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列铭 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311256
我参与,我快乐
——初中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例谈
曹列铭 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311256
一段时间数学教下来,有一个困惑一直围绕着我,那就是:在七年级时,学生对数学都充满了好奇,心情既兴奋又激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生怕老师没有注意到他甚至主动站起来发表见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八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九年级更加明显,我听课过也自己上过的有几个班级,上课时鸦雀无声,只有老师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生硬的讲解。学生在下面听懂听不懂表情一个样,让你老师收不到一点点的反馈信息。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追一追,催一催,他们就动一动,勉强应付,被动对待。有人说这是学生成熟起来了,开始不愿意公开发表见解。果真如此吗?我始终不屑苟同。
一天在央视的农业节目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让我豁然开朗,细细品味,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温州瑞安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生态优越。盛产杨梅。杨梅种植园的果农们为了把成熟的杨梅早点儿卖出去,将摘下的杨梅一篮篮的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是成筐的杨梅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有一个杨梅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杨梅的人络绎不绝。而经营这个杨梅园的果农竟是一个年愈六旬的老人。他觉得其他果农把杨梅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又无法满足游客尽情参与和自由选择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杨梅的人,只需付八十元钱,便可以在杨梅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杨梅。老人只是准备了一些篮子,坐在园子的门口收收钱,然而她家杨梅园里的杨梅却是第一个卖完。
这位老人卖杨梅的成功,关键在于她多给了游客一个参与的机会,抓住并利用了人们渴望参与的心理。试想:如果是去路边买杨梅,用一定的钱换回等值的杨梅,付完钱,然后提着他们回去,索然无味。而在老人那儿,同样的价格,所体现出的价值则完全不同。游客可以自由地走进园子,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杨梅,还可以饱览果园里的风光。这种自助参与式的经营方式让每一个游客在采摘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满足,而且也激发了兴趣,唤起了自己主人公的主体意识。这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能相比的!
这种自助参与式的经营模式,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虽然自己很清楚,没有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没有师生间互动合作的教学,而是教师单方面的把教学变成一种简单的“告诉”,一种单向的“给予”,这不是一种完整的教学。结果难免会让人没胃口、打瞌睡。更重要的是它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收获知识的热情,也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得非常贴切,但是这个故事给了我另外的一个启迪,就是我们在教学中除了传授钓鱼的方法以外,也应该让学生体验一下垂钓之趣,毕竟亲身体验垂钓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
在故事的启发下,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多渗透这种意识,多创设让学生能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我换掉原来“苹果”的引例,改为求本班同学的平均年龄,因为学生太多时间有限,我又抽了一组学生的年龄进行分析,这样自然的复习上一节“抽样”的内容。抽取的年龄为“13,13,14,14,13,13,13,13,14,15,13,14,13,13。”接下来学生很自然算出了平均年龄,
再下面平均数的概念,表示,读法,权,权的大小对平均数的影响,用样本特性去反应总体特性等,都非常自然而流畅的进行下去。
因为这节课我是用学生常见的,接近生活的内容去进行教学,因此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抽象物体具体化了。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之高,也学得兴趣盎然,从而增加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身边的数学的意识。
有了上次成功体验后,在后面几节的教学中,我又安排了求期中考试本班数学成绩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哪些同学在中等以上,方差是多少,并与其它班级进行各个指标的比较,发现本班的优势与不足……在数学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内容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只要教师能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带领学生走进“杨梅园”,自助选择性的活动设计是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让他们在参与中收获自信,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发展中巩固知识。毕竟书本的知识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只有赋予知识以生命的意义,才能变“死书”为“活书”。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个性感悟,也让课堂因为学生的参与投入而变的更加精彩。我感悟到,参与,能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杨梅园”中自由、自主地采摘,尽情参与,创造课堂的精彩呢?
数学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手舞足蹈,而下面听的学生却是另有一番风景:表情木然、东张西望、埋头“地下”……似乎老师讲的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造成这种教与学脱节的不良局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师生之间不平衡的关系,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害怕的心理。有些教师整天绷着脸,动不动就批评学生,学生见到教师就像老鼠见到猫、唯恐避之不及、师生之间的这种隔核抑制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怕发言错误挨批评,干脆懒于开口。
学生在采撷“智慧之果”时一定会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并能让自己身心愉悦的果园。在这样的果园中采摘自己有能力可以采摘得到的果实 ,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杨梅园”,应该具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人人乐于参与其中。正如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参与的热情激发起来,去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使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气氛里,受到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
1、充盈一股关爱的暖流。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便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构建一种师生共进退的良好气氛。古人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动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同时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针对学生个性丰富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如“好极了”“真不错”“你想到了老师前面”等或一个轻轻的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热烈专注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使学生进入你情感的怀抱,这时学生会没有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吗?
2、创设一个人文的环境。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因此,对于敢大胆想,又超出了你设计范围的学生应在给予肯定鼓励,同时恰当引导,不要简单斥之为“你错了”“怎么想的”。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解方程X2 -2X=3,大部分学生都知先移项,再因式分解很容易得到答案,在巡视时发现一个学生却是这样解:X(X -2)=3×1或X(X -2)=(-3)×(-1),由第一个式子解得X=3,由第二个式子得到X= -1,这样也得到方程的两个正确的解,大家都知道不移项就因式分解是因式分解解方程之大忌,于是笔者让这位同学到前面板演,同学们讨论这种解法,尽管说不出解法正确的理由,但都认为答案是正确的,笔者也表扬了他的创造发现,同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一般的方程也都能用这种解法?这时学生特别活跃,举出了很多的方程不能用此法来解,因此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了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课后还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去探讨:具有怎样特点的方程才能用这种方法解?得到了不少好结论,更重要的是,那位没认真听讲的同学参与热情被激发起来了。
3、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
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力争提供给人人表现的机会,不要总是只抽举手(或成绩好)的学生发言,而对那些不举手(或存在犹豫心)的学生却不问津,长久如此,课堂气氛会因失去依托而变得冷清,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不高了。因此应给与每一个学生恰当的关注,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他知道教师时时关注着他的进步,聆听着他的脚步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多提提“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想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这道题你还有其它解法吗?”这些话,在学生听来就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学习的欲望也更强烈了,学生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为了成功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平时,师生情感的交流、民主相处亦是实现课堂主体性参与的平台。例如,在课间、闲暇时候和学生一起谈谈心,说说笑话,摆摆龙门阵,一起游戏,消除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心理,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情感,学生亲近你,接纳你,信服你,主动参与便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课堂是一个舞台,而快乐和谐的课堂就会是一个精彩的舞台。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轻松自如地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也让作为教师的我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对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参与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改进教学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每天我们总能从学校的公布栏中得到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今天老师看到一则招领启事:703班的曹云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大门口捡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请丢失钱包的同学尽快来学校教科室认领。
师:启事中为什么要用“若干元”表示钱款数?
生:……。
师:若干元表示多少钱?能否概括地表示出来?
生:……。
师: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又如,在讲解七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打折销售”这个问题,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后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操作情境----扩大参与广度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
如: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可展示如下图片:
师:观察第一幅中两张图片有什么特点?第二幅中两张图片有没有类似的特征?
生:好像一模一样。
师:怎样来检验?将一幅与另一幅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全等,本节课我们要研究全等图形的有关知识。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识别的过程中体验怎样能展开,怎样不能展开,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3、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参与深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段动画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播动画 在八年级上册《三视图》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时可先播放一段如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请学生指出千手观音是否真的千手?是从哪些角度看的?从其它方向看又是如何?由动画创设情境,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引起学生的思考。
玩游戏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常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绝对值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甲、乙两电脑公司举办一个人才招聘会,招聘条件:必须经过绝对值这个大门,最后结果为正,就是甲公司的职员,最后结果为负就是乙公司的职员,头顶着正数、负数和零的学生通过“大门后”,提出问题:他们应该是哪个公司的职员?你能不能从这个游戏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积极思考,教师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并结合社会热点人才招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很顺利的引入这节课的研究内容:绝对值的性质。这样从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深入其中,积极思考,共同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设悬念 新课程中强调,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与氛围。例如: 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先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两位数,然后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得到新的两位数,然后又求新旧两个两位数的和,再除以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然后由老师猜其结果,学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能猜出结果,我说同学们学了整式的加减后你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这时,学生会带着疑问的眼神,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问题悬念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教师多为学生创设他们喜爱的“知识杨梅园”,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杨梅王国里,由他们自己去采撷“智慧之果”,这样的采摘之旅也能为学生留下深刻而完美的印象。也达到了所谓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妙不可言的效果。同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在果园中采摘杨梅,要想摘到最新鲜、最饱满、自己最喜欢的果实,还需要灵活的运用方法。学习也一样,没有好的方法,只是一味的蛮干,达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灵活的方法为手段,去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多彩活动方式,体验学习乐趣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动口说一说 谈论是外部分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语言清晰,逻辑性强,表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算理清晰。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给学生提供动口的机会。任何一节数学课,学生动口的机会是很多的,如计算教学说算理,应用题教学说思路,几何图形教学说特征等。如教学“多面体”概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说出多面体的特征,有的学生说:“多面体有很多个面。”有的说:“多面体的面是平面”;有的说:“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然后,由小组长汇报各组说的情况,最后,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让学生齐说出准确、完整的多面体的特征。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的认识结构得到强化,同时,出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缺漏,及时辅导。
动手做一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放手大胆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而获得知识。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获得最基本的知识,而且通过一些实验操作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
动脑想一想 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让学生总结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引导学生人人动脑,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动脑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教师或学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或是每一步的实践操作,或是每一个知识的突破……都是学生动脑的时候。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八年级数学“认识直棱柱”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体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在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了知识的学习。
2、多样合作形式,激活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另外,除了师生讨论外,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允许生生互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学生更易主动参与其中。
用竞赛的方式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欲。竞赛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组对抗赛、男女生擂台赛、个人夺标赛、看图问卷竞赛、情景表演竞赛……无论哪种形式,什么内容,学生都乐于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很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活动中的竞赛又往往是以小组、小群体为单位的,不仅能激发每个个体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与互助,在激励竞争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同时 因此,教师若经常性地创设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抓住时机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
如 在七年级下册《作三角形》时,先展开一个纸剪的三角形,然后撕成两部分问:若再剪一个与刚才一样的三角形,怎么办?学生被问题广泛地调动起来,沉浸在对问题的热情探索中。于是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后,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来解决。有的认为只需第一部分;有的说只需第二部分;有的认为必须把第一、二部分再拼起来……众说纷纭。但学生在互相争论、说服的过程中,逐渐都悟出来了:只需第二部分,并发现一个三角形只需角边角确定,它的形状和在小也就确定了。这时让学生翻开书看判定公理,学生兴奋地觉察“我发现了公理啦!”,这一小小的发现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它足以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喜悦而倍受鼓舞。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在愉快的心情中顺利的接受了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
因此,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改变那种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状况,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从而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增强参与热情,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切磋、研讨,提高学习效率。
3、多种媒体辅助,拓宽学习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结合起来,把静止的文字、符号变为动态的图形、图像,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时,巧用、妙用多媒体,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去。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变换》时,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个概念。一教师在学习“简单的平移作图”一节时便作了如下的设计:同学们,你们学习微机后一定会操作了,有哪个同学能在我们的多媒体投影上展示几个带有阴影的立体艺术字?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有同学上前打出了几个漂亮的大字。这时教师说:我们今天不是研究如何打出这样的字,而是要用数学的眼光研究这样的字是怎样形成的?这时,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讨论开了,且已有学生能用平移的思想解释字的构成了。接着教师展示了立体字“A”形成过程的课件,要求学生经过讨论用平移的思想找到其画法。学生情绪异常高涨,经过分组交流很快解决了问题。
这样充满真实感的课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练习积极,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活跃起来,也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优秀学生是教师表扬出来的,后进生的进步更是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中获得的。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时刻想着所有孩子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肯定。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比如,下面一个评语:“张红在本学段数学学习中,能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乐于提出问题,常常想出与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的正确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这里,教师的着眼点己从分数或等级转移到了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了这个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1、语言激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即时口头评价。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如:当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正确时,就说声“你说得真好”,“你的方法与众不同”,“你算的得数和老师算得一样”。当一些“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说“不要怕,大胆地说”,“你的回答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除了言语的激励外,还可用表情赏识,给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用手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也可给简单的物质奖励等。通过这样做,促进学生发展自我,增强自信,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暂时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是学习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班级的敏感部分,能否转化他们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学风和士气。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宽容和鼓励,才能转变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课堂上我从学习习惯、态度和方法上入手,从各方面的表现来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在课堂上表扬他们的进步之处,每星期评比一个进步之星,加以表扬、公布,激发他们的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参与效率。
2、作业激励,增强学习的进取心
作业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是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鼓励更多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习题设计等级化 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作业本、天天伴我学,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做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题目条件稍复杂,既有保证学生掌握“双基”和稍高要求的习题,也有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解题的方法具有一定技巧,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
作业评语人性化 适当的激励性评语有助于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例如每次练习或作业,各种类型的同学若完成了本份的作业并且正确,则给予优,反之则订正正确后也给予一个良。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很高兴看见你现在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谢谢你!;真棒!争取下次更好,行吗?;好极了!尽管有点小错,但你已经进步了! 等鼓励加油的话语。
3、评价激励,强化参与的自主性
如果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则更高,而且对在评价中所包含的原则了解得更透彻,如果让学生来参与制定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将自觉地去达标、反思、分析。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诊断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拓展学习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激励及时得当,就能引导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品质和习惯的方向努力,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组织成师生共同创造的劳动,教师要爱护学生参与的热情,对学生作出积极的评价。智慧之果,靠学生去采摘,不断地想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找答案,获得结论,尝到“会学”与“学会”的甜头,不断的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在评价中获得自信,巧妙的运用评价进行调整,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可采用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评价,对学生的解答结果作出评价,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及时反馈,这样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数学课堂是学生参与的乐园,始终追求“万紫千红春满园”学生热情参与课堂的教学效果,力求达到学生乐参与、能参与、想参与、会参与。为了做到这些,我努力实践着上述几点,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参与效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前,上课气氛沉默、主动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的802班,现在上课异常活跃: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回答问题;主动要求板演、讲思路;在小组间竞赛时,组内同学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课后,也能积极主动的去探讨一些难题。在热情参与下,这个班的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以前,801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之前的基础没打好,总以为自己学不好数学,因此坐在教室里常常窃窃私语、做小动作。通过对他们的个别谈话,耐心辅导,以及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做简单的练习,在他们取得进步后,及时表扬鼓励。现在,这部分学生中有很多人学习态度和习惯发生了改变,成绩也进步了许多。这些进步,增添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励着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看着学生们点点滴滴的进步,我更加坚信这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只要教师方法适当,能够迎合学生的口味,并不时的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往前冲,相信他们会尽情参与课堂、创造数学学习的奇迹。从快乐成长的学生身上,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同时仿佛看到了,在我们的校园,满园盛开的是永不凋零的生命之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热情参与,作为教师就有必要探索各种方式方法,使教学轻松、和谐、使学习生动、有趣,从而才能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做到“我愿意学”。让我们唤起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
[1]《教育研究方法》,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浅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3]《教育碎思》,郑金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4]《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施良方 崔允淳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李臣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