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董狐笔 殷殷赤子心

2011-08-15 00:44刘文斌
文艺评论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诗词

刘文斌

郑伯农曾以“耿耿董狐笔,殷殷赤子心”的诗句,赞扬我国当代一位剧作家、文艺评论家。(郑伯农《诗词与诗论·悼涵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其实,将这两句诗用于郑伯农本人也恰如其分。他的诗词不但如春秋时代晋国史官董狐笔下的文章一样,真实地反映了现实,而且抒发了诗人弘扬正气、痛斥邪恶的赤子之情,能给读者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滋生、蔓延。作家、艺术家对此持何种态度,关系到文艺能否真实地反映现实,能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郑伯农没有像“歌德”派那样一味地粉饰太平、掩盖矛盾,而以其锋利的笔触,大胆地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无情地批判各种丑恶现象。作为一位资深文艺评论家,他以诗词形式对文坛时弊予以辛辣的嘲讽。他讽刺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文艺界出现的“一切向钱看”之风:“一自雄鸡唱孔方,千家万户弄潮忙。热风吹得寒儒醉,只把文房当票房。”(《戏为六绝句》);他讽刺那些混迹于文坛艺苑的玩性者:“窃玉偷香床上功,春情抒罢画春宫。文章道德今何在?书海狂吹靡靡风。”(同上);他讽刺某些人利用评委身份搞暗箱操作、沽名钓誉的行为:“儒林张榜慕贤良,墨客骚人来四方,虎啸龙吟谁脱颖?考官乃是状元郎”(同上)。郑伯农不但抨击文艺界的歪风邪气,而且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也毫不留情:“山珍海味何时了,豪宴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接风,公仆轻歌曼舞酒香中”(《虞美人·有感于公款吃喝》),是他对公款吃喝风的抨击。“华灯初灿,牌客又开战。不掷千金非好汉,屈指输赢过万”(《清平乐·有感于赌博风》),是他对赌博风的嘲讽。“矿山衮衮化私产,公仆纷纷变股东。惯以热血铺富路,敢挥黑手掩真容。”是他对一些贪官污吏为中饱私囊而导致矿难屡发的控诉。郑伯农还放眼世界风云。面对西方某些大国以“反恐”、“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推行霸权主义之实的行径,他写道:“联合有国空投票,霸主挥刀独逞狂。恐怖元戎抓恐怖,杀伤魁首查杀伤。”(《夏夜观天》)。值得称道的是,郑伯农面对文坛艺苑的歪风邪气和国内外猖獗一时的邪恶势力,并未对前景失去信心。“江山代有狂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戏为六绝句》),表达出他对文艺界那些数典忘祖者的轻蔑。“何日天空重抖擞,还我朗朗世风”(《清平乐·有感于赌博风》),是他对社会上朗朗正气的热情呼唤。“莫悲长夜梦如铁,噩梦醒来是晨曦”(《苏共亡党十周年》)。表达了他在苏东剧变、黑云压城时对社会主义的前景依然信心满怀。“谁言霸主永称王,来年共看狂飙起。”(《踏莎行》)预示了全世界人民必将奋起埋葬霸权主义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三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促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腾飞,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安居乐业。郑伯农为此而欢欣鼓舞,他的诗词真实而又生动地记录下这些喜人景象。他参观老作家沙汀故居,在感慨于当年沙汀笔下的其香居茶馆的“茶香”“依旧”的同时,也为那里“地覆天翻百业新”的辉煌成就兴奋不已(《访沙汀故居》);他参观山东省枣庄峄城区时,为那里“锦鸡一唱,古城新颜。改革开放,再迈雄关”的巨大变化而激动万分(《峄城赋》);他在参观苏南乡镇后,用笔记录下改革开放政策为当地带来的崭新气象。“亭台楼阁是农家,百里沙丘变绿岛。何处愁温饱。”“菜蔬无土钻天发,仪器横陈烟雾沓。愚公操电脑。”(《赴张家港诗会参观苏南乡镇有感》)他从电视上看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升天的壮观景象,情不自禁地写道:“神舟直上霄汉,款款舞苍穹。”(《水调歌头·望神舟》)他读过江苏淮安博里农民创作的诗歌后,热情洋溢地赞道:“莫道耕夫无翰墨,江淮儿女尽诗神。”(《读博里农民诗》)可贵的是,郑伯农在热情讴歌我国人民所取得骄人业绩时,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在《苏南好》中写道:“风雨难消公仆心,携孺扶老奔通道。南天扬大纛。”在郑伯农看来,虽然今天社会上还存在诸多腐败现象,但广大“公仆”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未消沉。他们坚定不移地带领人民群众沿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道奋勇向前。作为人民“公仆”的各级干部,是执政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执政党的形象。“沧海桑田强国梦,琼楼玉宇富民乡,万家举目望朝阳。”(《苏南好》)目睹了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带领他们走向幸福之路的中国共产党,“万家举目望朝阳”一句,充分表达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深情和永远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无论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都会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他们体现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得到人民的爱戴。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人,总是将热情洋溢的颂歌献给他们。郑伯农也不例外,对于那些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无论是革命领袖还是普通劳动者,他都不吝惜笔墨,热情讴歌。他访问越南时看到胡志明主席的故居仅两室一厅:楼下一间会议厅,楼上卧室、工作室各一间,感慨不已,写诗赞道:“一生戎马驱强虏,两袖清风到白头。斗室无华藏浩气,遗辉千古照高丘。”(《访胡志明主席故居》)王震将军当年曾带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解放后曾任农垦部长,在黑龙江北大荒建起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在海南和云南建起大规模橡胶园。郑伯农写诗赞道:“曾教陕北赛江南,又令荒滩变绿川。汗洒中华三万里,将军何处不攻关。”(《王震赞》)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彭州市女民警蒋英一家十人死于大难,但她忍着巨大悲痛奋战在抗震第一线,曾因劳累过度而昏厥过去。郑伯农看到有关报道后写诗赞道:“大爱无边惊四海,真情似火漫中华。”(《浣溪沙·烈火中的凤凰》)2003年,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奋起抗击“非典”,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郑伯农浮想联翩,写诗赞道:“莫道雷锋已故,遍地疾风劲草,正气泰山移。”(《水调歌头·对“非典”的另一种思考》)对于为社会主义文艺做出贡献的优秀作家及其作品,郑伯农更是推崇备至。他赞扬老作家丁玲“四海风云收笔底,万家忧乐聚毫端”(《纪念丁玲百年诞辰》),他赞美老诗人臧克家:“一代文章传浩气,百年风雨铸诗魂。”(《丁丑春节呈臧老》)他观看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老泽东》后称赞其编剧王朝柱:“皓首穷经追信史,呕心沥血塑英灵。”(《观〈开国领袖毛泽东〉寄学友王朝柱》)他读了长篇小说《国家干部》后称赞其作者张平:“椽笔动,肝胆裂。鞭魍魉,颂英杰。”(《满江红·读〈国家干部〉寄张平》)新时期以来,在某些人士鼓吹的“告别革命”论、“躲避崇高”论、“消解正统意识形态”论的蛊惑下,文坛刮起一股贬损革命作家及作品,抬高汉奸文人、反动文人和对革命持消极态度的文人及其作品的歪风。郑伯农与此针锋相对,他热情讴歌丁玲等革命作家及其作品,而对于某些论者所卖力吹捧的所谓搞“纯审美”的作家及其作品,则予以尖锐的批评。前些年,一位抗日战争时期附逆的老文人离世,国内一些报刊推出大量文章,大赞大颂其“高风”、“伟业”。此举令郑伯农“惊愕不已”。他的《杂诗二首》揭露了该文人当年“新民会里寻常见,膏药旗下几度忙”的丑恶历史,又对那些不顾民族大义,胡吹乱捧该附逆文人的媒体进行善意的讽刺:“媒体不知亡国恨,颂歌满纸吊狐獐。”前些年,当一些文人无视法律、不论是非地为一名用斧头砍死妻子后自缢的“诗星”大唱颂歌时,郑伯农又写道:“杀妻自缢是诗星,血迹平添显赫名。人命关天哪管得,满城风雨祭幽灵。”(《戏为六句句》)

藉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诗中所“抒”之“情”和所“言”之“志”的高下,往往成为衡量诗作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郑伯农的此类诗词中,看不到那种吟风弄月、伤春悲秋等表现一己小小悲欢之作。他笔下即使是咏史怀古和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词,也总是借题发挥,抒发全社会绝大多数人们所共同赞赏的美好感情和愿望。在《过杜甫草堂》中,诗人先写草堂一带“秋风依旧”,然后写道:“杜君遗韵今何在?商贾满园争发财。”表达了对名胜古迹管理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忧虑。在《过戚继光鏖兵处》中,诗人在颂扬了这位明代抗倭英雄的高风亮节和丰功伟业后,写道:“谁言烽火成遗迹,靖国阴风正越洋。”提醒人们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利用参拜靖国神社复活军国主义的罪恶企图。在《虞美人·登天池》中,诗人讲述了关于天池形成于“万钧伟力出平湖,赢得碧波千顷映穹庐”的传说后,又写道:“安能倾水洗周天,共看水清玉洁满人间。”抒发了渴求荡尽一切人世间污秽邪恶的美好愿望。在《山海关老龙头》中,诗人在描写了眼前的雄伟壮观景象后,又写道:“浪高方显水天阔,心静何惊风雨稠。漫说汪洋空涨落,怒涛卷处有渔舟。”颂扬了那种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搏风击浪,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吗?郑伯农的咏物诗,也总是采用拟人化手法,抓住所咏之物的某些特征,以物喻人,颂扬某种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抨击那些腐朽思想和错误倾向。请读其《小草》:“挺身蓬绿野,舍身饲牛羊。生死作铺垫,赢来春意长。”赞美了平凡中见伟大的品格和甘作“铺垫”、勇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蚂蚁》一诗写道:“谁言蝼蚁最贪生,力薄犹将豪气争。日曝风吹无阻挡,赴汤蹈火向前程。”颂扬了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再看《龟》:“缩头迎宿敌,浓睡度隆冬。岁月等闲过,修成长寿翁。”讽刺了那种贪生怕死、好逸恶劳、不求进取的处世态度。

郑伯农曾指出:“诗词不是失去生命力的老古董,它应当也能表现新的时代。21世纪是新诗和格律诗同荣同茂、比翼齐飞,互相竞争,互相竞赛,互相促进的世纪。”(《诗词与诗论》126页)这是在总结近百年来我国诗歌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精当之论。郑伯农的诗词创作,也再次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猜你喜欢
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