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国际政治理论概观

2011-08-15 00:43张中饶
群文天地 2011年18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学派流派

■张中饶

国际关系这一学科从建立以来,主流思想都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大流派的天下,二战后两大流派衍生出的纷繁复杂的各种诸如“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等等理论流派,不过是在前述两大基本思想的“钟摆”之间不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而已,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作为激进主义思想的代表在国际政治学领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法兰克福学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对其国际政治思想的脉络做些梳理以期将在国际政治学界中作为“另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做些探索。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一)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包含着庞杂的学派和思潮,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它出现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二)发展概况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达8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问题出现了思想倾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的许多流派。

1.二十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卡奇等人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2.二十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3.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并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他们重点探讨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生态危机等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由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转向了非马克思主义。

二、国际政治理论中处于批判地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以国际行为体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多种研究方法揭示这些互动及影响因素中的规律的理论。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学派,一种可以用来批判现有的占统治地位的各种保守的意识形态的理论武器,一种观察和思考世界政治的新角度。一如马克思主义站在全球乃至全人类的高度去分析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也保持着对“世界政治”的关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对国际政治进行了阐述。

“依附论”(dependency theory),又称“外围-中心论”。代表人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英国的A.G.弗兰克和美国的I·沃勒斯坦等。他们认为,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与约瑟夫·奈和基欧汉在1979年合著的《权利与相互依赖》(Power and Independence)中阐述的“复杂相互依赖”不同,“依附论”从一个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的互相依存。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占据主导,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互相依赖实质上是不平等地依附性关系。这与中国一直倡导的国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同点的,都认识到“世界上有两级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三,批判理论。许多欧美国际关系理论家(尤其西欧)大都承认,“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想影响中,对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方法论产生最直接作用的一支。”而“批判理论”,直接来源于二十世纪前叶德国左翼社会批判哲学中的“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并与意大利革命思想家葛兰西(Gramsci)的名字相联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理论中一直处于批判和“非主流”的地位,但是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自己立足之地的重要突破口。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其思想不断被“丰富化”,如何在各个领域保持生命力进而继续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表现展示出了极大的积极意义。

[1]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M].上海出版社,1998.

[2]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学派流派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史》工程的一些信息和思路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莫以【流派】论得失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