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悲剧的游戏化
——庄子《人间世》的寓言故事赏析

2011-08-15 00:42孙敏明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
关键词:暴君游说卫国

⊙孙敏明[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人生悲剧的游戏化
——庄子《人间世》的寓言故事赏析

⊙孙敏明[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目,它以讲故事的形式探讨了“处浊世避患害之术”问题。一方面,作者把处浊世所遭遇到的患害设计成种种悲剧的境界;另一方面,又用“处浊世避患害之术”,其实就是用游戏的方法,把这种种悲剧境界做出化解和提升,从而使悲剧主人公不但避免了悲剧遭遇,还赢得了主体的独立自在和精神自由。本文以《人间世》第一个故事“颜回游说卫君”为个案做赏析性的分析。

人生悲剧 寓言故事 游戏化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目,向为学人读者所重视所喜爱。别的姑且不论,即以表现“哲理”所使用的写作艺术而言,就给读者以常读常新的感想。具体地说,《人间世》所探讨的是“处浊世避患害之术”问题,但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则用纯粹的讲故事的形式,所讲的故事,又都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一方面,作者把处浊世所遭遇到的患害设计成种种悲剧的境界;另一方面,又用“处浊世避患害之术”,其实就是“游戏”,把这种种悲剧境界做出化解和提升,从而使悲剧主人公不但避免了悲剧遭遇,摆脱了悲剧困境,而且还为悲剧主人公赢得了主体的独立自在和精神自由。故事讲完了,也就不言自明地回答了“处浊世避患害之术”,即人生悲剧的游戏化问题。文章游戏,游戏文章,《人间世》这种写作艺术实在是太高妙了。庄子哲学是美学,也是艺术文学,其奥秘即在于此。

我们以“颜回游说卫君”故事作为个案来进行赏析。

一、“颜回游说卫君”①故事的缘起

“颜回游说卫君”是《人间世》开篇的第一个小故事。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颜回向孔子辞行,说自己要去卫国。孔子问他去做什么?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其年少壮,办事专断;轻率地处理国事,却看不到自己的过错;轻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死人遍及全国,就像大泽中的草芥一样,百姓都无所依归了。我曾听您老先生说过:治理得好的国家可以离开它,治理得不好的国家却要到那里去,就好像医生门前病人多一样。我希望根据先生的这些教诲思考治理卫国的办法,卫国也许还可以由于我颜回的游说化导而逐步恢复元气!

颜回的这番话语,显现出他那惯常的忠厚严谨的态度和勇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所具有的那种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料,颜回所具有的如此这般的善良意志善良愿望,却遭到已经成为庄子思想代言人的孔子的当头棒喝。孔老夫子告诫说,你颜回要去说教卫国暴君的这番话语,分析起来问题很多,而且,你颜回如果真的抱着目前所具有的这些想法去游说教化卫国暴君,那就“必死于暴人之前”,即必将有惨遭刑戮的悲剧发生。

二、颜回游说卫君悲剧必然发生的原因

颜回游说卫君的悲剧为什么必将发生?庄子借着孔子对颜回的谆谆教导,一一道来。我们可以从游说者颜回和受教者卫国暴君两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其一,从游说者颜回角度说,颜回游说卫君的实质是在“矜德炫智”,而德(名)智二者都是凶器,既然是凶器势必杀人。

孔子对颜回说:你颜回也知道追求道德之所以过分而才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吧?道德的过分追求在于求名,才智的所以外露在于争胜,所以,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名(德)智二者都是凶器,矜名则更相毁损,炫智则争竞路兴。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名(德)”“智”虽然为世所用,但它们的实质却是凶祸之器,而非所以尽乎行世之道。“德”“智”的实质既然如此,联系到颜回游说卫君,问题也就出来了。

颜回游说卫君,以“乱国就之”“医门多疾”也就是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相标榜,又幻想自己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幻想病入膏肓的卫国,一经他颜回的回春妙手,“庶几其国有瘳(愈)”也就是乱国有治愈的希望。这样一来,颜回游说卫君,事实上可以抽象成“名”“智”问题,既然是“名”“智”问题,“名”“智”的实质又都是凶祸之器,那么自然也就成了颜回与卫国暴君之间相互倾轧、相互争竞的凶器了。而今,颜回却怀抱这二件凶祸之器去卫国游说教化暴君,其游说者与被说者之间,也就是说客与暴君之间,一场双方相互争竞相互倾轧的“名智”之战,也就势所不免了!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孔子举例说:历史上的关龙逢,是夏桀的贤臣,尽忠而遭斩首;比干,是殷纣的庶叔,忠谏而被剖心。夏桀所以杀关龙逢,殷纣所以杀王子比干,那是由于龙逢、比干他们注重修身,仗行忠节,以臣下之位,忧君上之民。他们的所作所为,事实上在向世人显示:“臣有德而君无道”;而夏桀殷纣这些无道之君,又不想让他的臣下有胜君之名,于是借故排挤陷害他们,把他们斩首剖心。孔子如是分析“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的原因,言外之意就是,你颜回怀抱“矜德炫智”的凶器去说教卫君,其结果就会如同关龙逢、王子比干一样,遭卫国暴君的斩首剖心!

其二,从被说者也就是从卫国暴君的角度说,暴君有权有势,居心叵测,“批逆鳞”的艰难性和危险性都决定了颜回游说卫君悲剧必将发生。

上面我们分析颜回游说卫君悲剧所以发生的一种原因是由于颜回的“矜德炫智”,其实,这种原因还是属于表层的,颜回游说卫君悲剧之所以发生的深层原因,则是在颜回要去游说谏诤的对象,也就是卫国这个荒淫无道的暴君。暴君有权有势,而且居心叵测,颜回一介书生,赤手空拳去说谏教化卫国暴君,本来就是凶多吉少的事!孔子就已经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对颜回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凡庸暴君,有高位有权威,又贪利求名,即使圣人做他的臣子,对他也无可奈何!何况你颜回小子,赤手空拳去说谏教化暴君,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也正是由于此,自古以来就把对于人主、暴君的游说称之为“批逆鳞”,强调了游说人主暴君的艰难性和危险性。这些,庄子自然也是清楚的,为此,他设计出了“颜回游说卫君”悲剧必将发生的最足以发人深省的一幕,这就是:

作为悲剧矛盾一方的颜回,怀抱“乱国就之”“医门多疾”的社会关怀意识,以忠君、辅君、谏君为己任;而作为悲剧矛盾另一方的卫国暴君,却对颜回的游说行为充满着怀疑、猜忌、敌意甚至是想趁机陷害施暴等等的病态心理,从而表现出来的是游说者与被说者之间没有丝毫的亲和力,彼此不能沟通,难以产生共识,有的只是伴君如伴虎的严酷现实。孔子正是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情不自禁地下判断说:“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意思是说,如果他不相信厚言谏诤,那你就必然会死在暴人的面前的!

上面我们从构成悲剧矛盾的甲乙双方,也就是从说客颜回和受教者卫国暴君两个角度讨论分析了颜回说客卫君悲剧必将发生的原因。附带说及的是,庄子在这里所揭露出来的颜回游说卫君悲剧,其实就是后人所谓的“批逆鳞”悲剧。《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这是说,龙作为一种虫,也有性情柔和,可亲近狎玩的一面,但它的喉头下面有逆鳞径尺,小心不能触犯它,一旦触犯了,它就要杀人。国君也有这类“逆鳞”,说客能不触犯国君的“逆鳞”,“说难”也就不难,“批逆鳞”悲剧也就不一定发生了。在这里,我们如果把韩非说与庄子说做一比较就可以看出,韩非对于“批逆鳞”的艰难性和危险性的认识是清醒的和理性的,也是比较客观公允的;庄子则不然,庄子对于“批逆鳞”的艰难性和危险性的认识是夸张的和情绪化的。不说别的,即以对于颜回说客卫君悲剧之发生,庄子喜欢用绝对的口气,而且多次重复,也就可以尝鼎一脔了。庄子对于颜回说客卫君悲剧之发生,一则曰:“若殆往而刑耳!”再则曰:“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其实,颜回说客卫君悲剧之发生,大概并不会像庄子所说的那样绝对!

三、悲剧境遇的化解和提升之道:“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的游戏法

从上面颜回游说卫君悲剧发生的原因探讨可以看出,悲剧的发生意味着游说者惨遭杀害,丢掉生命,如此严酷现实,对于庄子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从根本上说,庄子是注重保全生命,注重精神的独立自由的,而对于“立德立功立言”那一套根本就没有兴趣,如果因游说而丧生,那就太不值得了。那么,是否有既能完成游说的任务,又能保全游说者的生命安全这样一个鱼与熊掌兼取的两全其美的游说方法呢?关于这个问题,庄子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庄子又利用孔颜对话,教颜回在“心斋”的基础上采用“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的游戏法,说只要颜回能如此这般去做,那么,既能完成游说的任务,又能保全游说者的生命安全这样一个鱼与熊掌兼取的两全其美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先看看“心斋”是怎么回事。

“心斋”是庄子哲学中很有名也是很重要的概念。为增加对于“心斋”的可理解性,我们从“斋”字的含义谈起。

《说文》:“斋,戒、洁也。从示,齐省声。”又《易·系辞》:“圣人以此斋戒。”注:“洗心曰斋。”这是说,“斋”有“戒”“洁”“洗涤”诸含义,其实质可以说是一种戒洁、清洗的内省修养功夫,“斋”所戒洁、清洗的主要是以“情、识”为内容的内省修养功夫。《知北游》论“斋戒”:“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这原是老子教训孔子的话。意思是说,你要问道,先须斋戒你的心迹,戒慎你的专诚,洒濯你的心身,清净你的神志,打破你的圣智,涤荡你的虚夷。老子所云,就是斋戒的内省修养功夫,而且是以戒洁、清洗以“情、识”为主要内容的内省修养功夫。说到“斋戒”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这种内省的修养功夫,可以使心灵发生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的意义。从消极方面说,可以使心不致被情欲所蒙蔽,也不至于被成心所歪导;从积极方面说,可以使心的功能灵妙而发挥创造的功用。这是“斋”的含义的大概,庄子则提出了“心斋”。

关于“心斋”,孔颜师生有如下一段对话:“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段话照字面的意思是说:颜回问什么是心斋,孔子回答说:心斋是一种养心法,这种养心法要求你心志专一,不要用耳听而要用心体会,不要用心体会而用气去感应!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耳的功用止于聆听,心的功用止于感应现象。气乃是空明而能容纳外物的。只要你到达空明的心境,“道”自然与你相合,所以,“虚”也就是空明的心境就是心斋。从孔子这样的叙述可以看出,“心斋”是一个虚而待物的心境,这个虚而待物的心境,用李泽厚的话来说,是“无为的虚空”。②能把心性修养成“无为的虚空”,“心斋”也就算是修养成功了。

再解释化解和提升颜回说客卫君悲剧的游戏法。孔子告诉颜回说:“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你颜回有了“心斋”再去说客卫君,而在游说的时候能做到不为名誉地位所动摇(前面说过,名智是凶器),能接纳你的意见就说,不想接纳你的意见就不说,不走后门,心灵凝聚而托于不得已,如此这般行事,事情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孔子传授给颜回的,是说游说不要当真,要逢场作戏,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以,陈鼓应先生指出:“对于顽固不化的暴君,庄子以为唯有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彻底放弃改良主义者伺机诤谏之途。最后提出‘心斋’一法……‘心斋’乃是一种培养具有灵妙作用的心之机能,它可以完成个人高超的修养境界,却不足以产生一种普遍有效而用来消解人间纠纷的方法。以‘心斋’用之于应付暴虐的统治阶层,实在是‘不得已’的法度罢!”③

颜回游说卫君的故事讲完了,透过这个似真似幻的寓言故事,我们再次领略了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文章游戏、游戏文章的高妙的写作艺术。

①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② 李泽厚.华夏美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295.

③ 陈鼓应.老庄新论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53-154.

作 者:孙敏明,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休闲美学。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暴君游说卫国
按兵不动
美国科技巨头游说政府费用大增
卫国的生存之道
白马千岁
弱国不天真
“暴君”李安
“暴君”的谢幕
印度应该使政治游说合法化吗
何以听力会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