稳定发展期4个阶段,约12~14年。
2.2.2 教练员的学历、职称情况学历代表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学历结构是反映教练员队伍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在调查的12名教练员中,本科毕业的有10人,占到83.3%,有2人是专科毕业,在更高学历层次上的教练员没有一人。就其职称言,北京市排球课余训练的教练员以中级职称为主有7人,初级职称有4人,这在一定程度说明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2.2.3 教练员运动等级情况北京市中学教练员的运动级别二级运动员有4人,这也是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所能达到的水平;一级及以上水平的教练员有7人。这说明教练员的运动技术水平比较高,能够担当中学课余训练水平的任务。
2.2.4 教练员采用训练的形式,训练时间和次数的调查来看,在训练形式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采取训练以及周末训练的方式。在非假日每周训练的次数大部分为3~4次,训练时间2 ~3小时的有58.3%,1~2小时的有41.7%。就冬训而言,随着白天时间的缩短,没有室内场地的学校在训练方面在时间上没有保证,有75%学校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都用集训的方式训练,训练的天数为20~ 30天。北京理工附属中学和101中学在训练的时间和训练效果上都优于其他学校。
2.2.5 教练员实施体能、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据调查,教练员在实施体能训练的时候的指导思想是形成专项所需的形态、机能、素质;适应训练和比赛;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战术,分别排在前3位,有11位教练员都选择了形成专项所需的形态、机能和素质。这说明教练员都认识到训练体能的重要性;适应训练和比赛有10个教练员选择,教练员的训练是以比赛为前提的,一切训练都以比赛为中心而展开的。
2.3 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保障的状况
2.3.1 学校排球场地设施的现状据调查,目前北京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2/3的学校有室内场地,有1块室内场地的学校占33.3%,有两块的占到25%,有3块场地的只有1所学校;就是外场地来看,有3所学校没有室外场地,有8所学校有2块室外场地,只有一所学校有3块室外场地。
2.3.2 学校训练经费的情况就对12所北京市开展课余训练的学校来看,经费的数目、来源和开支差距很大,北京市每个区的学校差距也很大,有50%的学校年经费数目在5000元以下,有的学校没有训练经费;有两所学校训练经费在15000以上,如北京理工附中,他们不仅在训练和比赛上花费,而且在训练场地上也投入很大;从经费的来源分析,有的学校不仅有学校的训练专款,还有教育局、区体育局和家长的支持。
2.3.3 学校对教练员的奖励措施学校对教练员的奖励及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待训练课余训练的态度。在对12名教练员的调查中,有50% 的学校对教练员有奖励。从奖励的形式来看,大部分学校对运动员的奖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有41.7%的教练员有奖金和职称进取的奖励。可以看出学校对课余训练是比较重视的,有83.3%学校都重视学校的课余训练。
2.3.4 学校排球运动员输送状况笔者对12支课余训练队,其中高中组的学校有北京理工附中、101中学、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北京第65中和北京27中6所学校近5年输送的情况给与调查。结果发现,近5年中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的人数很少,向全国体育院校发展的不到普通高校的10%,运动员的走向都是全国的普通高校,其中北京理工大学排在第一位,5年内向高校输送的人数有24人之多,体育院校的有2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有5人,其余都是普通高校;走高水平这条道路的学校主要是以北京101中学女队为代表,5年向北京队输送有8人,北京市其他中学输送的情况不容乐观。
3.1 结 论
3.1.1 北京市各区中学物质条件差异很大,总体上场地设施偏差。有自己的独立的训练场馆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和业余体校性质的石景山和崇文区。而昌平区、朝阳区及东城区的场地设施相对较差,训练的条件和环境都不能保证训练工作的完成。
3.1.2 学训矛盾是影响排球运动开展的主要矛盾。学训矛盾是开展课余训练的主要的矛盾,也是很多学者努力要解决的问题。中学生的排球课余训练要取得很好的成绩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取得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
3.1.3 中学排球课余训练运动员和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中学生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出路问题严重。
3.2 建 议
3.2.1 充分利用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家庭支持的有利条件,努力发现有特长的学生运动员。首先,对这些学生加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建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其次,学校对有特长的学生在升学政策上提供优惠政策。
3.2.2 努力完善学校的法规和政策,使教练员资源得到整合和利用,同时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技能水平。
3.2.3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学校的训练环境和场地设施,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对运动队实行科学化管理,制定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奖罚制度,刺激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排球训练的积极性。
3.2.4 体育局和教育局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多举办一些中小学生排球赛。
[1]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159.
[2] 高松山.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2):26-30.
[3] 杨铁棣. 从中运会看我国课余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2,8(4).
[4] 王泽杰,张江竹. 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学训矛盾”之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111-112.
[5] 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68-71.
[6] 李元浩.从北京国际中学生排球邀请赛看后备人才培养[N].工人日报,2007,7(18).
G842
A
1674-151X(2011)06-10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48
投稿日期:2011-01-11
杨学东(1982 ~),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