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错位及改革策略:兼议桂林旅游教育的发展方向

2011-08-15 00:45何恒光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桂林旅游业院校

何恒光

(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馆,广西 桂林541004)

旅游业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同时,旅游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旅游人才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面向旅游行业,培养管理和服务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旅游院校,在中国 21世纪旅游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我国旅游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旅游教育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旅游学科究竟应怎样定位,旅游专业的课程如何设置,应培养出什么样的旅游业高质量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培养体系。然而,尽管旅游教育越来越普及,旅游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仍十分严峻。对旅游类院校毕业生而言,旅游业是个苦行当,离职转行相当普遍。旅游人才流失一直随着旅游业的壮大而日趋严重。

这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学非所用的现象,与日益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形成了极大反差。主要表现在: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旅游专业就业率偏低;从初次就业离职率看,旅游相关职业居于前列;从长期就业情况看,旅游专业的学生较少留在本行业内。

可见,我国旅游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就业不理想,就业流失率很高;而事实上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快,人才缺口很大。这说明旅游人才的培养已经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旅游教育体系这一突出矛盾,将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原因

(一)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旅游学科的建设不同步

过去30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在旅游消费需求的推动下发展十分强劲。然而,旅游人才的培养却受人才培养周期的限制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教育基础建设不足,没有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首先,旅游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模式;其次,基础理论研究及其成果没有形成权威的学术体系;第三,教师队伍学科地位弱,与产业发展的格局不匹配。

(二)旅游产业素质低,与旅游专业人才结构不兼容

过去几十年,我国缺乏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重点景区、大型旅游项目和综合服务设施,发展方式还停留在粗放和数量增长型阶段,旅游市场竞争秩序乱,产业创新不足。旅游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总量上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错位,难以适应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不同数量、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旅游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旅游院校培养的高级创新型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匮乏,形成结构性失衡。

(三)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不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不十分明确。课程设置显得面面俱到,导致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学校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学生往往理论脱离实际,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偏低,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行业管理经验,难以胜任旅游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受欢迎。

(四)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性、系统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技能性、实用性的培养。一些教师属于“转行”或“跨行”,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还有些教师不熟悉旅游行业的运作过程及相关技能,使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较大制约。

(五)旅游院校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陈旧

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联系很少,关起门来办学,行业视野不开阔,教学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旅游教育教学内容未能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步调一致,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全球化竞争的来临,旅游业国际化、跨国经营管理、跨文化交流等教学内容很少体现[1]。

三、我国旅游教育的改革措施

从高等院校来说,要避免或减少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错位现象,最为关键的是要从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角度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而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是改变人才流失和矫正需求错位的根本途径。

(一)提高旅游业的社会地位,增强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国家要加强对旅游业的正面宣传,引导社会改变传统观念,正确、全面认识旅游业。对旅游业进行战略定位,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战略设计和战略规划。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战略性和带动性强的支柱产业,强化对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二)建立与旅游产业特征相符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旅游教育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和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旅游教育发展战略,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专业细分,与产业发展形成动态适应。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环境,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和产业实践机制,推动产、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与旅游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明确

旅游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具备更强的操作能力,更细致的专业知识。只要是开设了旅游专业的院校,应该首先培养的是学习了旅游专门课程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人才流动固然是正常现象,但过高的流失率和过低的行内就业率是对自身教育特色与教学成果的一种否定。

(四)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直接指向教学目的、办学特色这两个核心目标。旅游院校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安排,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应结合知识体系开设出能反映专业特色、适应学生能力的系列课程,合理分配基础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五)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提高高校旅游教学水平的关键。旅游院校要把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旅游院校要安排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旅游院校的教师也要勇于到企业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自己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

(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技能培养

旅游院校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激发其想象力,才能顺应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不断提出新需求的潮流。学校应该走出校园主动和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事旅游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国家职业标准和旅游专业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相衔接,通过考试获得旅游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

(七)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即院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制订培养方案,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该企业就业。这种“订单”,既是用人需求的预定单,也是涵盖整个教育流程的全套培养计划。旅游院校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了旅游教育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使培养与就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2]。

四、桂林旅游教育的发展方向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无数脍炙人口的石刻壁书和古迹遗址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作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支撑。桂林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培养操作性强、适应行业需要、为桂林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旅游人才,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旅游院校的使命。

(一)桂林旅游教育简况

截至2010年底,桂林市有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与旅游相关的专业。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内旅游院校中最具声誉的院校之一。作为国内唯一独立建制的旅游高等院校,一直保持着灵活性与开放性,致力于通过多种模式创造鲜明的办学特色。不仅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这样的老牌专业,也有会展、高尔夫、会所这样的新兴专业,更有旅游工艺品设计、出境领队这样的特色专业。学校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设置专业,已形成了以旅游类为主体的专业体系。目前学校共设有专业(含方向)36个,各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基本覆盖了旅游业各个方面,专业体系与旅游业产业结构相匹配。

除此之外,广西师范大学于2000年成立了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并于2004年设立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桂林理工大学1985年设立旅游学院,设有旅游管理硕士和学士学位;还有旅游管理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成人学历教育;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也开设了英语导游专业。

目前,除了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三大主力之外,还有15所与旅游相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旅游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进入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教育及旅游管理部门就业,初步缓解了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压力。从整体来看,桂林旅游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有本科、专科教育,也有成人、夜大等多种教育形式。桂林已形成以高等院校为骨干、以中专和职业高中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二)桂林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

桂林的旅游教育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需要存在偏差。目前旅游市场最为紧缺的是会展旅游、市场营销、景区开发与规划、度假管理以及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和骨干,但桂林的旅游院校专业设置的课程大都偏向旅游管理和导游,与实际需求脱节。

2.课程设置未能和旅游产业实际相结合

一是课程设置面面俱到但深度不够,服务类课程偏多,而人文社科类等文化含量较高的课程偏少。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单薄,缺乏文化的厚重感,在桂林这个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的国际著名旅游胜地,显得综合能力欠缺,承担实际工作的能力不足。二是课程针对性不强,应用性较弱,某些课程与旅游业务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一些专业技能课程缺乏必要的实操训练,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专业设置不协调,专业教师缺乏

首先,旅游教育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院校,专业设置的不协调引发同构竞争,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压力,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其次,桂林旅游院校缺乏会展旅游、旅游师资等专业的设置,不能够满足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第三,一些教师欠缺理论功底,实践经验也不足,对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及旅游前沿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3]。

4.养成教育不足,学生服务意识淡薄

学校关于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不足,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缺乏完整的理性认知,更缺乏深层的感情认同,没有把自己当做“旅游人”来对待,对职业的期待与实际工作存在偏差,不愿意对口就业,以致频繁跳槽脱离旅游行业。另外,旅游行业缺乏大型企业,旅游业的地位不高,起薪不高待遇偏低,有些福利又难以保障,学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造成大批旅游企业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三)桂林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

1.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旅游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相关,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教育,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育。因此,桂林旅游各院校和专业须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较为客观、适应性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突出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强化教学环节,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

2.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实训实习教学与技能培养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具备自觉的服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是胜任旅游业工作的前提。旅游院校在传授学识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具备从事旅游基层业务的心理和思想准备,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训教学是教学实践的核心。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术,系统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在品牌旅行社建立实习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形式直接参加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重点锻炼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探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特别是能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实训场所,为日后的培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双方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让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完整的认知,培养他们作为一个“旅游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桂林旅游院校应持续致力于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教师,并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按计划安排教师赴国外学习考察,或鼓励教师进入更高层次的深造并到企业锻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4]。

(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旅游人才

作为国际旅游名城,针对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桂林的旅游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满足国际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

1.立足于面向国际社会,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熟知相应的国际规范、惯例。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还要在实践当中养成好的习惯,把课程教学内容切实变为学生的内在修养。

2.外语听说是从事国际旅游业的基本要求。要集中精力抓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改革现行外语教学模式,把课程整合为以听说为主的专业外语。大力提倡课外刻苦训练,使学生切实具备一门外语的听说能力。

3.计算机是必备的现代化信息交流工具,随着电子化办公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熟练操作计算机成为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必备能力。应该以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工具模块为基础,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4.理论课程应以在实践中基本够用为原则。对综合性、基础性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增强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5.实践课程以灵活、实用为原则。关键是要紧密联系实践进行理论教学,紧扣理论教学进行实践训练,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延伸到课外和校外,使学生切实具备实践能力。

[1]唐晓云.我国旅游专业人才流失状况分析与高等旅游教育发展方向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6):113-116.

[2]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S1):22-25.

[3]谭丽林.桂林高校旅游本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1-62.

[4]谭丽林.试析桂林高等院校旅游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7):181-183.

猜你喜欢
桂林旅游业院校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桂林行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