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洁
陕西美术教育实现与现代文化艺术的融合,才能形成中国艺术的现代形态,实现陕西美术教育既保持民族独特文化,又与接纳世界多元文化接轨,在我们探索陕西艺术的现代形态时,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普遍意义。另外,历史文化悠久的陕西,本土艺术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的美术教育教育中并没有融入陕西本土艺术资源,使得陕西本土艺术资源美术价值缺失。根据陕西美术教育现状,技能型教育为主导方向,远不能满足当前艺术教育发展要求,实现陕西美术教育的文化美术型教育目标,与世界多元文化接轨,必须寻找陕西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利用途径。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拥有陕北蒙古文化,陕南秦巴文化文化,关中帝王之气等文化资源;有周秦汉唐,红色历史等历史资源;占据平原、秦岭等自然资源。这些本土文化资源为开拓陕西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基础。
陕西的乡土文化区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陕北地处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处,自古是少数民俗活动区,陕北历史文化在礼仪、饮食习惯、服饰居所、民间艺术、方言、地名等方面都体现了民俗文化多元性的特点,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素材。陕南秦巴文化承接了南、北文化特点,陕西汉中地区东部汉水上中游地区一带曾是巴人的活动中心。秦巴文化作为陕南重要文化,逐步融入现代巴蜀文化中;关中多出帝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的帝王之气,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的素材;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融红色旅游、祭拜朝祖、黄土风情、黄河风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北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延安旅游景区;依托秦岭独特的气候、动植物、地质、水文、生态以及人文等资源,建设国家公园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景区;以司马迁祠墓、古城元明清建筑、秦晋黄河峡谷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古城旅游区。
美术学习教育不能脱离陕西文化资源。因此陕西美术教育不可避免要涉及保持民族独特文化与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问题。保持陕西民族独特文化是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础,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又是促进陕西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陕西民间美术正处于由传统进人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时期,当前想要维系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急于投人现代文明的怀抱,两者之间呈现交织和矛盾的状态。
当前陕西美术教育呈现技能型教育特点,亟需实现文化美术型教育转变,才能实现与世界多远文化接轨。陕西美术教育重在培育技术性,美术技艺的掌握,就可以增强一种技术意识,为以后的技术性工作提供一般的模式。但是,美术教育的最大功能是完善人格,充分认识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个体存在的价值,认识到精神的自由、人性的尊严及个体权利,认识到羞涩、负疚及虔诚、和蔼,认识到多种可能存在的价值,认识到确定性缺乏的意义。只有将陕西丰富艺术资源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中,实现文化美术型教育转变,才能合乎培养人,通过作品创作完成对“人”的培养,完成“精神成人”,使精神面对权力和世俗物质的影响时保持高贵的尊严——一种要求思想自由的尊严,以此形成具有美术教育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宽容、有责任感的美术主体。
美术教师是陕西当地美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他们有义务深人挖掘陕西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极尽自己所能把美术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目前,陕西乡土教材的开发工作十分薄弱,但又非常必要,作为从事陕西美术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有责任担起这份工作,开发陕西当地文化资源,建构陕西校本课程。陕西当地教师要努力克服观念上重“雅”轻“俗”倾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美,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长。陕西虽然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当地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做好承受失败打击的心理准备,以及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压力。
除了对外了解他者的文化之外,生活在特定社会的陕西民众也需要了解陕西文化,了解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了解自己民族和国家过去和现在的生存方式,了解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的变化。一言以蔽之,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存在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因为没有人能够脱离一定的文化而生存,如果一个人不能认同自己的文化,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漂浮的感觉。
陕西民间美术是产生于本乡本土,地域性、民族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空间,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生态及文化生态环境。我们知道,一定的生活方式构成相应的思想、行为方式,同时衍生出相应的文化形态,这个普遍的规律适用于任何地域的民间艺术,也是形成民间美术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基础条件。作为特定社会空间的产物,陕西民间美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任何地区的独特风格。既然特定的生存环境才能造就特别的表达方式。陕西民间美术就只能在某种适合的空间里成长。由地理、经济等因素孕育而成的山地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培育出完全不同于其他地域的艺术形态,形成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体系。区域文化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基础,由众多文化样式形成的差别性和丰富性,共同构筑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地。
如何保持陕西文化和美术传统特点,并实现与现代接纳,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提倡和维护陕西文化的多样,处理好陕西原生文化与新时期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就陕西民间美术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保持陕西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可在一定远域内保留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典型的文化场域,保持陕西民风民俗,提倡手工劳动,使传承不被割裂,如此可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时间内维持陕西民间美术传承的稳定,从而保留优秀的陕西民间美术基因。
技能性教育是培育美术操作性和技术性,它通过语言符号的运用,来表达情思。美术技艺的掌握,就可以增强一种技术意识,可以迅速进人技术过程,实现心、眼、手等器官的快速协调,提高实践的能力与效率。但是技能型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的精髓在于实现审美型培育目标。美术作品是物化了的意识形态,其艺术形象承载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价值观、人物观,也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密切相关,美术作品对这些信息的传达,不论是原创性还是模仿性,不论是个体性还是群体性,不论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还是无名画工的平凡之作,都是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美术教育的成果,陕西美术教育课程中,艺术文化价值相互融合,也就实现了美术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