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 然
在中国古典武侠小说中,侠客大都是“无情”、“无欲”的,是以义气为重的江湖豪杰,一般不近女色。然而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代武侠小说则将“武侠”与“情感”结合起来,把激烈的打斗当做衬托人物情感的一个背景、一种方式。在金庸先生的十余部武侠作品中,能把人的情感展现到一个新的境界,推向一个新的巅峰,并用意想不到的手法揭示出情感的内涵。在金庸十余部作品中,让读者耳目一新、心驰神往的,无疑要数《神雕侠侣》。《神雕侠侣》努力挖掘着情感的本质,并将人的情感的专一性与复杂性的微妙变化有机地统一起来。
《神雕侠侣》的主线是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情感故事。杨过与小龙女的四番离合,无不是因情而起,因情而了。二人的相识、相知、相爱,生死以之,无一不是情感专一性的体现。
杨过与小龙女之间产生情感,是二人的性格、经历所致。杨过父母早逝,生活孤苦,武艺一般,流落江湖,没有人瞧得起他。他的遭遇,致使他缺乏亲人的关爱,因而他内心深处极度渴望能有一位疼他爱他的人,可以说,小龙女给予了他一种心灵的依托与精神的依赖。小龙女心如水晶,澄清透明。书中开端,她是一位冷傲绝情的少女,没有七情六欲。在杨过至真而专一、至诚而热烈的情感的感化下,终于情愫暗生。在大敌李莫愁到来时,有这样一番场景:“ (李莫愁)将杨过腰中长剑抢在手里,指住他咽喉,厉声道:‘我只杀一人。你再说一遍,你死还是她死?’杨过朝着小龙女一笑,大声道:‘自然是我死!’”她师徒二人在古墓中朝夕相处,早已情根深种,直到生死关头,才真正明白自己心中的深情,原来和对方竟如此的难离难舍。
绝情幽谷是作者再次以物事衬托感情专一性的绝妙意境。作者虚构了谷中生长的情花情果,并将此描绘得情深意浓。在绝情谷中,杨过与小龙女的情感被演绎得酣畅淋漓。当二人均身中情花之毒,杨过得到唯一的救命之药绝情丹时,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只盼公孙绿萼逃离险境,把丹药带给小龙女。当裘千尺以能救杨过之命的丹药相挟,逼他娶自己的女儿公孙绿萼时,杨过朗声吟道:“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绝情谷这个奇特的诗意情境使杨过与小龙女的情感得以“凤凰再生”。将二人这种专一的情感推向高潮,其中的情花情果之笔无论是在小说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是描写情感的一大创举。
在第三番离合中,杨过与小龙女均遭受人生中的重大变故。杨过重伤后被人斩下一臂,体肢残疾,孤苦难过。而小龙女先是因不谙世事,误信了杨过为救武家兄弟欺骗他们说自己要娶郭芙为妻的谎言,伤痛欲绝,再是得知自己被人奸污的事实,心中凄苦到了极处,悲愤到了极处。而这些不幸,却使他们之间的情感磨炼得更加深厚。这种天残地缺式的情感有着超常的风采,显得更为真挚,更为动人,也更为专一。
在二人的最后一番离合中,有很多看起来离奇、不合寻常的情节,情感的专一性正是通过这些情节体现的。常言道“时间能淡化一切”,然而,如此漫长的十六年的等待中,丝毫没有淡化杨过对小龙女的钟情。小龙女当年为救杨过,跳下山崖,后居住于山崖下深潭底的洞穴中,这种意想不到的地方,本让二人的重逢变得希望渺茫,可是,正是因为杨过的这种专一、热烈的深情,才使二人得以相遇。若是杨过对小龙女的情意减了半分,若是他只在断肠崖前静静相候,怅怅而归,决计不会心伤肠断,纵身跃入谷底。这一跳,使原本希望渺茫、遥遥无期的重逢有了实现的可能。这看似是一次充满了戏剧色彩的偶然与巧合,实则是二人情感专一性的必然。他们的坚守、真挚,以及十六年如一日的至死不悔,注定了他们的这场重逢。
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又都具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其成员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作为社会组织的成员,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由于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因此,其情感必然随自身经历的变化而变化,随自身体验的改变而改变。这决定了人的情感的复杂性。
在《神雕侠侣》中,情感的复杂性同样体现在杨过身上。在古墓中居住了十余年后初入江湖的杨过风流倜傥,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如陆无双、完颜萍、公孙绿萼时,往往与之言笑不禁,相处亲密,惹下一片相思。这便是杨过情感的复杂性。
笔者认为,杨过之所以对这么多女子有不由自主地倾心的种种行为,恰恰是情感复杂性的体现。杨过对每一位女子至诚相待,小龙女心中、眼中却只有杨过一个,出现这样的原因依然是他们的性格所致。作者在原著中有言:“杨过天性中实带了父亲的三分轻薄无赖,虽无歹意,但和每个少女调笑几句,招惹一下,害得人家意乱情迷,却是他心之所喜。”也就是说,倘若杨过是一个像郭靖那样木讷憨厚的老实人,倘若小龙女没有独居古墓十多年清心静修,而是提早进入江湖复杂的环境中,也绝不会有后来这样的情况了。情感的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从现实角度出发,社会上决计不会有人能独居古墓十多年而不谙世事,因而没有人可以像小龙女一般,有着完全专一的情感。当一个人见到或温文尔雅或英俊潇洒的异性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好感,这符合人的生物特征,是自然、正常的事情。杨过对这些女子的好感,正如春天到了,草木便会生长一般,是人之本性,物之本然。因此,我们不需要刻意回避情感的错综微妙,因为情感的复杂性是人的情感中的本然特征。
杨过由于身世孤苦,为人处世坚守一个信条:谁待我好,我便要待谁好。当公孙绿萼挟于公孙止之手时,他宁愿不要解药,也不希望公孙绿萼受到一丝伤害;当程英、陆无双身陷长满毒刺的情花丛中时,他可以毫不顾自身安危,将她们救出。陈尚荣在他的论文中说,杨过是一位至真、至情、至性的人 (陈尚荣:《“至真、至情、至性”——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形象之分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便是如此。陆无双、完颜萍、程英、公孙绿萼,均是对杨过以真心相待。杨过心下感激,理所当然地也会去回报她们。杨过的这一处世观念,是他情感复杂的主观因素。
情感的专一性与复杂性可以同时存在于某个人的情感之中。两性之间的感情,是极微妙隐蔽的,不可捉摸,说不清、道不明。《神雕侠侣》中,郭襄温和豪迈,纯洁无邪,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然而,她对杨过的情感并非停留在对“大哥哥”的敬重仰慕之情。她曾想若母亲早生她二十年,她在全真道观外住下来,收留了被欺侮的杨过,杨过自会慢慢地跟她好了。她渴望能像小龙女一样,与这位英俊潇洒的“大哥哥”两情相悦,至死不渝。粗糙浮躁的郭芙,表面上对杨过气他骂他,讨厌他,然而在全书近结尾时,有夫之妇的郭芙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如此深切”。由于人的情感本身时常不可捉摸,这种性质决定了情感的专一性与复杂性可以同时出现在人的情感中,也就是说,人的情感具有同时容纳专一性与复杂性的能力,这两种性质之间并没有矛盾冲突。
情感的专一性与情感的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杨过对陆无双等女子的好感,并不是单纯地由情感的复杂性引起。仔细品来,她们身上都有与小龙女相似之处,或是眼波,或是身姿,或是嗔怒的神情。杨过总能在她们身上找到小龙女的影子,聊慰相思之情。因为思念小龙女,他肯出手相救陆无双、相助完颜萍,这些从根本上说是由对小龙女的情感的专一性而引起的。这是情感的专一性转化为情感的复杂性的例子。杨过断臂后,认为“自己势必成为可笑可怜之人,武功虽强,也不过是个惊世骇俗的怪物而已”,他意识到,“只有姑姑,只姑姑一人,别说我少了一臂,便四肢齐折,她对我的心意也必毫无变异”,这时,情感的复杂性深化了情感的专一性。
情感的专一性与情感的复杂性之间并非对立关系,只是这两种性质有无、多少的体现取决于具体的环境与情景。当时间流逝时,情爱会从起初的激情,转化为亲密与相濡以沫的相互承诺,而情感的专一性与复杂性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不可分割,融合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