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彤
影像介入版画创作研究
殷小彤
当19世纪法国人芒代·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后,影像就在不断地冲击着艺术的创作,以复制为主要特点的版画首当其冲。版画自问世以后一直是图像传播的重要途径,但随着近代印刷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版画的功能性被不断地削弱,而它独立的艺术表现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在此期间,影像对于版画的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与影响。本文通过对影像介入版画创作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进行梳理与剖析,说明影像介入版画创作的意义与反思,以求对当代版画的创作、发展、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影像 版画创作 作用与意义
我们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我们的观看经验正在被影像视觉观看经验所削减、代替,摄影图片、海报、电影画面、电视画面等图像已经成为视觉体验构成的主流。然而这种体验并非是我们亲身经历的第一感受。鉴于此种背景,摄影影像已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中所必备和借鉴的元素,而是已经成为了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甚至某些时候影像效果成为绘画等艺术的模仿对象。起源于印刷和复制的版画艺术在复制传播等功能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与影像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1839年8月19日,法国公布了法国人芒代·达盖尔的摄影术,人类为了记录与传承图像,不停地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当新的复制手段照相术出现后不久照相制版出现了,照相制版的发明使摄影影像很快介入到版画制作中。无论是在图像的生产还是在制作上,手工制作迅速地被自动化机械所取代。1915年,感光丝网版画在美国试制成功,使丝网印刷能够复制绘画、摄影,甚至实物的影像。这样,影像就与印刷术结合起来了,达到了印刷照片的真实效果,不光手工制版,连施印物的材质都完全隐退了。摄影带着它独有的特性出现在复制时代的道路上,它的出现从技术形态上挑战了传统的版画印刷技术。
到18世纪为止,版画是主要的视觉信息传播的手段。但是从19世纪开始,随着照相技术的发明,照片获得了比版画更加逼真的表现力量,随着影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影像逐渐取代了版画视觉传播的功能。与此同时具有独特性的摄影影像也正式介入到了版画的创作中。这种介入是从技术形态向创作形态的一种逐步延展的过程,最终定格在版画创作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中,因此影像的介入更大程度上是为版画的艺术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1862年9月14日,法国艺术批评家、诗人波德莱尔(1821一1867)发表了一篇关于蚀刻版画的评论文章,他敏感地意识到了在版画这个行业中所发生的变动。他这样写道:“咳!人们看得太清楚了,雕刻这门高贵的艺术已经落到多么不受信任、多么遭人冷落的地步。”当影像以一种技术上的优势介入到铜版画的创作当中时,铜版画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反映出版画独特地位的动摇。对于一直作为印刷复制的唯一手段的版画来说,摄影介入所带来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摄影的出现改变了版画复制功能的唯一存在的局面,版画于是成为艺术表达的一种途径。至此,版画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变化:版画脱离模拟自然、再现自然的束缚,从复制技术中解放出来,以一种独立的画种概念存在。
影像的不断介入,照相制版技术的不断发展都使得传统版画创作面目全非。尤其是铜版画受到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版画的手工技术性在被不断地削弱,但是新的科学技术语言可以帮助版画家拓展新的思维,给版画艺术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版画艺术家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将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不断拓展技术语言和艺术语言。
综合上述,影像介入版画创作基本呈现两种方式:一是显性介入方式,这里主要指的是在版画创作中直接将摄影图片挪用其中,作为画面的元素而存在,构成图像效果,这种效果可以从一批波普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或者劳森伯格等作品找到;二是隐形介入方式,即摄影图片不是直接介入画面本身,而是成为一种视觉观察方式。总的来讲,影像介入后对版画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为艺术提供了技术手段,促使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产生;其次它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为艺术语言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再次它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完善艺术语言。
新的版画艺术观念的产生随着影像介入后出现了重要的变化。我们知道版画概念的拓展是版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版画概念已越来越无法涵盖现代版画创作活动。版画的基本特征是:具备了经过艺术加工后的间接性和复制性的视觉形象。而新概念版画的主要特征是体现复数性的综合。即与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门类的综合。影像的介入使得版画概念的拓展成为可能,当电脑,新媒体和数码技术照相制版等新的影像处理手段的介入,加速了版画与影像的结合,这其中不仅仅是材料的变更,也是版画创作观念的变化。
影像介入所带来的观念变化还体现在版画家身份的拓展。在当代艺术家中纯粹的用版画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并不多,由于随着版画概念的不断拓展,版画家本身的身份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很多版画家的艺术创作都涉及了广泛的艺术门类,通过版画手段传达艺术理念只是这些艺术家手段之一。
(一)影像介入的作用
在版画创作中利用影像元素,对于版画创作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影像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造型。
影像作为二维的现实世界,即二维的现成品概念,在审美和功能上能够反映人的存在状态,即人的情感的把握。影像艺术重在强调影像的真实,而不用考虑其表现物质的现实意义。任何被摄入镜头的物质同时也就被影像拿到了照片之中而广为传播了。现成品表达艺术观念,导致与传统绘画理想性审美的完全对立,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种种调和方法,不仅仅在于传统的绘画本身,而在于如何巧妙地利用影像元素组织画面。这种利用机械快速捕捉的影像,为我们的版画创作提供了充分的造型因素,减少了绘制造型过程中的复杂性。影像中的具象语言与版画创作中的抽象表现相结合无疑提升了版画作品的视觉关系,而且为版画创作技术的提高作出了贡献,这也是我在研究影像介入版画创作研究目的之一。
影像介入版画创作,利用影像语言,为版画创作倾注了更多的现实关怀和思考。拓宽了艺术家版画创作的路子,从而诞生了很多利用影像语言进行版画创作的版画名家。如感光制版与影像的结合等。影像与感光制版的技术特征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观念,产生了影像为特征的当代版画艺术。而能够很巧妙地利用影像组织画面,更多的倾入作者的主观想法和人文关怀才是真正的艺术本质服务于人类内心思想的体现。
在版画界有着很多的实际例子可以加以说明影像介入的作用和影响。版画家孔国桥的代表作品《图像——叙述可能》就展现了他对影像介入后的具体思考。他先以照相制版的方法对图像进行了客观的“叙述”,使之按照视觉的原样真实的呈现出来,接着以版画中水墨法和美柔汀法对其进行复制和重现,体现出同一影像,用不同的技法语言,表达出不同的视觉情态。在这幅作品中,孔国桥对待影像的态度极其的明确,就是把它看做是一种复制的手段。但是同时对这样的一种复制手段展开不同的解析和重构造成不同的图像效果,在此中影像是一种“叙述”,但是这种“叙述”不是唯一的可能。孔国桥的作品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艺术表达,从而把我们引向对整个当代艺术和文化的思考。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像已经作为艺术哲学讨论的对象而存在了。这也是后期影像介入艺术创作中所应该具有的地位和价值。
(二)影像介入版画创作的反思
影像介入版画创作,从早期的对版画冲击与影响到20世纪新版画样式的出现,这一明显的转变说明了新的技术对一种艺术门类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影像介入版画创作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方面摄影的发明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在影像出现的早期,它所给版画带来的有一部分是完全解构了版画艺术中图像复制功能,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版画艺术中手工性的体现。这种近乎颠覆性的影响对版画以后的发展方向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介入版画艺术创作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影像刺激着版画艺术从题材到构图的发展,丰富了传统的版画图像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影像的介入使得观众从生理视觉习惯到心理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为版画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版画艺术从社会功能性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而开始走向纯粹艺术性的探究之路,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影像介入后才产生的效果。版画的影像系统也由此丰富了起来,其所带来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都使影像介入后的版画创作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峰。
在创作中要清楚认识到影像本身的特性和艺术创作的本质。“若干世纪以来,木刻到铜版画用线和点的排列来描绘世界,这种排列具有一种非常精细的‘句法’。……而摄影是一种自动化流程,它去除了墨水笔和铅笔的句法程序。”版画以点、线等元素来勾画世界,影像却没有“元素”,它只是对世界的模拟,这是一种谁都可以制作并获得的现实的缩样。因此,当一张照片呈现在你的面前时,能看到的只有照片中的图像,而作为拍摄者的摄影师并不能看到,伴随消失的还有摄影师的主体意识。“摄影在本质上绝不可能完全超越题材,而绘画可以。摄影也绝不可能超越视觉本身,而这种超越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终极目标。”作为艺术创作我们追求的并不是表面的“象”,如塔皮埃斯所认为,艺术之所以重要,它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获取知识的原动力和桥梁,是一种让人沉思的支托,一种用来集中注意力、安慰或激发精神的手段。艺术以一种跳板的作用开启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画面作为艺术的载体只是一个桥梁,其背后的精神才是我们追求的本质和终极目标,因此图像的选择和生成都是为其服务的。
随着版画早期功能的消解,在新的艺术表现空间中,版画艺术应该利用其与影像的有机联系,以其特殊表现力在二次影像中对艺术和人文元素进行重组、结合,进行再创作。因此,一方面当下的版画创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而体现当代版画艺术的精神气质,也能反映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另一方面,版画创作的宗旨是人文的关怀,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不能以新技术为主导方向和最终目标,从而失去艺术创作的源泉。此外,影像介入版画创作后,还有较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随着艺术界对影像的深入理解,这些问题将会获得合理的解答。
[1]瓦尔特.本雅明(德),陈永国.本雅明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钱家宇.视觉心理学,学林出版社,2006.
[3]杜松儒,黑崎彰,张坷.世界版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殷小彤: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