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研究

2011-08-15 00:45:37吴晓明
大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歌唱者演唱者歌唱

吴晓明

演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研究

吴晓明

声乐演唱“技术”与“艺术”是相互依存,完美和谐的整体,声乐演唱艺术的掌握是通过演唱技巧来表现的。“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手段,只有通过把握精湛的歌唱技巧才能更好地为艺术服务。演唱决不以炫耀技巧为目的,而是把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

声乐 情感 演唱技巧 艺术表现

我们常说:“演唱时必须全身心投入,全身心地进入意境。”如果歌唱演员没有抓住歌曲本身的思想内涵,对歌曲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够,那么,他的内心情感是很难投入的,也很难成功地表现其深刻内涵。

一、声乐演唱艺术必须全身心投入

有的歌唱演员声音技巧很好,可是“投入”太差,无法让人欣赏和令人激动,而有的歌唱演员除了有很好的技巧外,更能善于真实地,朴素地按照生活本身的规律去传情,传神,去再现他所要表现的内容,有的歌唱演员则更善于利用声音丰富的色彩及其特有的风格,依据他本人的独到见解和个性特征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加以丰富,深化使我们得到的不只是某些单方面的表现,而是本人所创造的独特的东西。但是也同样有歌唱演员按音符办事,一板一眼,手足无措、单纯卖弄声音、空空洞洞,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投入到艺术作品中。

歌唱艺术是音乐的二度创作,他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是以创作者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并受其支配。因此,演唱者在进行歌唱表现的二度创作时,必须全部投入热情,智慧和才能去窥探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思想,理解作曲家所特有的语言,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应有的准确的解释。这种解释既要符合原作的风格与思想感情,又要体现演唱者的个性与情感色彩;在追求音乐美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展示自身的音色美,从而赋予音乐有机的生命力。

如何投入?我认为歌唱演员应该认真研究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东西,熟悉生活、钻研音乐作品、了解其风格、内涵、背景。其次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兴奋的过程中展现作品,并富有充分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做到自己与观众双方相互欣赏。再次要有良好的声音技巧,使“情”和“声”更好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歌唱更富有生命力,艺术品格将更进一步提高。

二、声乐演唱技巧与情感艺术的表现

歌唱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想到了,可声音表现不出来,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艺术表现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艺术表现是目的,但没有声音技巧谈不上艺术创造和表现。试想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出来,还能谈艺术高源于生活吗?

当然声音技巧不是目的,只是为艺术内容服务和进行声乐艺术再创造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声音技巧越高,就越能更好地为艺术内容服务。

声乐演唱技巧的优劣,对于表达歌曲的情感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技术高超的歌唱演员,他具备了创造高品格歌唱意境的雄厚基础。但是声乐演唱技巧的优劣并不完全等于感情表达的深刻与否。有的歌唱演员嗓音很响亮,技巧也很高超,但演唱时感情投入不够,或者根本就不动情,他的歌声无法让人感动。这就是说“技”不能代替“艺”,相反,有的歌唱演员,嗓音条件一般,但由于他能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技巧去刻画适合他嗓音特点的声乐形象,创造出独到的艺术特色而备受观众青睐。

精湛的演唱技巧与完善的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没有良好的演唱技巧,艺术表现无从谈起,反之,脱离了艺术表现,纯粹的演唱技巧就成了杂耍,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声乐演唱艺术需要很高的演唱技巧作条件,演唱技巧的高与否直接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完善。被誉为声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他登峰造极的声乐演唱技巧是令人赞叹不已的,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演唱技巧,更多表现在他把高超的演唱技巧运用在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上,他完美的音乐表现力,不仅能激动人心,更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歌唱者在音乐表现中的情感体验是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地途径、具体、细致地体会情感形态的程度、层次、个性特征以及变化、发展逻辑,并在演唱中予以充分的体现,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歌唱者要用美妙的声音去创造音乐的美感才能使歌唱得以生存,而这种美感不仅仅是演唱形式上的美,而是人类情感的需要和体现。

优秀的歌唱者有着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歌声常常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给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所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在他们的演唱中,即使是一首简单的作品,也能获得延伸、拓展。这就需要演唱者再发现、再创造,在音符间挖掘出新的艺术表演可能性。

演唱者除非自己受感动,否则不能感动别人“演唱者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选择出最佳的表达方式。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变化的线索以及变化的幅度和力度,了解全曲发展的内在关系,从而使演唱的感情表现变化有序,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情感的表达应建立在良好的歌唱技巧基础上,精神的体现离不开演唱技巧,而对声音的控制与调整需要足够的演唱经验,演唱者应该非常清楚怎样使用声音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在日常练习中,逐渐使作品的情感模式与技巧模式获得稳定,并成为“下意识”的演唱轨迹,凡把握“下意思”的演唱程度越高,情感意识的迸发越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不仅要求演唱者技巧纯熟,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应将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然后,在从心底里滚滚流出。

演唱者还应具备强烈的创作意识,创作激情以及在理性的支持和引导下的支配,控制激情的能力。这种创作的意识与激情,能使演唱者获得美的音乐表现,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记忆,以演唱的热情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但与此同时,演唱者又必须用理性来控制这种激情,使激情沿着理性的轨迹发展而不会溢出理智所设置的堤岸,是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能按照规律进行,并逐步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速度、力度、音色是情感艺术的表现需要

声乐演唱艺术是通过声音表现的,具体地说,他是通过旋律、速度、节奏、声音、力度、音色等演唱要素直接表现情感。旋律运动与人的情感动态是一致的,在动人的旋律中,人的生命与情感得到充分体现。速度和节奏是演唱生命的韵律,速度和节奏的快与慢、张与弛的变化,都是直接表现情感变化的。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表现出的情感各有差异。

演唱者用声音表现情感的方式各不相同,或悲或喜,或愁或乐,或爱或惧等,歌唱本身并没有像电影、录像、电视剧那种场面的视觉形象,但通过听觉作用能够引起内心视觉因素。歌曲情感是通过歌唱者亲身体验而获得的。演唱者对歌曲内容情感要有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内心感受,同时能够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印象转换成为与之相应的表现,并使这些表现心灵化,成为艺术情感的反映。艺术情感的形象化,就是歌唱演员借助歌曲形象倾注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情。

歌曲情感的独特性就是歌唱演员的创作个性,歌唱演员不仅要体验生活,而且要有内心的独特感受,感受越深,情感的表达就越鲜明、生动。由于演唱者对情感的内心感觉不同,因而情感的表现方式也就不一样。

四、过分激动、夸张、矫揉造作的演唱是不可取的

歌唱时过分的情感表达是不可取的,很多成功的演唱都是能较好地把握情感分寸的,歌唱时既要夸张但不能过火。比如有些演唱者演唱时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这样:一方面让演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观众也不会因为歌唱演员的哭泣而为之动情。所谓哀而不哭,演唱者在表演悲伤情感的歌曲时,不能毫无节制的在舞台上流泪真哭,而应该悲哀在内心,悲哀在面部上,要“假戏真做”、“假戏真演”,也就是通过声音、面部的悲哀表情去感染观众,让观众流泪,使之达到心灵的共鸣。当然歌唱表演艺术应该比生活中的情形更放大、更夸张,使之典型化、艺术化。但是如果不掌握好分寸,放大过量,夸张过度,矫揉造作;兴奋就有可能成为疯狂,“歇斯底里”的危险,这种表情就显得虚假不真实。然而表情的火候不够,夸张不适,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歌唱者演唱总让人感到好像缺少点什么,给人一种不满足的感觉,这就是该放的没有放出来,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够味”。

歌唱的情感表现是歌唱演员的“首要任务”,歌唱演员的情感表现是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而实现的。演唱者是通过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段,达到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效果。歌唱者不仅要注意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性,还要注意艺术性。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性是歌唱表演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触动观众的心弦,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因为真实,所以被人们所接受:因为真实才有艺术感染力。当一个歌唱演员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然后通过娴熟的技巧从心底里自然地流淌出来时,这便是艺术的真实,无论歌唱者对作品有多么熟练,有了精湛的技巧仍然要保持歌曲的真实性,只有真实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使音乐作品获得新的生命,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完美的艺术表现,是歌唱的最高要求、最终目的。所有歌唱表现技巧的掌握和运用,都是为了准确、深刻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去运用技巧,才能赋予技巧以无尽的生命活力!而歌唱作为人类情感高度概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独特的心理活动,把内心的体验,用音乐的语言传达给听众。然而声乐演唱“技术”与“艺术”是相互依存,完美和谐的整体,因为“演唱艺术”的掌握最终是通过技巧来表现的。“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只有通过把握精湛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好地为艺术表现服务。所以,在声乐演唱艺术表现中,应正确建立起这种目的与手段的和谐观念,如果观念上有所偏差,演唱中必然会产生一种片面,无论产生哪种片面,都不能为完美的歌唱艺术更好的服务。

[1]龙亚君,高丽萍编.音乐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

[2]刘朗编.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4]弗·兰皮尔蒂等著,李维渤译.歌唱艺术讲座[M].上海音乐出版社.,

[5]吴天球著.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人民音乐出版社.

[6]汤雪耕编,怎样练习唱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

[7]意P. M马腊费奥迪著.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晓明: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猜你喜欢
歌唱者演唱者歌唱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雨露风(2023年7期)2023-09-10 16:28:14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12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