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益
无意中读到美国诗人赖特的一句“我一直在浪费生命”,心头居然一震。是的,每天早晨醒来,都会叮嘱自己,人生苦短,多少做点有价值的事,可是岁月往往蹉跎。
陆文夫老师生前多次讲过:“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是自然地死,二是痛苦地死,三是快乐地死。我最害怕的就是快乐地死,一无疾苦,十分热闹,甚至有点大张旗鼓……”我知道,他是不愿意把生命消耗在快快乐乐的应酬中。哪怕应酬无法逃避,别人是酒肉穿肠过,他却写成了《美食家》。如今,回味他的话,我发觉有另一番理解。他其实是让我们警惕生命的通货膨胀。
化作灰烬,归于泥土,死是如此地简单,就像生一样。可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人生道路,错综而又漫长,处处充满了未知的悬念。我们无权选择生,犹如无法拒绝死,那么就该认真把握生命的过程,哪怕微若草芥。可惜,人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在滚滚红尘中很容易被奢华所虏获,何况四周有那么多难以抗御的诱惑:欢宴,美色,冶游,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权与钱。
不是吗?快节奏、重负荷的生活需要快乐,有人就专门为你制造。推杯换盏的豪华宴觞中,总有恭敬的礼节、养眼的歌舞、得体的奉承,乃至豪爽的应诺,不只是让你把一切烦恼纠结都抛掷到九霄云外,更让你觉得人生是那么的美妙,全可以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外形似水,内里如火的酒,构筑起虚幻的景象,推送着你直达青云,在缥缥缈缈间忘记自己姓甚名谁。
你不愿喝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也不要紧。有人会随时送来你追求的东西,获奖证书、名人头衔、入会资格,各种各样的尊严与荣誉的象征,且起码是国际级的。想做作家吗?没什么作品也能出版文集。想成为名人吗?自有无数种包装作秀的方式摆在面前,供你选择。想在一夜间变富翁吗?更有堆积如山的致富秘笈告诉你,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也许,你没有任何奢求,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么,公寓房价值节节上升,总是令人快乐的吧。从每平米两千元,跳到每平米一万两千元,连小学生都知道涨了多少倍。尽管这公寓房用了十几年,墙壁渗水,门窗都摇移了。想换一套舒适点的,热情的推介接踵而至。公馆府邸,无不冠以贵族头衔。不过,贷款恐怕两辈子都不能还清……
是谁形象地比喻,市场经济是一双无形的手。欢愉、享乐、尊严、体面等等,已是摆在超市货架上的物品,你可以任意取用,只要不忘记在出入口刷卡。是的,比起三十年前,社会的宽容度大大增加了,思想一个调、说话一个腔、穿衣一个样的苍白日子,早已随流水逝去。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然而,在失去禁锢的同时,价值的虚涨也悄悄地出现了。激烈竞争状态下的人们难以接受无人注视、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状态。
这,是另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人之区别于动物,不就是因为肩膀上常常压着担子?很多人被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得直不起腰,仍然一步步往前走,这是因为他们有精神支柱,心目中有甘愿为之奉献的事物,能在沉重中体味自身的存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条被无数次证明了的规律。生命的通货膨胀,让终极目标变得虚无缥缈,宁肯享受稍纵即逝的感官欢愉,却不惜做一件对自己毫无好处的事情。
难怪有人主张确立“死亡学”。一个人具有了死亡意识,才能获得人生的整体观念和有限观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含金量。活得太快乐了,也许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弗兰西斯·培根说过:“人在顺境中最伟大的美德是节制,而在逆境中则是坚忍。”我们不是不懂,而是无法战胜人性中的劣根和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