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校勘方法

2011-08-15 00:43陈静毅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
关键词:王三语音

■陈静毅

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会出现不少的错误,包括了写错字、漏掉文字、文字颠倒、次序混乱等多种类型,这些错误的存在往往容易误导读者,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做研究前,校勘是十分必要的。近人陈垣在其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四种校勘方法,甚为简括,是学术界公认的古籍校勘的基本法则和学术规范。

“一为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二为本校法。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缪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三为他校法。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丁国钧之《晋书校文》,岑刻之《旧唐书校勘记》,皆此法也。四为理校法。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凡校者,此四法必有所涉及,例如黄焯作《经典释文汇校》,其卷五“女曰鸡鸣,有烂”其下出校记,“唐石经、唐写本及注疏本同。宋本叶钞、朱钞及敦煌本皆作爤。《六经正误》云有烂作爤,误。案,毛居正误也,《说文》有爤无烂。”此校记,以《释文》不同版本进行了对校,又以《说文》、《六经正误》进行了他校。又如闻一多《离骚校补》,《离骚》“乃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下注“按:‘犹其’二字当互乙。上文‘虽九死其犹未悔’、‘唯昭质其犹未亏’、‘览余初其犹未悔’、‘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并作‘其犹未’可证。”此为本校法。

反切校勘是就韵书的注音部分进行校勘,它不管韵书其他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它与文献校勘有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它与文献校勘又有些不同之处。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将反切校勘方法归纳为三类:

1.互证法。这是勘正讹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不同版本的《切韵》系韵书、反映《切韵》音系的韵图、反映同时期语音的音注书等进行相互考证,确定其讹误进行补正。《切韵》流传已久,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韵书数量不少。据周祖谟统计:现在所编録的韵书包括唐五代的写本和刻本,一共有三十种。根据这些韵书,我们就能找出讹误进行修改。例如:盍韵榼小韵下注:榼,若盍反,《王三》作苦盍反,《广韵》作苦盍反,《王二》作苦盍反。可见S2071反切上字作“若”属日母,有误,当为“苦”溪母。除此之外,隋唐五代也出现了许多音注书,例如玄奘的对音、颜师古的《汉书音义》、梁顾野王的《原本玉篇》、玄应《一切经音义》、李善的《文选音义》、公孙罗的《文选音决》、李贤的《后汉书音注》、卢藏用《春秋后语释文》音注、慧苑对音、张守节《史记正义》、何超的《晋书音义》、张参的《五经文字》中音切等,这些书与《切韵》系韵书反映的是同一时期的语音,可以拿来互证。例如,辰,S2071慎邻反,《王三》植邻反。此小韵《王二》、《广韵》均有收录,植邻反。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查阅了同时期的一部分音注书,徐锴音石伦反,徐铉音植邻反,《篆隶万象名义》是仁反,《韵镜》、《七音略》归禅母。这些书都反映了与《王三》相同的语音事实,因此我们基本能断定S2071反切有误,反切上字应改为“植”。

2.自证法。自证法指的是从韵书本身出发,用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拿韵书的同音字、又音等来比照小韵反切,分析其异同,从而找出其中的错误。例如:上声忝韵“嗛”,S2071古簟反,《王三》苦簟反,两书此小韵的反切上字不同。但我们发现S2071此小韵同韵的平声,谦,作苦兼反;入声,惬,苦协反。可见此处S2071反切上字作“古”有误,应改为“苦”。此外,韵书编排的原则是:同一韵部依声母不同分成若干小韵,读音相同的韵字归入一个反切。这样的话每一个韵目中声母均只会出现一次。例如,齐韵齐小韵,作俱嵇反,见母字;《王三》作徂嵇反。《王三》、《广韵》齐韵下面却另有一反切古嵇反,为见母字。可见S2071齐小韵反切上字作“俱”误。

3.审音法。审音法即用汉语语音演变规律来考证讹误,对讹误进行补正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汉语语音内部结构特征,遵守汉语语音演变原则。不论上古、中古,还是近代汉语中,精组与见组一直界限分明,不通用,因此审音后我们作巨夭反。又如夏能权证贿韵倄小韵之反切,《王三》作素罪反,《切三》《王二》羽罪反,《广韵》于罪反,皆为云母。龙宇纯认为“素字误,疑是袁韦之误”,今从其观点改切语为“袁罪反”。在《切韵》音系中,云母不与一等韵相拼,“袁罪反”或“于罪切”当是北方方音,《颜氏家训·风操篇》:“《苍颉篇》有倄字,《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而呼之。《声类》音喻来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上面所说的几种方法,是我们综合大量事实总结归纳出来的。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这几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我们在具体考证讹误时要将这几种方法结合使用,不能轻易下结论。例如,婐,S2071与果反,《王三》、《广韵》、《王一》乌果反,伯3693乌果反,《说文》乌果反,这是互证法。其相应的平声“倭”,作乌和反,这是自证法。据此二法,我们可知“与”乃“乌”之误字。

[1]夏能权.《王三》《广韵》反切比较研究.

[2]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王三语音
王货郎回家过年
“牵手”自然拼读,助力英语语音教学
王货郎回家过年
报仇(小小说)
等菜
微信语音恐惧症
SCHMID语音交换系统维护与维修案例浅析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