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东雷 梁春辉
河北省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侯东雷 梁春辉
由于受经费投入有限、师资匮乏、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械不足等因素困扰,我省农村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笔者在对部分农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对上述现状作了简单梳理,并提出了系列应对措施。
河北省 农村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本文系:河北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003298);2010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00328)。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强壮青少年体魄,锻炼体格,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坚毅执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可我省由于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等原因,农村体育教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放羊式”管理的层面上,教育目标模糊,一些地方的体育教学工作无人过问或简单地敷衍了事,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拖了教育改革的后腿。农村体育工作发展不上去,农村体育的振兴之路就无从谈起。在对河北省部分农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我们对制约我省当前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据此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教学观念滞后
尽管国家一再大力宣扬素质教育,可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祟下,个别农村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尽管学校制定了相关规定,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很难得到保障。一些学校任意压缩体育教学课时,或将上体育课的时间改为上自习、补课、开会、排练节目等,个别学校甚至干脆取消了体育课,使学生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就学生方面的情况来说,个别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轻视体育锻炼,再加上缺乏恒心,害怕受苦,对待上体育课的态度十分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天赋,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师资不足,教学能力差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题,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体育师资队伍老化严重,中青年队伍没有顶上来,形成有效的梯队建设,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个别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只能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上课,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体育教师的岗位。教师队伍的老化以及非专业化,导致实际教学水平不高,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资源匮乏,装备水平低
必要的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械是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实践证明,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高低,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受财政状况的影响,农村体育场所匮乏,体育器械短缺的问题由来已有,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规模有较小的学校,情况就更为严重,有的甚至连乒乓球台、篮球场都没有。这已经成为困扰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体育设施标准,每所小学应该购置价值1.5万元的体育器械,初中应该购置价值2.5万元的器械,而实际上,我省农村能达到这项指标的学校寥寥无几。即使有一些学校购置了一些器械,可因为经费不足,使这些器械在破损后得不到应有的维修,反而留下安全隐患。同时,我们还发现,尽管有一些学校购置了部分器械,可校方却仅仅将这些器械用来装点门面,应对上级检查,真正能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并不多。
(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容量和某些教材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上农村学校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和配套的体育锻炼器械,使现行的教材无法适应农村教学环境;在考核标准上,则一味偏重竞技体育,重视“标准动作”、“统一动作”,缺少娱乐性,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体会不到愉快和满足的情绪;再加上很少照顾到学生们的个性、爱好,学生们很难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学生体质差
由于农村学校对体育教育不重视,学生们普遍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使得农村孩子们中间出现了很多“豆芽菜”、“小眼镜”或者“小胖子”,身体素质不强,抗疾病能力较差。长此以往的话,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实在令人担忧。
(一)加强思想建设,实现两个“转变”
为扭转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各级领导和学校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将体育教学纳入到学校正常教学体系之中;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作为教师而言,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新的、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二)更新体育教材
教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活动重要依据。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曾做过多次修改,可从整体来看,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材体育的束缚,与当前教育现状存在一定脱节。以此去指导实际教学,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感。国务院在1993年曾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年级的体育教学目标,充分确定“三基”内容,即哪些是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确定“三基”的原则是什么?现有大纲和教材,哪些符合“三基”内容,可以继续保留,哪些不是,必须删除;其次,人类千百年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我们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将它们传授给学生,所以,应本着实用性原则,可以考虑将教材划分为重点教材、一般教材和普通教材,最大程度地使教材与农村体育教学实际相结合。
(三)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在教师的素质以及队伍的稳定上。鉴于农村教学环境的艰苦,以及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边缘性地位,很多体育教师或改投他行,或人虽然在学校,却不敬岗爱业,对工作缺乏热情,消极怠工现象较为突出。这样的局面长期存在,使得众多高校毕业生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岗位避之不及,体育教师的梯队建设出现坍塌。为了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学校应关心农村体育教师的生存状况,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水平,稳定教师队伍;要定期对体育骨干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要定期从城市中挑选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下乡支教,和农村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要鼓励学生中的有志青年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体育教师后备力量。
(四)完善体育场所、体育器械建设
体育场所、体育器械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无需过多论证,在这里,我们只想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各级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要仔细研究,修建必要的体育场所,购买必备的体育器械,器材、设备要做到专款专用,专人专管;要因地制宜,在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结合本地实际,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土洋结合的体育器械。
[1]贾保民,袁玉涛,李会增、田振生.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M].职业时空,2007.
[2]张宝霞.河北省农村体育教育保障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9.
[3]赵晓红.河北省沿海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吴立柱.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侯东雷: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体育教学部教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梁春辉:河北农业大学体育工作部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