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体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2011-08-15 00:42浙江余凤高
名作欣赏 2011年10期
关键词:癫痫病耶夫斯基陀思

/[浙江]余凤高

癫痫体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

/[浙江]余凤高

不大的灰眼睛总是不安地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面,两片苍白的嘴唇神经质地抽搐着”;觉得明显“是一个极端神经质的敏感的青年”。巴纳耶娃还注意到他的“多疑”,他的“急躁”,和“因为年纪轻和神经质的缘故,他控制不住自己”,常常急得“脸色煞白,浑身发抖”,以致一直器重他才华的维萨里昂·别林斯基深感忧愁地说:“他一定要去治病,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太厉害的缘故。”④

虽然父亲的粗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向都非常恨他,甚至一心希望他死。但是他真的死了,似乎又极大地刺激了他的神经。1839年,当陀思妥耶夫斯基获悉父亲被农民杀死之后,出现严重惊厥,昏了过去,是一次癫痫发作。这年他十八岁,通常认为这是他第一次癫痫发作。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早在1831年他九岁时就曾发作过此病。弗洛伊德作为最早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也认为他的癫痫,可以溯源到他的童年时代,只是症状表现得较为轻微,直到父亲被害,才以癫痫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他此病的第一次发作就是“纯粹精神上的原因”,是精神刺激所起的反应。以后的情况也证明弗洛伊德的看法有理。如一次参加音乐家和文艺庇护人米哈伊尔·维耶利戈尔斯基伯爵的名人云集的盛大晚会上,“由于过于激动和震慑于上流社会隆重的接见礼仪”,陀思妥耶夫斯基又一次癫痫发作,昏了过去。1857 年与第一位妻子玛丽亚·伊萨耶娃(М а р и я И с а е в а)结婚是在他经历死刑、获释、兵役,又当上了一名低级军官后的一件大事,这无疑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喜交集。就在婚礼后的几天,他又发病了,把新婚妻子“吓得要死”,医生诊断说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癫痫症”。妻子病逝后,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7年2月和原来为他做口授创作记录的十九岁的安娜·斯尼特金娜(Ан н а Г р и г ор ь е в н а С н ит к и н а, 1846-1918)结婚。一个短时期里,由于情绪良好,生活也比较安定,病情略有减轻,但仍时有反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大多都发作在夜间,偶尔也在白天发作。有人做过统计,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在札记中记述发作的1860年算起,至他1881年去世的二十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总共发作癫痫一百零二次,平均三星期一次。

安娜·斯尼特金娜在她的回忆录和日记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发作虽不都做记述,但详尽地记下了蜜月中的一次发作。那天,夫妇俩去安娜姐姐家吃饭。客人们走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兴奋,正在跟她姐姐讲什么有趣的事——

突然之间,他话刚说了一半就停住了,脸色煞白,从沙发上欠了欠身子,接着便向我这边倾斜过来。我惊讶地看着他那变颜变色的脸,这时他猛地发出一声可怕的、非人的尖叫声,准确点说,是一声哀号。转眼间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又开始向前倾倒……

后来,我曾有几十次听过这种“非人的”哀号,一般都是在癫痫病发作的开始……我搂住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的肩膀,尽力让他在沙发上坐稳。然而,当我看见,我丈夫毫无知觉的躯体从沙发上爬下来,而我却无力制止他时,我又是多么惊慌失措啊!我把亮着的落地灯挪开一点,好让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滑到地板上,我自己也坐到地板上,在他整个抽搐的过程里,我都用我的双膝支撑着他的头……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的抽搐逐渐停止了,他慢慢醒过来,但起初弄不清自己在哪里,甚至丧失了说话能力。他一直想说什么,但想的是这个字,说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字,根本没法懂。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们才得以将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抬起来,把他安置在沙发上……使我深为苦恼的是,在第一次犯病之后过了一个小时,他的癫痫病又再次发作了。这次的病这么厉害,以致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恢复知觉后,由于疼痛大声叫喊了两个多小时,这实在太可怕了!……据医生们解释,这次的病是过度兴奋引起的,兴奋的情绪则来源于香槟酒的刺激……

……听着他一连几小时不断地叫喊和呻吟,看见他由于痛苦扭曲得完全不像他的脸以及呆滞无神的目光,一点也弄不明白他不连贯的片言只语是什么意思……使我多么胆战心惊啊!

谢天谢地,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睡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觉得好多了,我们这才能够回家了。然而每逢犯病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抑郁情绪总要持续一个多星期……⑤

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的描述,和教科书或百科全书中说的完全一致,可谓是典型的癫痫。但是似乎不同于多数其他癫痫病人的,也是最让人感到兴趣的是,伴随着癫痫的发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会感到瞬间出现一种神奇的狂欢之光。对于这种感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对安娜·斯尼特金娜说起过,可惜斯尼特金娜好像没有细加描述。倒是他的朋友尼古拉·斯特拉霍夫(Н и к о л а й Н и к о л а е в и ч С т р а х о в,1828-1896)在回忆中做了记载。

斯特拉霍夫以他的哲学著作《作为整体的世界》(М и р к а к ц е л о е)和最早认识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而被认为是俄国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虽然后来因意见分歧,他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关系冷淡,但很长一段时期里,他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友,两人不仅在许多问题上互相理解,感情上也极为融洽和亲密。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出版,斯特拉霍夫读过之后,写了一篇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赞赏他的这篇论文,曾对他说:“只有您一个人了解我。”几年后,他还向斯特拉霍夫保证说:“我的观点中,有一半是您的。”⑥斯特拉霍夫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证婚人,并陪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妇外出旅游。“每当癫痫发作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心绪不佳和思念亲人。这时,只有和斯特拉霍夫在一起他才感到轻松愉快。他们经常在一起友好地交谈……怀着同样的热情慷慨激昂而又兴奋不已地进行没完没了的交谈……”⑦

斯特拉霍夫写有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回忆,其中曾经详细描述1863年一个晚上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交谈时,他如何突然癫痫发作,又如何自述发作瞬间出现的那种神奇的狂欢之光:

他来看我,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交谈。我记不起所谈的中心是什么,只知道是一个重要而又玄妙的主题。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十分激动,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我就坐在桌子旁边。他谈了某个崇高而愉悦的问题,我以评论性的语言夸奖他,这时,他以一种得意的目光转过来看着我,表示他的情绪正处在最高点。他停了一下子,从思维中搜寻合适的词语,而且嘴巴都已经张开。我凝神注意地看着他,感到他就要说出不平常的什么来了,我会听到某种意想不到的事了。突然,从他张开的嘴里发出一种拖长了的、无意义的、古怪的声音,他就失去意识倒在地板上了。

这还不是一次最严重的发作。痉挛的结果是他全身躯体僵直、口吐泡沫。半个小时后,他恢复了知觉……

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常跟我说起,癫痫发作前,他有几秒钟沉醉在狂喜之中。“在这个瞬间,”他说,“我体验到平日一生中连想象都想象不到的那种欢乐――这种欢乐是旁人无法感知的。我会觉得这是我和世界的最完善的和谐,而且这种感觉是如此的强烈和甜蜜,为了这一个极乐的几秒钟,我可以付出十年的生命或者更多的几年,或许可以献出我整个的一生。”

癫痫的发作往往使他倒地受伤,他的肌肉会痉挛得十分疼痛。当时和后来他的脸都变得通红,并且有时出现斑点。不过最重要的是他记忆丧失,两三天里他都会觉得异常的沮丧。他的精神状况也非常糟糕:他几乎无法克服他极度的痛苦和暴躁。这极度痛苦的本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感到他被自己是一个大罪人的负罪感所压垮。⑧

像其他作家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撷取报刊上报道的社会新闻或自己熟悉的人事作为创作的题材,也常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写进作品中,尤其重视描述自己所感受过的心理活动。其中将自己1849年12月22日晨被押上刑场执行枪决前那一刹那的心理写进《白痴》第二部第一章,可谓是最著名、最惊心动魄的。另外,有关他癫痫这一精神疾患,也写得很多。

癫痫不但丰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题材,甚至大大地开拓了他的创作模式和美学思想。

且不说未完成小说《涅托奇卡·涅兹瓦诺瓦》(1849)中的女主人公的继父,小提琴家叶戈尔·叶菲莫夫也是一个癫痫病人,且死于此病。早在1845—1846年第二部小说《双重人格》(臧仲伦译)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描述了精神分裂这一病态现象。

小说主人公,九品文官雅科夫·彼得罗维奇·戈利亚德金是一个无能的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受挫让他精神错乱,患了迫害狂想症。作品开头,作家描写他睡醒后,就搞不清自己是醒着还是睡着,身旁的一切是实在的真还是乱梦颠倒,只觉得他那小屋的墙壁,他的红木五斗柜、仿红木椅子、刷了红漆的桌子、红底绿花的沙发,“都在熟悉地张望着他”;而且那灰蒙蒙的秋日,也透过玻璃窗,“板着脸而又一脸苦相地窥视着他的房间”。此后,全篇都描写他不但感到“有不少凶恶的敌人,他们发誓要置他于死地”,在幻觉中也总是觉得他们在“他背后”,阴谋暗算他,使他“恐怖得失去了知觉”,甚至自己也分裂成两个戈利亚德金。更奇妙的是作家在小说中故意将结构的时空置换写得十分复杂,以显示患精神分裂的主人公思维和意识的混乱。

《双重人格》的创作有沙俄帝国警察、密探监视的社会背景,令人想起尼古拉·果戈理和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而作家对精神病态写得如此的深入则和他本人的经历分不开,如传记作者说的,“大概是根据他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观察和描述精神分裂的复杂过程的”;作家本人也承认:“随着我的忧郁症的发作,戈利亚德金也应运而生。”⑨

在后来的几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继续在人物身上表述了自己对发作癫痫的体验。

《白痴》(荣如德译)中的梅诗金公爵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带有自传性质的人物,尤其在癫痫病方面,他叙述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格罗斯曼指出:“为了使自己的主人公显得更加逼真,陀思妥耶夫斯基决心把本人的许多特点加在梅诗金公爵身上:他的疾病,他的外貌特征以及他的道德哲学观点。”⑩梅诗金有关他发作癫痫前后的过程的叙述,很明显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亲身经历。

在《白痴》中,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列夫·尼古拉也维奇·梅诗金,穷困潦倒到无以为生的地步,且患有癫痫病。有位慈善家把他送往国外就医。小说开头,就写到梅诗金在国外的一家疗养院待了四年之后,从瑞士返回俄罗斯。他虽然相貌堂堂,天庭饱满,轮廓端正,但那“毫无血色的惨白,使这位年轻人的整个面容显得憔悴不堪”;加上“他的一双碧蓝的大眼睛凝神专注。目光蕴藉,但似有隐痛,有些人根据这种奇异的表情一眼就能猜到此君患有癫痫症”。梅诗金自己也告诉同一火车回国的侣伴,说他“患有一种奇怪的神经系统病症,大概类乎羊癫疯或舞蹈病,发作时要哆嗦、抽风”,但瑞士的医生“没治好”他。随后,不但在第一部第五章中写梅诗金对自己的疾病有几句简单的叙述,说是发作时,“我照例会陷入彻底麻木的状态,记忆力完全丧失,头脑虽然在工作,可是思维的逻辑脉络好像给扯断了。我没法把两三个以上的念头按顺序联结起来。我的感觉便是这样。发作渐渐减少乃至平息下来以后,我又变得健康而且强壮……”还细致地描述了发作间隙中出现的一种特异的狂欢之光:

他是在想,他的癫痫症几乎紧挨着每次发作之前总有那么一个阶段(除非不是醒着的时候发作),在忧郁、压抑和精神上的一片黑暗之中,他的大脑突然会不止一次地燃起转瞬即逝的光焰,他的生命力在不寻常的冲动之下会一下子全部动员起来。在那些持续时间不比闪电更长的瞬息中,生命的感觉、对自我的意识几乎增强十倍。思想和心灵被一种灵光所照亮,他所有的激动、所有的怀疑和所有的不安顿时都告平复,化为最高级的安谧,充满明朗、和谐的欢悦和希望,充满理智和最终的答案。但这些即闪即逝的瞬间还只是发作随之真正开始的最后一秒钟(至多一秒钟)的前奏。而这一秒钟自然是最难熬的。事后,在已经恢复健康的状态下,他反复思量这短暂的时刻,常常对自己说:所有这些最高级自我感受和自我意识亦即“最高级存在”的闪电式出现,并非其他,恰恰是病,是正常状态被破坏的结果;既然如此,那就根本不是什么最高级存在,相反应该列为最低级。然而他最终还是得出一个似乎荒谬绝伦的结论。“是病又怎么样?”末了他认为,“是反常的亢奋又怎么样?反正结果本身,反正产生感觉的时刻事后在健康情况下追忆和回顾起来,的确是最高级的和谐、最高级的美,能提供迄今为止闻所未闻、亦无人猜透的充实感和分寸感,使你觉得同最高级的生命综合物重归于好,在虔诚的极乐中与之融为一体。”这些朦朦胧胧的词语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是很明白的,尽管表现力还太差。对于这确实是“美和虔敬”,确实是“最高级的生命综合物”,他确信不疑,不容半点怀疑。要知道,他在这倏忽之间又不是看到类似大麻膏、鸦片或酒所引起的幻象,那种不正常、不真实的幻象只会使理性变得卑下,使心灵趋于畸形。对此,他在发病过程结束后能够清醒地做出判断。这些瞬间仅仅是自我意识的高度强化――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表达这种状态的话,那就称之为自我意识,同时也是最直接的自我感受。既然那一秒钟,也就是发作前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刹那,他还来得及明确而自觉地对自己说:“是的,为了这一刹那不妨付出一生!”那么,这一刹那本身自然也抵得上一生。不过,他并不坚持这一结论的辩证部分。麻木、精神上一片黑暗、痴呆作为这些“最高级瞬间”的后果明摆在他面前……事情明明是这样,在这一秒钟内他自己明明对自己说了:凭他充分感觉到的无限的幸福,这一秒钟恐怕抵得上一生的价值。“在这一刹那,”有一次他对罗果仁说,那是他们在莫斯科经常碰头的时候,“在这一刹那,我好像懂得了一句不寻常的话,不再有时日了。想必。”他微笑着补充道:“这正是穆罕默德钵子里的水还来不及拔翻,而这位患癫痫的先知已经把安拉的住处览遍的那一秒钟。”

这段叙述让人觉得是一种近乎先验的“体验”,而非物质的实在感受。的确,癫痫病人的“体验”往往是先验和宗教狂性质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据说患有癫痫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Ⅰ,约280-377)在公元312年入侵意大利的那次米尔维亚桥战役(Battle of Milvian Bridge)前夕,幻觉中见天空有神示的十字符号,上书“In hoc signo vinces”(有它你将无往不胜),从而取得闪电式的胜利,最后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于是他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基督教上帝的支持,并在历史上首次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虔信宗教。他关于发作癫痫时的“最高存在”的“体验”,也是宗教性的。在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的一个复活节之夜,他在一位来访的老朋友面前,曾说起他癫痫发作前瞬间的一次类似“体验”:

空中喧闹一片,我试图移动一下身子。我觉得天塌了下来,并已将我吞没。我真的已经亲近上帝了。他来到我跟前,是的,上帝是存在的。我哭了。啊,所有健康的人都想不到我们发作癫痫前一秒钟体验到的狂欢是怎么回事。穆罕默德在《古兰经》里说他曾经看到天国,并且进入七重天。所有那些愚蠢的聪明人都认为他在说谎,是个骗子。但是不,他没有说谎,他在癫痫发作的时候真的到过天国,他像我一样是这一疾病的受害者。我不知道这种狂欢持续有几秒钟或是几个小时,还是几个月,但请相信我,我愿不顾一切地来换取这狂喜的境界。

《白痴》和作家在复活节之夜所说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者穆罕默德(Muhammad,or Mahomet,约570-632)是一名癫痫病患者。传说一次癫痫发作时,据他自己所说,他看到“一位天使以人的形体出现在我面前,并与我说话”。他一生多次产生幻觉。一次,他觉得自己受天使长加百列的召唤,于是匆忙动身,不小心踢倒了一只水罐。终于骑上神驹波拉克,从麦加神庙来到圣地耶路撒冷神庙;随后又与加百列一起,一层一层爬上了七重天,在祖辈们、先知们和天使们的宅地受到他们的礼遇。过了第七重天,便只允许穆罕默德一个人单独前往了。他在距圣庙两箭之地的地方穿过了统一的帏幔时,觉得有一股冷气向他袭来,这时,真主正用手触摸他的肩膀。在做了一番重要的交谈之后,穆罕默德回到耶路撒冷,见那只水罐里的水还没有流出来。他还听到有声音对他说“:你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并不断接到“启示”,他相信这是安拉直接传给他的信息。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将多年来的这些“启示”和“信息”汇集起来,编缀成书,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在《群魔》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无神论者基里洛夫跟虚无主义者沙托夫谈到发作癫痫时,也写到他深信的有关穆罕默德的“体验”:

……您可记得穆罕默德的那个水罐,当他骑上自己的神驹遨游天堂的时候,水罐里的水还没有流出来哩。水罐被踢翻的时间也是五秒钟;这太像您内心的平静了,而穆罕默德就是个羊癫风病人。

癫痫发作时的体验,也给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创作的结构上提供了启示。

荷兰裔美国医学哲学家图姆斯说:“生病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意义可能以其他方式发生改变。”这一定是这位身患重病的美国现象学医学哲学家的亲身体验,而且是绝对可信的。不管现代科学怎么解释癫痫是由于阵发性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所致,但是此病发作时产生的心境改变,及所引起的错觉、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和耳鸣,定然有助于作家的创造。因此,也许可以这么说,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既有患癫痫病时的体验,又有恢复后的正常人的体验,才让他能在作品中,以他的真实感受来揭示和描绘人的多重意识时,达到非癫痫病人作家难以企及的深刻程度,创作出别树一帜的“复调小说”。著名学者、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专家米哈伊尔·巴赫金(М и х а и л М и х а й л о в и ч Б а х т ин)分析他这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异常敏感的感受”时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在同时共存和相互作用之中观察一切事物的这一不同凡响的艺术才能,是他伟大力量之所在,又是他巨大弱点之所在。这一擅长导致他对许许多多至为重要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实生活的众多方面没能进入他的艺术视野。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才能使他对此刻的世界有着异常敏锐的感受;在别人只看到一种或千篇一律事物的地方,他却能看到众多而且丰富多彩的事物。别人只看到一种思想的地方,他却能发现、能感触到两种思想――一分为二。别人只看到一种品格的地方,他却从中揭示出另一种相反品格的存在。一切看来平常的东西,在他的世界里变得复杂了,有了多种成分。在每一种声音里,他能听出两个相互争论的声音;在每一个表情里,他能看出消沉的神情,并立刻准备变为另一种相反的表情。在每一个手势里,他同时能觉察到十足的信心和疑惑不决;在每一个现象上,他能感知存在着深刻的双重性和多重含义。

也许可以说,这是上天给可怜的病人遭受痛苦的一种奇特的回报吧。

①特兰克维鲁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4-41页。

②除凯撒外,罗马皇帝卡里古拉、圣徒保罗、宗教改革家穆罕默德、俄国皇帝彼得大帝、法国国王查理五世、教皇庇佑九世、拿破仑皇帝,以及其他领域的重要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彼特拉克、斯威夫特、莫里哀、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昂逊,都是癫痫患者。

③《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欢民等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154页,第153页。

④《巴纳耶娃回忆录》,蒋路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161页。

⑤别洛夫等编:《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马占芳等译,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104页。

⑥格罗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王健夫译,第307页,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格罗斯曼在书中写道:“在同时代人中,最能充分理解(《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形象实质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亲密的战友尼·尼·斯特拉霍夫。他曾十分明确地指出,在《罪与罚》中,‘第一次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不幸的虚无主义者,一个饱尝了人间苦难的虚无主义者……’”见同书第449页。

⑦⑨⑩格罗斯曼:《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王健夫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8-309页,第94页,第89页,第555页。

⑧ Н и к о л а й Н. С т р а х о в : В о с п о м и н а н и я о Ф ё д о р е М и х а й л о в и ч е Д о с т о е в с к о м;Ф.М.Д о с т о е в с к и й в с о в р е м е н н и о в:280-281,М о с к в а 1964.

作 者:余凤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癫痫病耶夫斯基陀思
癫痫发作紧急处理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赌博牵制大文豪
传世名著的背后
与癫痫病患者谈生活起居
治疗癫痫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