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标(五华县文化馆 广东 五华县 5144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场文化日益成为我国大部分新农村最活跃的娱乐休闲活动的一种形式。广大人们通过积极参加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综合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
所谓广场文化,主要指在广场举行的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娱乐活动。广场文化中体现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广场建筑、雕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比如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或业余的各种艺术性表演或展示;广场中群众性比较强的各种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
1.公共性
公共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一个群众公共生活较为集中的生活与休闲场所,也是人们社交、休闲与娱乐、集会的场所。 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艺术交流和健身活动。所以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文艺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多采用平民化、大众化的方式,使人们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2.群众性和社会性
广场文化以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基础,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他们平等交流,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尽情释放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
3.多元性和多样性
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形式上的多元性和内容上的多样性,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说唱艺术等等,内容丰富多彩。
4.娱乐性
随着广场文化活动的日益普及、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参与人数的剧增,以及那些不亲身参与活动而是观看或欣赏活动人群的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就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有跳老年秧歌的、集体舞和交际舞;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
5.政府引导和专业指导性
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中心阵地,对繁荣群众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广场文化必须在政府的引导、组织下进行,并且纳入各级政府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和群艺馆、文化馆(站)的目标管理。广场文化的政府主导作用,保证了广场文化的内容和质量,确保了广场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广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这和它在群众活动中的特殊地位是分不开的:
1.随着经济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强身健体、健康长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文化广场恰恰能满足这一要求,特别是广场文化较之于单纯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更丰富多彩,更具有娱乐性,更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
2.随着人们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大多数家庭都由过去的集体宿舍到“躲进小区”,从单位的集体食堂走进家庭小灶,加上现代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之间的交往少了, 往往同住一个单位,却从来不打招呼,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开始淡化,开始变得冷漠,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可怕而危险的。而广场文化的兴起,却能以人们的共同需要为支点,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愉快的空间。广场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比如每个乡镇的每个街道,都有规模或大或小的广场文化活动,每个广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活动。但是,街道与街道之间的广场活动并不是孤立封闭的,各广场间还经常进行活动的学习与交流。比如大秧歌队和演唱会、健身操比赛,这种学习与交流的形式是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如县的秧歌队到市里来活动,县里的秧歌队也到外地去活动。通过两地的学习与交流,对艺术来说是一种升华,人与人之间得到了深刻的了解。
1.主题型
广场文化大都以当地政府或文化部门组织举办,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按不同主题,在区域内各广场举办文化系列活动,对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良好的社会效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进行表演和互动,使群众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作用。
2.大众休闲型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越来越注重业余活动,而广场文化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休闲为目的,自娱自乐,愉悦身心,老少皆宜,兼顾到各个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乡镇文化中最广泛、最活跃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方式。
3.政府组织型
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中心阵地,应该在政府的引导、组织下进行。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增加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并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4.商业推广型
随着广场文化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块拥有最广大群众参与的文化阵地。他们通过赞助了活动或冠名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以此来树立企业形象。并通过某项活动的开展加强产品的宣传、展示和促销活动,这要比通过新闻媒体做宣传广告的效果要好得多,既参与了文化活动又宣传了企业的产品。有的企业让大秧歌队穿上胸前背后印有企业名称或产品名称的服装,或在广场上拉出企业的宣传横幅。企业通过赞助和参与使文化交流活动披上了些许商业色彩。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企业给广场文化活动带来了必要的物质和财力支持,对广场文化建设、繁荣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是件好事,同时也为广场文化活动尝试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契机。
总之,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广场文化无论从生态环境的优美或空间的敞亮,还是从群众生存和生活方式上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科学地发展广场文化,因地制宜,展示本土文化,特色文化,发扬传统文明,开拓进取,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从而拓宽建设的道路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1]欧阳晓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要素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7).
[2]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
[3]王立胜《发展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