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411”高职园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1-08-15 00:45:37钟晓红钟喜林
大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工学学期园林

钟晓红 钟喜林

工学结合“411”高职园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钟晓红 钟喜林

园林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培养中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工学结合411”模式是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中,经三个教学循环的实践,探索出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遵循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的认知规律,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显示出其在工学结合技术人才培养中较强的灵活性、适用性。

园林 模式 实践

工学结合是高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与专业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将学校学习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在毕业前就能很好的衔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工学结合“411”高职园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411”模式)是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在探索校企合作之路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五年三个教学循环的不断探索发展与完善,已趋于成熟。

一、三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411”模式的内涵

三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第一至四学期在校内学习专业通用课程及就业所需要的通用专业技能,第五学期进行分方向进行教学,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第六个学期到企业在专兼职教师的指导下顶岗实训与企业文化的学习,同时到企业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与就业岗位进行结合。这样,五个学期的在校校园文化及学习环境的熏陶与1个学期的企业文化学习及工作环境的适应,彼此交替,相互结合,使学生成为技能强手。

二、“411”模式的特点

“411”模式与传统“5+1”模式及目前通行的“2+1”模式同属一类模式。形式上“411”模式只是把“2+1”模式中的学年时段分解成了学期,但应用实践证明,它在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成效方面较另外两种模式有新的较大的突破,蕴含着更为积极、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育人方略。“411”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更紧密融合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偏多,实践偏少,就会有效仿本科教学之嫌,如果实践过多,而非常少的理论依据为指导,就会与学徒教育相提并论。“411”人才培养模式,就充分体现理论够用为度,适当拓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教思想,符合“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掌握并强化职业技能。“411”模式是前四个学期的都有课程实习,又有课程实践,形成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第五个学期是综合提高,同时有综合实训,把以前所学的内容窜连起来,也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交融。第六个学期顶岗实习,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习企业文化和综合运用技能阶段,让学生在毕业后非常快的适应企业环境。

(二)四方联动促进深度融合

在该教学模式下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位一体、四方联动的局面。对于工学结合的态度,学校与企业不同:学校表现主动;企业由于既不能获得资助,又难以通过接纳职业院校的学生短时间内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提高,企业的表现可以用“冷淡”来形容。因此学校除培养好学生外,应加强本校老师的能力,鼓励老师与企业达到一种合作关系来带动校企合作,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形成产教研一体。让企业认识到学校是有实力的,教师是有水平的,学生是有能力的,他们只是缺少经验而已,让企业乐意接受学生到该企业锻炼。

(三)形成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将多门课程整合,融合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所要求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任务化、项目化。通过在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逐步解决任务,达到岗位需求的技能与知识的目的。而项目导向则通过项目模拟或者是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并评定方案,优秀者给予实施或者奖励。培养学生对从事园林行业自信心。

(四)实行“41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该人才模式下,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学生服务行业、企业、社会的意识,实现全面发展。

三、“411”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我们的“411”模式是在2004年园林技术专业申报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之初提出的,并在2007年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时完善的。因此该模式在2005级开始试行。此后,边实践、边研究,边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专业教学体系重新制定。在2006年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定期进行评价。其中2005、2006、2007三个年级学生已顺利完成整个学程。

我们为了巩固成果,在2006级增加了“福建聚龙养生房地产”企业作为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该企业的岗位恰好与我们的专业方向相吻合。同时我们在2009年增加了以设计、施工、栽培养护于一体的“江西唐氏绿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加强了检查管理,制定了综合考评制度。同时我们还与学生成了“一对一”服务对象,要求每个专业教师负责跟踪指导,交流联系我们的毕业生。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很多省内外的园林企业到我们学院来招聘我们的学生。这些企业除需要学生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些企业发现,我们的学生能在较快的时间内适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四、“411”模式实践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成果:

(一)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的四位一体

“411”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的,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提供了实训设备和场所,派遣了指导教师,向学生支付了实习津贴,有一定的成本支出,但实际上这些支出,远低于企业通过社会招聘和培训员工发生的“取得成本”以及因岗位空缺而产生的所谓“空职成本”。同时教师可以在企业得到锻炼,学习到企业文化,更加全面的了解工程工序,同时教师也可以为企业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学生在企业也学到了所要求的技能。

(二)促进了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各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教学改革当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如:近年来园林技术专业中新农村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在原教科书中几乎没有,通过校企结合,使学生在基地全面掌握了这类绿地的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

(三)学生的就业步入良性循环

经过工学结合的培养,锻炼学生具有职业道德的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经过实训、顶岗实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有的学生成为企业、单位的管理者。近三届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100%,就业对口率也达到了75%以上。可见“411”模式对学生的就业有显著成效。

(四)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的教学

经过了“411”模式的教学,突出了能力培养,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重新设置课程模块,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实习教学,确定本专业学生适用相应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实际,进行的“解放思想”的专业改革。形成有利于校方、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一个载体。

[1]张树宝,郝华涛,张晓明.“工学结合4+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

[2]王得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存在问题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8.

(钟晓红 钟喜林: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工学学期园林
盐工学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12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清代园林初探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1:34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