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

2011-08-15 00:47重庆师范大学音乐系重庆40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4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院校音乐

陈 园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系 重庆 400000)

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

陈 园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系 重庆 400000)

随着上世纪末,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设立了音乐专业,招生了大批的音乐人才,随着音乐专业在社会中的普及,高师音乐教学体制与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距,达到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大力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改革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艺术教育在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末,各高等师范院校成立音乐教育专业并开始招生。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了,音乐教育在拓展教育的大形势中应运而生,培养了大量的音乐教育人才。随着音乐教育在师范院校的迅速崛起,让人感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滞后性,音乐教育专业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施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高等师范类音乐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在进行多种尝试的同时,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各大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便显得更加明显,教学质量有大幅度下降的危险,音乐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改革音乐教育,首先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现状开始分析:

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目标始终跟随专业音乐学院精英教育的发展轨迹行径,其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自身定位缺失,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在招收的生源上,高师的生源与音乐学院的生源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高师音乐录取以文化课为主,一些音乐条件一般但文化课成绩好的考生被录取了,而音乐学院招生是面向全国的,它强调的是专业优秀者优先录取。这样,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音乐学院学生。高校师范音乐院校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俗称“万金油”式的人才),与传统的音乐学院培养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不同的。虽然,很多师范院校也清楚这一点,对声乐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但也收效甚微,因为在它们的实践中,还是以传统的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型作为参照模本,所以,很难在改革的道路上有创新实践。

高等师范院校很多学生专业素质单一,全面素质有待提高,音乐学院应该培养多方面的音乐人才,多个方向发展。如一些声乐表演系的学生,他们大学四年只是一味的学习声乐,往往忽视了钢琴、合唱指挥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一专多能,致使学生就业方面很难,进入单位后很难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

2.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即采用专业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专业课是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方式,小组课是八至十人授课,在大学的一到三年级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既符合常观也有改革的因素在里面。

学习声乐或钢琴的人都知道,声乐课上老师要随时辨别学生的气息、咬字、音色、吐字及作品的情感表达。几个人一节课很难让老师分辩每个人的歌唱状态,平均下来学生每节课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老师的指导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何其重要。一节课上好几个学生,老师只能逐一上课,区别对待每位学生。这样的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在学生进入大三的时候选专业,变成一对一上课,那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到了大四学习时间寥寥无几,大家在忙实习,找工作,哪儿还有时间上课。

二、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经过中国多年的教育改革,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已从原来封闭的结构模式向开放性模式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从单纯面向教育事业转向全面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另一方面,随社会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及用人单位机制改革发展,国内很多音乐学院也开设了音乐师范教育专业,传统音乐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学生,使得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与专业院校毕业生竞争。为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必须把培育复合型音乐人才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目标和方向,全面推行教学改革。

1.减少理论课,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应针对师范性特点,适当减少理论课,增设实践操作课,通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设中,可增加舞蹈编导、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合成制作、表演舞台等课程,从其它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不少的实践课,如在排练课中,由专业能力强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排练,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机会。突出师范类音乐专业特点,还应体现在对教育实习的重视。教育实习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学生进入工作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改革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与指导,使之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2.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现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少留给学生主动探讨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此,就会造成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束缚了创造的思维方式。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师生互相探究式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与探讨。倡导“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与课本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达到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此外,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二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使二者完美结合,将日常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后工作技能,在改革中,应加强对集体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小组课、集体课及中小学授课形式等多种形式的应用,老师教学中有效地示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集体课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也可缓解因扩招而造成的师资不足的问题。采用个别、小组与集体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有利于新生入学后对学生声乐、钢琴等专业水平进行统一摸底,把专业程度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期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调整。群体性的学习,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及专业的相互促进。进步较快或程度较高的学生划分到一组,可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对专业技能较好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3.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在制定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政策时,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的界定:首先是文、史、哲、艺。所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应适当增设跨学科课程,增加文化修养。近年的扩招,造成高师生源文化素质低的现象很普遍。文化素质成为成为影响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而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影响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适当的开设大学语文、音乐教育学、美术欣赏、法律、音乐美学等适量的跨学科课程,以弥补学生文化素养的不足。这样既增强了文化修养,开拓了视野,又可增强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性与竞争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走自己特色的创新之道,要着重从改革减少理论课,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几方面着手,并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创新成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性,在改革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毕业的学生更全面,更好地面对社会的挑战。

陈园(女)生于1980年,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教师。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院校音乐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音乐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