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人文魅力

2011-08-15 00:45:37董慧娟马振磊张子牧马天龙
大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人文体育

董慧娟 马振磊 张子牧 马天龙

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人文魅力

董慧娟 马振磊 张子牧 马天龙

教育是一种激荡心智、沐浴灵府、彰显个性的活动,是一种关照心灵成长的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教育。而高校体育文化是在与德育、智育、美育文化融合过程中,在以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身心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素养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注重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人文因素不仅使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还将对他们形成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 体育文化 人文魅力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体;一方面它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在高校的环境中通过高校体育教育,课外活动、运动训练、健康标准的测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是指在校园内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体育价值观及这种价值观在物质和意识上的具体化,是高校这一特殊领域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体现主要是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上,因它是以体育为载体的一种特殊教育和关怀,其独特的魅力是显而易见的。

一、高校体育“人本”精神的构建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大约经历了100年的历史,从“尚武强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到“增强体质”、“保家卫国”的体育思想,再到现在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这种思想逐渐在以社会需要向个人需要转化,更多的注重人本主义的回归,体现对人的关怀。而高校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智慧,还应包括品行与操守、意志与毅力、同情心与责任感,团队精神等等。当前高校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注重知识教育,许多学生比较现实、自私、没爱心、功利主义,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压力下发生人格扭曲。所以构建高校教育 “人本”精神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人文因素

高校体育文化是介于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间的一种“融合体”,它既能反映出高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又能折射出体育文化的特殊魅力。高校体育文化的人文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观念:竞争的观念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于高校学生,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竞争已是摆在他们面前无可回避的现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尤其面对学习考研、分配就业等竞争是一种社会生存中不可逃避的生存手段。2.规则观念:“没有规则,不成方圆”,高校学生要想在社会中成人、成才,更应该具有诚信的品质,懂得行业规则,不投机取巧、不搞歪门邪道,要在共同遵守的相同规则内,去创业、打拼、完善自己的事业与人生。3.民族观念:高校的发展与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员的责任,尤其如奥运会、民族运动会是最好体现民族特点,强化民族优势的最好表现形式。4.协同观念;团结协作将是未来社会发展中倡导的一种优良品质,有团队意识、协同观念的人才不被社会所淘汰。5.主体观念:体育最能体现人的个性,不同项目对人的影响都不一样,而不同个性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这就充分说明体育最能让人认识自己的一项活动。

三、高校体育文化中“人本”精神的作用

(一)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人本”精神对学生的作用:首先,使他们懂得“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学会如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明白体育是以塑造学生个性独立、人格完善、心理健康为目标的一项活动。让他们明白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锻炼能够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锻炼完善自己。面对未来要有紧迫感,忧患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运动竞赛,形成公平竞赛、公开竞争、尊重对手等体育道德精神。通过教育和感化学生,促使他们形成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中公正、公平意识的作用,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学校的影响

引起管理者的重视程度。高校体育精神文化集中反映全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和知识理念等。高校体育文化一旦形成,就像一场春雨,唤醒万物复苏。不仅能够提高领导层的创造力与凝聚力,会把学校的多方力量凝聚在一起,还能够加强管理层的组织力和自律力,更能激发广大师生的内驱力和内动力,会对学生的行为和意识产生积极影响。

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力度。通过校园体育人文知识的普及不仅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增进交流,使得学生既有文化又有身体。通过高校体育“人本”教育,也可优化育人环境。增加体育人文环境的建设力度,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建造优美、安全的体育设施,可以很好的协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和谐发展。促进学校与师生全面发展。

提高学校发展的影响力。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认同感,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对学生的亲和力更多的表现在“母校”的情结上,对学校有的特殊感情,能够使分布在各行各业,全国各地的学生,对母校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尤其是一些名人、学者、对学校知名度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高校体育文化中人文教育的对策

(一)在课外活动中融入,激发学生加强学习的动力

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知识面较宽,自主活动能力较强。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努力拼搏的动力。

(二)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道德

高校教学面临着重大改革时期,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促使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教学教育理念。而且能够本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改变课程结构上下工夫,使人文教育进入课堂,利用体育教学的任务、科学基础、教学时空、教材内容的特殊性彰显人文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三)在体育竞赛里体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形式

高校体育文化在体育竞赛中的更好体现是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面对成功与失败的认识。在体育竞赛中加强人文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敢于面对现实,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体育品德。

(四)在锻炼环境上诱导,加强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高校中体育建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设备等物质氛围的建设都必须经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构成校园物质文化活动的新环境氛围,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要通过有效开发自然环境,将休闲体育的功能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争取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完备教学设施。

五、结语

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面临这着新的身体与社会问题,高校体育的人文精神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关怀,主要表现在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启迪智慧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董慧娟:河北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马振磊:河北体育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张子牧:河北体育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马天龙:河北大学体研部。)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人文体育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课外活动类作文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