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雯 李云飞 张 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闫雯 李云飞 张 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思想教育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为整个高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尤其是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为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媒体信息发布非常快捷、多元。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加深了世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渗透,在校师生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叙述方式也从传统媒体的单面性向多角度、多侧面转变,更能调动起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其次是信息形式更为综合、多样。这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行着考验。
新媒体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灵活,意见表达渠道更加多样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人与人交流以书信、电话为主。借助新媒体技术,师生以QQ、E-MAIL、BBS、博客、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他们利用新媒体可以真实地表达情感,甚至自我宣泄,也造成了有些师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表达观点的随意与偏激。我们要清楚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师生“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停止;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封建迷信活动等,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值得警惕;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对师生思想文化观念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统一性被打破。这种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主要表现为:师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深层次问题暴露、新旧矛盾显现;加快对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实现了信息选择与利用的自由化和自主化,自我认知能力和认可度得到普遍加强和提升。在宣传工作中如不尊重或不能准确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规律,不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方法,容易产生矛盾、出现问题。因此,针对习惯于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进行思考的师生,要尊重其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要牢牢把握新媒体的特点,要利用传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优势,制定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案,利用好新媒体的特点开展宣传工作,占领新媒体文化传播阵地。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整合各种宣传方法和手段,新媒体具有快速、便捷、灵活等特点,较之以往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新媒体能够为传统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新的独特的视角。在新媒体环境下,师生能够得到实时信息以及对信息从不同视角进行实时评论。要在坚持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要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的力量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新媒体观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并且赋予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新的使命,对宣传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了解和利用网络技术的水平,能够将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宣传工作中并能够及时从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中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网络文化的主动权,抢先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高校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又能较好地掌握新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宣传工作队伍。
面对日益国际化的新媒体信息潮流,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途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并且做好舆情引导工作。高校要成立信息监控中心,建立信息预警及快速反应处理机制,运用技术手段在校园网和外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关卡,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使所有内外连接都要接受检查过滤,从而屏蔽危害大学生心理、思想等信息传入,对新媒体的信息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使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1]杨晓慧.新媒体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7.
[2]何独明,李景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11.
(闫雯 李云飞 张晶: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