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唯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人文体现
程 唯
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拥有时代的烙印,具有某个时代的特色和地域特点,因此在建筑中不可或缺。本文从现代建筑设计中缺失的一面入手,分析了如何真正体现建筑中的人文元素,从体现民族地域性和多元化等方面展望未来建筑的设计风格。
人文建筑 民族性 多元化 绿色环保
21世纪发展的今天,在建筑和空间的概念经历了将近百年的调整与改变后,人们又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居空间?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情结体现在哪?在人们经历了古典、现代、后现代、新世纪以及世纪末等不同设计思潮的转换之后,大家发现这些思潮犹如时尚风向标,在很长时间里主宰了设计者与居住者的行为、审美、空间印象以及心理状态,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课题与话题。
(一)地方特色缺失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地区建筑与建筑之间交通方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物质水平越来越接近,地方色彩显得越来越浅淡和模糊。现代建筑中的方匣子最为普遍,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方块式的建筑,没有了地方风格的体现,使得各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毫无生气和活力。
(二)民族性逐渐消失
“在一种世界趋同或一致化的现象下面,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面临着失去其光辉而走向衰落的危险,建筑文化表现更为强烈”。
部分政府领导者片面认为高楼大厦、西方建筑样式和装饰代表了城市形象,过分迷信西化和现代化,而不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很多不伦不类的建筑产生。
(三)盲目进行新建筑的开发和扩建
随着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建筑类型逐渐增多,功能趋于完善,新科技的发展给建筑设计注入活力,传统博大、完整的建筑体系,深邃哲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大规模的建设威胁着传统的城镇风貌,而充满韵味的旧城景观正从我们视线中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高楼大厦,夺取了城镇形象的主导权,传统的风貌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的建筑也同文化一样古老。所有的资料都表明,中国人一直都在建造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文明体系和建筑体系。从史前一直到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之前,从北国到南疆,从西域到东方,都流传着同样的一种文化体系和建筑体系。建筑本身是文明的一部分,文明的发展也充实着建筑的设计理念,使它变得精致而具体。可以这样讲,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建筑,而且这种建筑必然会体现文化的某种精髓部分,体现文化所有者的追求和气质。
(一)体现地方性
由于城镇建设具有地域性,容易保留下来与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社会价值取向完美结合的以及受外来文化所影响的乡土建筑,这些建筑往往具有建筑清晰性、历史重要性与文化价值。例如,意大利展馆的意义为“人之城”,该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该建筑除了体现本民族特色外还强调了多元化的文化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民族性的例子。
客家人的土楼更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它最早的时候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建造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10cm厚层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
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同时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彩,自改革开放发来,永定土楼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闻名世界,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因此在地方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保留历史的烙印,在保证好各种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造型或者建筑风格,以适应当地的环境要求。
(二)体现民族性
建筑具有地方特点,色彩也具有地域性。而建筑的这种民族性是通过色彩来体现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色彩偏好,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色彩。比如:汉族喜欢红、黄、绿;维族、哈萨克族、回族受伊斯兰教影响,喜爱将绿、蓝、白、金色等用于清真寺上;蒙古族由于生长在蓝天、绿草,牛与羊的环境,喜欢蓝、绿、白;藏族从他们的服饰就可以看出,他们喜欢白、红褐色、绿和金色,布达拉宫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的设计都应该在注重功能的前提下,注意民族特色,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作品。
建筑色彩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现代方块建筑遍地都是的状况下,色彩成了各类建筑显示自身的创意与个性的重要因素。许多建筑就是在色彩运用上的成功而使自己脱颖而出的,如美国波特兰市市政厅,因为建筑师在立面上采用了对比强烈的彩色瓷砖装饰成大面积的色块,又辅之以色彩各异的立柱、柱冠等,从而使它身披绚丽的色彩耸立在方块的建筑中,特别具有个性而且引人注目。
(三)继承传统,发扬风格
在追求现代建筑时尚风格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它们见证着历史的烙印,是民族传统中的精华。例如四合院作为居住建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即使将来四合院改建,我们也应该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风格相适应,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更加民主化,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加之受当代流行艺术思潮的影响,对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必将成为当今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趋势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寻古典风格及异域情怀
现代建筑设计更多地考虑业主的要求,随着人们对古代建筑风格的向往和追求,最近的设计上也体现出了关于传统建筑以及欧式建筑的风格再现和提升。中国各朝代传统建筑模式与欧洲各国古典主义风格,不管是在公共建筑,还是住宅设计上,都是被争先借用的设计手法。然而中式传统建筑对木材使用比例高,施工程序复杂;而欧式古典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装饰繁琐。因此,这类风格的建筑设计,由于受到建筑空间大小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已经很少去照搬古典模式,更多的是采用变异、简化的手法去学习古典精华,以达到建筑风格的高雅、得体,体现了设计者的复古情趣。
伴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和语言的传播,人们渴望感受到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于是,设计师们开始了他们的创造,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人们的生活与精神追求:通过园林景观和特色构成要素的模仿,可以把北国的白桦林和火炕融入建筑设计中,这些愿望都可以实现。
(二)追求简洁的设计
简洁设计成为现代人们的追求,成功的简明设计应该具有理性,它注重空间功能的多重性,空间的流畅、简洁与概括,对室内外的装饰物的选择也很有分寸,尽量精减,在设计中会留下足够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空间的潜在需求,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另外,简约空间不等于简单和单调,也不等于粗制滥造,相反它要求设计师有更高的整合能力,更高的细节人为处理的水平和精湛的技巧。
比如个性化趣味设计,它没有明显的风格倾向,各种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随业主与设计师的文化素养、个人喜好,比较随意,通常野没有固定的主题。它对空间硬体语言的设计采用简洁的手法。对于室内家具及装饰的设计,则呈现出各种文化多样化的融合。设计师可以在了解本国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尚、地域气候等各方面寻求艺术创作的灵感,拓宽艺术创作的思路。所以简洁设计不仅是单纯地追求简单,而是资源的整合更为优良。
(三)绿色环保的设计融入建筑风格中
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厌倦了繁华后,渴望回归自然,他们更多的是对乡土风情的眷恋,是一种惬意地放松。因此,建筑界掀起了“当代乡土”、“后乡土主义”的热潮。作为一种自然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建筑,具有很强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它凝聚了民间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设计的风情和文化,是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现代设计的建筑,追求环保、无污染也是回归自然的一种体现。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其他无害的自然资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建筑消耗,不断提高建筑节约能源,建筑所用的材料也符合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要求——无污染、无放射性和不会造成窒息,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把对环境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设计中也不能忽视建筑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对有益的生态环境要采取保护的措施,充分考虑建筑的绿化设置,美化、净化室内外环境。建筑设计中多利用一些墙壁、屋顶绿化隔热,利用落叶树调整日照,草地、花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大师安腾忠雄的建筑作品,有很多人推崇,如风之教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冥想之庭、逃之城等等,我们可以从他的建筑里看到一种境界,一种悟禅境界,安腾的建筑特色以清水混凝土为代表,以利用光、风、水为媒介,最著名的光之教堂中可以看到这位建筑大师的一种普世情怀,确切点说安腾的建筑造的是意境,因而惯有建筑是人之称。从他的建筑设计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建筑本身,而是一种力量,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的东西,建筑中加入科技可以更好地表现设计,提倡质朴也是一种自然精神的回归。
[1]刘磊,徐建三,谢磊.小品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张笑笑.以传播学的立场谈建筑设计创新[J].山西建筑,2010.
[3]张强.浅析小城镇景观环境规划之建筑设计[J].安徽建筑,2010.
(程唯: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