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艺术规律在车身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王欣欣
本文从艺术规律及设计美学方面探讨了汽车造型中美的表现形式,重点分析了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等五对形式美法则在汽车的造型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艺术规律 设计美学规律 汽车造型设计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论美或丑,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艺术规律就是研究设计中关于美的表现形式,是美学经验和艺术思维的经验总结。美学规律体现在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汽车车身造型上也不例外。
对称平衡的物体给人以条理、秩序、稳定的视觉感受。汽车在功能上的客观需求决定了其在顶视图中的左右对称。
而过分地强调对称会造成呆板单调的视觉感受。平衡并不等同于对称。平衡不是实际重量上的完全一致,而是一种视觉上的均衡。视觉元素中体量、大小、色彩等因素都会影响视觉对于平衡的判断。所以说平衡是一种内在有秩序的动态美,它比对称更富有内涵。平衡主要体现在汽车的侧围造型上,汽车头部与尾部造型的遥相呼应,与车身线条的完美衔接,使整个车身极具动感,既庄重大气又不失细节变化。
比例是指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的大小、数量及长短上的关系。而尺度则不需要涉及具体尺寸,通常是凭感觉来把握。恰当的比例尺度关系会给人以均衡协调的美感。
车身造型中比例与尺度的划分决定了其最终的风格与气质。例如长车头,长轴距,长后悬距,短前悬距,大发动机罩,小车窗等,是劳斯莱斯的一贯造型特征,这种比例的划分最终给人以庄重奢华的印象。改变其中任何部位的比例关系,都将影响汽车的最终风格。如新款敞篷劳斯莱斯,在未改变其家族风格的前提下,通过对车轮直径及车身长度等的调整,使其气质由大气沉稳变得时尚运动起来。
在设计中节奏是指由同一元素连续重复而产生的律动感。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使物体充满生机与活力,是节奏的升华。
在车身造型中,无论是形体、色彩还是内饰,都影响着车身最终所展现的节奏与韵律。例如从车身侧面看:底盘线、水平防护条、腰线、车窗下沿线、上沿线及流线型外轮廓,像是一条条装饰线,共同形成了汽车侧围鲜明的节奏与韵律,使汽车外形和谐统一。同时这些横向的水平线条使车身看起来低矮而宽大,降低了视觉重心,给人以稳定、安全的感受。
另外,节奏和韵律也体现在汽车的一些局部造型上,如连续排列的大客车的车窗、旋转排列的车轮辐条等。
在设计中冲击是指视觉语言对于观众心灵的撞击。冲击极具力量,视觉效果十分强劲。想要让设计作品达到这种视觉上的冲击,需要合理选用设计语言及对设计元素进行恰当的调配。
在车身设计中,想要营造第一眼的视觉震撼,主要在于对车头的把握。因为汽车前脸是最能体现其设计风格及造型特征的部位,多数人在观看一部车时,视点多停留在汽车的前脸造型上。一般来说,肌肉线条明显、引擎盖上的钣金造型变化强烈的车头会给人带来鲜明的第一印象。
而亲和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它可以拉进观众与设计作品之间的距离。在设计中有了亲和,就有了轻松愉悦的视觉效应。在汽车设计中,圆滑流畅的外观更容易让人感觉亲和顺畅。这种造型在小型车中比较多见。小型车的车身设计一般比较浑厚,线条清晰,给人安全的包容感。并且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小型车的车身上有许多点、线、面及球体等几何元素的组合,这种造型元素的运用加上纯度较高的色彩,最终给人亲和时尚的视觉感受,非常欢喜。
虚拟不是凭空捏造,而是以真实为原本的模拟设计,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汽车设计中,虚拟是通过电脑三维技术来实现的。借助电脑软件,我们可以异想天开,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未曾出现的虚拟车型。我们还可以模拟新型材料工艺,看其运用到汽车造型中的实际效果,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开发费用,并且拓展了创新的可能。同时,这种虚拟的概念设计通常引导着新观念,预示着某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带有一定的前瞻性。
[1]付黎明.设计美学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6.
[2]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王欣欣:吉林大学艺术学院2008级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