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旅游类教材建设的新思考*

2011-08-15 00:45陈伍香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旅游

陈伍香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541006)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解释,人们对于“教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①。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材主要指第一种,即教科书,亦称课本。毫无疑问,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旅游院校从中职、高职高专到本科、研究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旅游教育体系。为适应旅游专业教学的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教材层出不穷,异彩纷呈。本文仅就高职旅游类教材的建设,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高职旅游类教材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从数量上讲已占据半壁江山,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功不可没。就高等旅游教育来说,独立建制的高职旅游院校(含高专),在旅游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应当看到,高职旅游类教材的编撰出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起来讲,高职旅游类教材有三大特点:(1)突出技能性训练;(2)与行业企业对接;(3)大批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纲。于是,“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精品课程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等教材,纷纷出版,数量之多,基本覆盖了旅游类的各个专业。与此同时,各家出版社为旅游教材的出版推波助澜,比如旅游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以及各高校的出版社纷纷介入,显示了高职旅游教材的勃勃生机。

但是,我们在看到高职旅游类教材繁荣局面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高职旅游类教材的职业性不突出

一般说来,高职旅游院校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学中做、做中学”等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且在编写教材时,也必须以此为指导思想,将“训练—学习”、“学习—训练”作为教材的主线。然而,许多高职旅游类教材却没有做到位,我们只要认真做一下对比,就可以发现高职旅游类教材与本科教材、甚至与中职教材大同小异,难以反映出职业性的特点。

(二)高职旅游类教材的理论性难把握

我们经常会看到高职的教学指导方针,表现在理论上是“适度、够用”。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要求并没有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哪些理论是“适度”,掌握了哪些理论才能“够用”。我们翻开一本高职旅游类的教材,对于“适度、够用”的理论,如何去处理、如何去选择,通常会显得无所适从。

(三)高职旅游类教材的个性化不明显

在旅游教材出版的大潮中,有些教材的编写者往往仓促上马,“天下教材一大抄”,重复旧的概念、旧的编写体例,在低水平层次上重复。针对这种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教材的内容基本雷同、创新性少,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忧虑。虽然有的教材冠以“新世纪”、“面向未来”,或者“修订版”,名目叫响、号称不一,但亦不能摆脱换汤不换药的嫌疑。

(四)高职旅游教材的实践性难体现

旅游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学以致用,以能力为本位,这也是高职教育所应当着力追求的。反映到教材上来,必须体现出这个特点,就是知识运用灵活,知识就是工作程序。但除了少数《导游实务》、《模拟导游》、《旅游礼仪》等教材之外,其他的教材在实践教学中,其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有的教材不是从实践性入手,而是把一些章节变成所谓的“模块”,认为“模块”排列就是工作过程的教学,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

上述高职旅游类教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导致在编写教材上很难把握。

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如何呢?以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大多数高校的表述为: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大多数表述为:培养旅游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础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体而言,有的院校提出培养“理论与实践型人才”;有的提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有的提出培养旅游行业“中高级专门人才”;有的学校“目标过宽,甚至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具有经济、管理、法律、企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有的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为“当旅行社导游、翻译、文秘,也可到大中型饭店做管理”[1];有的学校提出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与生产实际、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2]。综合上述各类院校的情况,可以说对于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虽然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对各个层级培养系统应当培养怎样的规格、面向何种市场、具有哪些素质的人才即各个层级的培养目标是究竟是什么,一直不太明确。[3]以致有的学者感叹:“我国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上培养相同类型的人才,不论是职高、中专,还是大专、本科的培养模式,几乎都是技能型的服务人才,因此进入企业只能从基层工作干起,导致旅游院校大专生、本科生频繁跳槽,甚至脱离旅游行业,从而造成旅游企业缺乏中、高级管理人才,大量旅游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又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的矛盾现象。”[4]

当然,高等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可能强求一律。只是说,在办学过程中,目标定位不准确,就会导致人才规格过高或者过低,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照搬照抄,无所适从,没有特色可言。再说,这些目标的指导思想由教育管理部门做出,具体目标由高等院校自行确定,不一定是根据行业和市场来考虑的。比如,地方性的旅游本科或高职院校,均提出“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但这个“地方”的范围有多大?学校所在的城市?所在省份?如果说是一个城市,或一个省份,那么,高校招生范围又是面向全国,学生毕业后有多少人留在“地方”?即使按照“服务地方”的要求,所有的毕业生都留在当地,这个“地方”是否能容纳得下,也是个大问题。

谁都不会否认,旅游学科是交叉的、综合的,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知识和技能面很广。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有不同的职业岗位,旅游院校是面向旅游业各个岗位的教育。旅游业不是一般的产业,而是与人交往的服务业。不仅指员工内部的交往,更重要的服务对象是国内外的旅游者。在旅游操作技能、操作要求标准背后,是令游客满意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仅依靠“经济、管理、实务”三大块的知识、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要求学生具备旅游知识与技能是旅游院校办学的共同目标,只是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可以根据自身历史、传统和地域的不同,对专业与技能的要求有所不同。

正是由于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了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如此以来,培养目标的不清晰,反映在教材编写上就无法选择体例,无法对内容进行取舍,也就无法保证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材问世。

二、对高职旅游类教材建设的反思

高职旅游类教材出现的问题缘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与本科院校甚至中职学校混为一谈。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推出合适的、高质量的教材,尚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首先,理清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用旅游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重视“技能型”有余,对待“高素质”不足。固然,高职旅游教育不能封闭办学,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旅游院校的职业性不能摆脱掉,也不可能摆脱掉。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们一提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似乎除了技能还是技能,除了实践还是实践,忽视了旅游企业经营的是文化产品,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职旅游教育中,“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增强服务职业素养、锻炼意志品质和身体、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等”[5],理应成为整个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应当深入高职旅游教育中的本质,培养目标一旦明确,后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那就是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确定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以此为中心,确定教材的内容、编排体例、重点和难点,并且与实际训练有机地融合。

其次,组织高水平编写队伍。实际上,对于编写某种专业的教材,并非具有了某种专业知识,就能够编写出良好的教材来。1934年,有人写信给历史学家吴晗,慨叹中学生国史知识劣下,并对一般专家轻视历史教材的编写深表遗憾。对此,著名教育家张阴麟在《大公报·史地周刊》上发表《关于“历史学家的当前责任”》一文,认为学生历史知识低下,国史课本缺乏要负很大的责任。接着,他又指出,大多数历史学家之所以不从事中学历史课本的编写,并非举重就轻,耻于从事,而是相反,“不能也,非不为也”。在他看来,这种工作不仅需要历史知识,并且需要通俗(尤其对于青年)的文章技巧,而这两种造诣的结合,是不多见的。这种工作不仅需要局部的专精,还需要广涉而深入,需要特殊的别裁和组织的能力。比如,编撰国史课本的先决问题:什么是人人应知之国史常识?这其间所涉及的标准,就只有具有上述那种资格的国史家才配去规定,浅人所谓的常识,只能是“自划的偏蔽”[6]。上面的例子,同样可以用于旅游类教材的编撰,不妨套用上述名家之言,并非具备旅游知识的人,就能编出好的旅游教材。“教材有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编写一套特色鲜明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旅游教材实为不易。”[7]只有既具备旅游知识,又有选材的造诣,二者结合、有机地兼具,才能成功地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来。不难发现,良好的教材需要良好的编写队伍,高职旅游类教材概莫能外。

再次,建立优质教材评选的良好机制。翻阅现行的高职旅游教材,均在“前言”或“序言”中,不厌其烦地宣称,所编教材如何针对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与科学性等。但是,任何一种教材,都是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工具,即使学术性很强的著作,也是写给读者看的,“任何著作一经出版,对它的评判权从来就不属于作者。只有读者和时间的检验,才能最终决定它的命运。”[8]因此,对于某一套或某一本教材的优劣,不能看当事人即编著者如何描绘,而是让使用它的教师、学生来评判,让时间来检验。不言而喻,对旅游院校而言,建立合理的教材评价机制,由专家委员会来审核是必要的。同时,收集教师、学生的意见,汇集他们对教材的看法,实事求是地评判。当然,同样的教材,要放在不同学校的师生、不同地区的学校中去。这样的意见,才能有较强的说服力,不至于使评价流于形式。

最后,确立优质教材的评判标准。一般说来,某本优质的教材,不但内容充实、选材恰当,而且文字优美、体例规范,甚至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目前对教材的评判,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可操作的标准,当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标准,不可强求一律。我们可以参照精品课程的指标、优质专业的指标,对于教材从大的章、节,或者模块、程序化内容上,来一个大致的具体规定,以此来确定优质教材标准。2000年以来,有的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开始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标准。比如,2006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作者提出的编写原则与特色如下:一是注重基础,体系完整;二是观点新颖,研究前沿;三是联系实际,突出实用;四是风格清新,形式多样②。又如,200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的“高职高专旅游类教材系列”,作者认为教材建设的宗旨是“以学校的选择为依据,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育为本位。”为此,力求突出的特色是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特色创新、内容创新③。再如,201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为使教材更具规范性、示范性和指导性,作者力求采取:(1)根据各门精品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修订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规范与课程设置标准,组织各教材的体例与结构。(2)根据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层次,准确定位和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3)以岗位教学、工学结合的思想构建教材体例,以项目化、任务式体例拓展教材内容,增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拓展阅读、思考练习、教学资源包,以满足各种教学方式和不同课时的需要。(4)强调和重视各专业系列教材之间、课堂教学和实训指导之间的相关性、独立性、衔接性与系统性,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内容的断缺和不必要的重复。

上述作者的努力,为我们建立评判高职旅游类教材的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每套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出,欢迎使用的教师、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日后修订时改进。但问题是教师、学生的意见,如何提出、如何收集、如何纳入修订时的参考,却是每一位编著者需要认真研究与对待的。对于某本教材的质量标准,不但要看它含有的知识量,而且要看它如何讲解,如何训练,是否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个线索能否使知识适合于运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符合旅游教学规律,能否与高职旅游教育的培养定位一致,都是应当切实加以注意的。

三、桂林旅专教材建设经验点滴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85年,现有专业(含方向)40多个,在校生近万人。近年来,学校不断实施教学管理创新、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举措,对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探索,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质量建设工程来抓,有效地推进了教材建设。

一是完善教材管理制度。高校教材的建设,首先应当把好“入口关”,只有把好入口关,才能保证优质教材进入教师、学生手中。学校对教材的选用有着比较严格的规章,在原定教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桂林旅专教材选用与管理办法》、《桂林旅专重点教材立项资助与管理办法》等,加强教材选用和征订的管理力度,具体做法包括严格教材选用的原则和范围;加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践性教材的选用;规范执行教材“申请——审议——核准”的征订程序,以制度作为选用优质教材的保障。同时,作为学校教材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务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教材选用问题的研究。以研究促管理,以管理促研究,这是我们提出的管理口号。

二是实行重点教材的立项与资助。为了鼓励教师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我们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教材的编写,对于一些不成熟的专业,可以先试行讲义编写,待时机成熟后再出版教材。每二年期内,我们对本校教材进行立项,规范评审程序,细化评选指标,加大资助力度,力求把教材编写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是加大教材评估力度。我们非常重视所征订教材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各专业教师、学生的使用情况。为此,我们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广泛收集他们在使用教材中的问题与意见,并将这些意见汇总,作为征订下季度教材的参考。我们还发放《教材质量评议表》,通过教材各项指标的问卷调查来判断教师、学生使用教材的满意度。

四是重视指导如何使用教材。实际上,有些问题,不是出现在教材本身,而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有些教师对教材照本宣科,教材上有的就讲,教材上没有的就不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材的功用,使教师成为教材奴隶。这种状况使学生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只要看书就行了,不需要听课也能考试及格,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对于教材的优劣,从来不去关心。有的教师正好相反,对于选用的教材不屑一顾,脱离教材,所讲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使学生觉得订了教材也没用,有教材和无教材均抱无所谓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强了对教材使用上的指导,或者邀请专家讲座,以消除师生应用教材的误区;或者组织教材使用研讨会,让师生畅谈使用教材的体会,以掌握正确的教材使用方法。

总之,高职旅游教材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也应当看到,教材的编写、选用、使用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与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改进,以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里的“我们”,不仅指的高职院校的师生,还应包括旅游研究者、出版社、旅游行业、企业的人员在内,大家共同来关注教材、重视教材、评估教材,以便使高职旅游类教材的建设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②全国高职高职旅游专业规划教材[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③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 傅华.吴雁华.旅游教育与就业[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李炳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赵鹏.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辑)[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3] 田里,马勇,杜江.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郑向敏,范向丽.世界旅游高等教育概览[A].赵鹏.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辑)[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38-39.

[5] 徐虹.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其改思考[A].赵鹏.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辑)[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6] 郑师渠.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7-328.

[7] 沈祖祥.21世纪大学旅游教材总序[M].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2006.

[8] 李良玉.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序[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旅游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旅游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