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的报告文学作家专辑,分别是赵瑜和蓝博洲先生。和二位相识,缘于去年在南昌开的国际华人作家笔会。篮球教练出身的赵瑜老师身材魁梧,初秋季节,依旧穿着一袭短袖,精神抖擞,性情和蔼。而蓝博洲老师,则像一个艺术家,目光忧郁而深邃,那标志性的胡茬,像蓬勃的思绪,有种放荡不羁的艺术感。二位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从事报告文学的写作。
如果选择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我一定毫不犹豫选择“备忘录”这个词。站在时间这条永无休止的起跑线上,我们总是在回头的瞬间,轻易忘记过去,忘记过去的历史与教训。而报告文学则先天性自觉地承担了时间备忘录这一责任。我敬佩蓝博洲老师勇于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勇气。“二·二八”是台湾人民心中的一道永恒的伤疤,是疼痛的历史回忆。摘自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于1947年2月底发生的大规模民众反抗政府事件,以及其后3月至5月间国民政府派遣军队对台湾人民进行一连串镇压的清乡事件,其中包括民众与政府间的武装冲突、军队镇压平民、当地人对新移民的攻击,以及事件初始时少数族群间的冲突等。毫无疑问,“二·二八”不仅持久而深刻影响了台湾,也影响了像蓝博洲这样的有担当的台湾作家。作为晚辈,我也很难想象当年《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等作品,在那个时代带来的震荡性影响。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已经渗透到了时代的血液中,深入进我们内心的灵魂,是打在时间中最深刻的烙印。
如果没有这些备忘录,没有这些严肃的反思,或许大工业社会早已消解了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就像侯孝贤导演说的,“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在钉孤只。凡记下的就存在。”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赵瑜先生。
因本专辑里蓝博洲部分涉及到台湾一些敏感话题,鉴于本人资历浅,特此感谢王平、黄斌等二位老师的指导与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