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文学与体育精神

2011-08-15 00:45:37王志斌
大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顽强拼搏体育精神体育运动

王志斌

浅析体育文学与体育精神

王志斌

纵使体育运动发展的越发强大,也抹不去体育文学的魅力所在。。体育文学所传达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但更重要的是,它以文学的形式,向我们传达和赞扬着各种体育运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宝贵的体育精神。

体育文学 体育精神

文学与体育,就像一对兄弟,在现今这个传媒飞速发展的时代,体育的相关的内容覆盖各个方面,但是始终离不开与文学的结合。纵使体育运动发展的越发强大,也抹不去体育文学的魅力所在。体育文学所传达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最重要的是,它将深入体育运动和运动员的生活,揭示运动员光彩背后的辛苦生活和运动员的心灵,揭示着那些在赛场上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它以文学的形式,向我们传达和赞扬着各种体育运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宝贵的体育精神,那种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些推动人类发展的精神。而在现在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体育精神也为体育文学的兴起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二者一直在相携中前进。

一、体育文学所展现的体育精神

体育文学就是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将各种体育运动表现出来,不仅体现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更将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义、健康观念、审美艺术以及体育精神融为一体。它不仅是反映体育人和体育事件的,也反映了很多社会生活,这些不仅丰富了文学的素材和创作领域,更延展和传播了体育运动与体育人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扩大体育影响。体育文学很广泛的来界定的话,不仅包括虚构的文学形式,还包括报告纪实文学以及体育电影文学,不论哪种文学形式,都表现出极具丰富的体育精神。

首先是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健儿来说,都具有令其自豪的、热爱国家的爱国主义,都希望在体育竞赛中为国争光,为国家二战,而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中国体育文学早期所形成的“冠军文学”的一种支撑点和成功之处。我们来看“冠军文学”时期的体育文学时,可以看到,其中的很多作品都描述了那些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和教练的形象。虽然这些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模式化,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着为国争光、奋勇拼搏的爱国热情和激昂的斗志。在《扬眉剑出鞘》中,女剑客奕菊杰不光是一个英雄,更重要的是文章将其心中炙热的爱国主义热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她在比赛中,手负重伤、体力在不断下降,但是她依旧拼搏在击剑场 ,只因为她不在心中不断重复着:“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拼,拼了!”于是她用她的鲜血打下胜利的天下,为祖国赢得了那一剑,也为祖国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在《中国姑娘》中,作者不但沿着中国女排的足迹,记录了她们训练的艰辛、遇到挫折的苦闷、争夺到胜利的欢乐,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女排姑娘们心中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正因为有了这份精神的坚持与支撑,加上其努力的拼搏,才有了她们所赢得的巨大荣誉,而这一刻开始,“女排精神”也被人们所发现,并大力弘扬。中国女排从1981年到1986年,一直高居世界女排的首位,其一直备受赞扬的崇高和朴实的女排精神,激励着整整一代人,它带给国人的精神鼓励和榜样力量,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冠军文学”所展现的文学模式是否过于具备定式化,但其却通过作品中淋漓尽致的渲染,描绘并且激发了整整一代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品德,成为推进我国人民为国真光、为国奋斗的一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是体育运动中所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精神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拥有坚定的信念,不畏一切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坚持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获得极大的成就。在体育文学中,不管主人公为了什么样的信仰,都深刻的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将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坚持到底。在《中国姑娘》中,就描绘运动员陈招娣在坚忍着身体的伤痛,仍然继续刻苦训练,不间断比赛。在她的运动生涯中,曾经脚腕扭伤到不能走路,她仍然不畏伤痛,“从宿舍到训练房,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而且刚下过雪,但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艰难地往前走,到训练房时,拄拐杖的手上打起了许多紫红色的血泡。”她不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仍然不放弃的坚持着,即使腰伤再严重,也不愿放弃打球,就这样一直一边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边以巨大的毅力坚持锻炼,参加比赛,以其顽强的精神,为自己取得成绩,为祖国获得荣誉。这种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体育精神正是通过这些多彩的体育文学展现给大家,传播给大众,使其得到宣扬发展。

二、体育精神对体育文学的支撑

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所讲的并不仅仅是是一种残酷的竞赛,更是人类挑战自身,超越极限的一种方式,竞争比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是汗水、伤痛、心血和坚强的斗志。体育精神不仅是人类挑战极限的一种精神,也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一种,这种精神不但督促运动员更加努力的奋斗,同时也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艰辛过程的动力支持和力量来源。而当作家将这种体育精神蕴含到其创作中时,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也被充实丰富起来,使读者不但拓宽其视野,更受其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所激励。这些体育文学作品,再现了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我国体育运动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赞扬着民族体育运动的多姿多彩。作家们在其作品中,不仅表现出对体育精神的赞扬,也通过对各种体育运动中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良现象进行揭示,从而使人们得以重新思考体育运动的意义,以及体育精神的新时期的内涵,如何在新时期更好的发扬体育运动的精神,将中国打造成为精神和运动成绩并重的体育大国。如赵瑜的《强国梦》、《马家军的调查》等等,这类文学作品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刘素娥的传记文学《奥运情缘》和刘素娥的传记文学《奥运情缘》,则都是通过传记的形式,通过描绘运动员艰辛的一生,赞扬其对奥运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对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豪迈情怀进行深度诠释,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强的气节和顽强拼搏奋斗的民族精神,这种体育精神拓宽了文学的载体和视野。

如今,北京奥运会已经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如何借助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体育精神的引导和发扬之下,营造我国体育文学的繁荣发展,是体育文学创作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首先,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发扬体育精神的良好态势之下,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大力创造体育和文学共赢、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文学形式上,重视各种文学体裁一起发展,共同宣扬体育精神,将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与虚构文学的文学性圆满融合为一体;在文学题材上,不但要重视竞技体育的文学创作,还要注重发展民族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相关方面的创作;在作家队伍上,也要将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一起联系起来,创作出丰富人们视野和内容的体育文学。其次,要以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为基础支撑,升入到各种体育运动的现场,不但要写出各种高级别的竞技体育赛事,还应该深入到各种民族体育活动的现场,去感受各种民族运动多彩的体育风俗,这样所展现出来的体育运动以及体育精神才是全面的、多元的、更有利于国际交流的。第三,努力挖掘新时代体育精神,借助体育固有的吸引力推动健康的文学作品、文化精神的传播。第四,借助体育活动、体育明星进行有益的文化宣传,促进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中外间体育文化的交流互动。

[1]彭松乔.共和国体育腾飞的文学见证.文艺报.2008.

[2]杨梅.体育文学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星星[J].2007.

[3]郑卫民.用体育精神繁荣文学艺术的理论初探,时代文学[J].2009.

(王志斌: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顽强拼搏体育精神体育运动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聚焦东京奥运会(七)金牌背后的追梦故事
绵阳市:攻坚克难顽强拼搏 人社事业取得新发展
刘作平
书香两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体育运动
浅议幼儿学足球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