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防生培养中军队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2011-08-15 00:43周磊孙建谢振凯
群文天地 2011年22期

■周磊 孙建 谢振凯

浅论国防生培养中军队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周磊 孙建 谢振凯

当前,我军依托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国防生,作为部队需要的后备军官,已经成为了培养部队军官的稳定的来源之一。国防生在毕业分配到部队以后,一般要到相应的军校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再回到部队岗位任职。在国防生军校培训期间,以及下部队服役以后,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困扰国防生干部的问题。那就是,军队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有些国防生甚至因此而不能适应部队的生活,对自己的从军之路感到悲观失望,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本文就如何培养出政治上坚定、素质过硬、能够最终适应部队工作和生活的国防生干部,力求在国防生培养过程中,能够将军队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使国防生干部能在部队的部队的熔炉中塑造自身事业的辉煌。

一、军队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差异

首先是当前的社会文化。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明显滞后,当前的社会文化很混乱,有主流的正统的文化,也充斥着浮躁的喧嚣的低俗文化;积极的文化在发展,消极的文化影响力也非常强大。而在国防生的成长过程中,大学时期的生活是其人生的重要时期。国防生的文化教育在校园,大学校园的教育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形成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但同时,校园里也被许多大行其道的黑色文化所侵蚀着,比如学术腐败、物欲横流、享乐至上等等。

其次是当前的军队文化。军营文化具有很强的特殊性。(1)政治信仰坚定。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听从党的指挥成为中国军队的军魂之所在,坚定的政治信仰成为中国军队军营文化的精神内核。(2)组织纪律严密。现代军队作为专业化的武装组织,其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靠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组织纪律来保障。军队是最强调团队观念的,而在作战中更是强调整体协作。(3)等级观念的区别。我军部队的等级观念虽然不向外军那么强,但是与地方相比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特别是在基层部队,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一定的把握。(4)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军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是最强的。军队要求每个军人都必?须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勇于牺牲的精神,不惧怕任何敌人、必胜的信念。着眼于如何打赢现代战争,军营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备战氛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拉得出、打得赢。战争年代军人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军人故事。

二、着眼军地文化融合,培养国防生的时代武德

在国防生身上体现着开放性、综合型的文化氛围和求知欲强、科学文化素质高的特征。比如体现在入伍动机上,许多国防生选择这条路就是为了就业。而他们在进入部队工作之前,对部队的了解少,甚至非常肤浅。国防生在校期间缺乏部队严格的养成训练,对部队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认识理解不深刻.军人气质欠缺、军人意识薄弱,军人作风养成不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融人部队较慢。大学的开放式教育,使国防生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强,注重个性发展。但部分国防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遇事习惯以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基于这些情况,必须要着眼军地文化的融合,培养国防生具备当代军人的武德。当代革命军人讲武德养成,理所当然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武德养成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坚定政治信仰。

三、着眼军地文化差异,培养国防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军营不同于校园,军队的使命不同于大学的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而是保家卫国。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中,部分国防生过于看重自身利益:在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奉献与回报的关系上,有时有失偏颇。部分国防生片面追求思想上的自由,行为上的无约束,对条令条例的学习不感兴趣,对部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存有恐惧。因此,部队和地方普通高校应认识到社会文化和军营文化对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国防生必须适应的军营文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他们步入军营时的文化震荡。当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发生碰撞时,不是让军队适应国防生,而是国防生要尽快适应军营文化,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信仰以信念为基础,是人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的高度信服、景仰、向往,也是自己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并以此统摄自己的行为,表征着对理想价值的追求。

四、着眼当代文化发展,培养国防生深厚的战争观

纵观人类发展史,渴望和追求和平的任何民族无不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摧残。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从公元前3200年到现在的5210年中,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大约发生过14000多次战争,真正和平只不过是穿插在战争话剧中的幕间休息而已,累计在一起也不过300年左右。当代文化的发展,精彩纷呈,实质上也是建立在这个深厚的背景之下的。历史表明,战争是实现和平的工具。用战争遏制战争、用战争创造和平是当代军人的不二选择。一是要教导国防生,社会上的“和平”是虚幻的,我们实际上身处一个战乱纷繁的世界,忘战必危。自古知兵非好战,军人生来为打赢。军队是武装集团,打仗是军人的天职。作为军队主体的军人,时刻牢记战争,时刻准备打赢战争,也就成了衡量他们职业道德的最高标准。辩证法表明,赢得和平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和平不是乞讨得来的。为了和平,军人必须准备战争。军人也与普通人一样厌恶战争、爱好和平,希望在和平宁静的天空下自由地生活,但更不能忘记军人的本质是保卫和平、维护主权、制止战争的武装力量。二是要教导国防生干部,以闻战则喜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正义战争。军人对战争的态度绝不能是远离、回避,或者讳谈,更不是闻战色变、避之不及,而是要直面战争的危险,迎着硝烟前进,通过正义战争去消灭非正义战争,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因此,打赢战争,对于军人来说,不是一种口号,而是职责使命;不是虚言妄语,而是信仰天条。

周 磊,空军勤务学院后勤指挥系;孙 建,空军勤务学院基础部;谢振凯,空军勤务学院财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