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与时代精神

2011-08-15 00:45:37刘阿宝
大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工笔画

刘阿宝

工笔画与时代精神

刘阿宝

面对当前工笔画作品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现象,笔者分析了历代优秀绘画作品所投射的时代精神,从而呼吁当代的工笔画家们,应该深入地体悟生活,深刻地理解生活,怀着新时代的文人情怀,站在大宇宙的高度关注现实人生,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作品。

工笔画 时代精神

工笔画不仅是笔法“工细”,首先应是“工于意”。工笔画中的“意”主要是靠画中的形象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动人情怀,使人得到美感享受或精神上的满足;而真正不负时代的优秀工笔画作品还应该投射出最耀眼的异彩——时代精神。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是指作品中反映出的时代风貌、时代气息和时代感觉。工笔画家只有深入生活,静心体物、体悟,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分析、认识和恰当的表现,才能使其作品反映出时代精神。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自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列举的“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等六种不同时代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精神风貌。文学是这样,绘画也是这样。纵观历代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价值取向及审美诉求诸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的综合就是其时代精神的反映。

汉朝绘画有帛画、漆画和画像砖等多种形式,题材内容有反映吃喝玩乐的现实生活,有宣教忠孝思想的历史故事,有适应农耕需要的星宿天象图,但大量的是表现神话传说,这反映出汉文化与楚文化的直接联系,也反映了社会普遍的黄老思想,其中包含了远古时代万物有灵的巫术信仰。厚葬之风把现实生活和多种神话传说编制在一起,构成了汉画表现的基本主题。汉画的大气磅礴,其铺陈物象的形式和追求流动的视觉效果正是来源于楚辞汉赋的影响。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两汉至南北朝隋代的13个帝王像。在对这些帝王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并非仅作一般客观的描写,而是根据每个帝王所处的时期以及其经历和个性,尽力去表现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作者对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所谓明君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如将汉光武帝、魏文帝、吴主、蜀主及晋武帝等都画得器宇轩昂、威武英明,这是明显的赞美和歌颂;而对那些平庸昏聩的亡国之君,诸如陈后主、隋炀帝等,作者则把他们画得萎靡不振或猥琐乖戾,甚至他们的服饰装束都与汉光武、晋武帝不同,这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态度。

盛唐以后,中国绘画出现了一种新的画体,即所谓“绮罗人物”。这与当时社会的审美风气有密切关系。不论是绘画或雕塑,“绮罗人物” 最明显的造型特点是曲眉丰颊、体态肥胖,这既是“太平盛世”贵族妇女养尊处优、生活丰裕的真实写照,也是上层统治阶级审美倾向的反映。《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主体人物就充分表现出那种“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李唐的《采薇图》,画的是商殷贵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至首阳山,采野菜薇蕨充饥,终于饿死的故事。作者就是以对伯夷、叔齐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歌颂,来表示不与金人妥协的决心,并借以鞭挞那些因投降异族而显贵的人。

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使元代文人都普遍存在隐逸思想,这是元代特有的时代精神,或者说元代的文人情怀。元代士人所浸染的三教思想的超世精神完全体现在元代山水画之中,使元代的山水画作品透着一股高逸之气。他们在思想意识上的共同之处是以儒学为本,既学道又参禅。他们所交往的诗人、居士、高僧、道人,都是对世事采取消极的态度,是“超然于物外”者。在生活上,愿与“深山野水为友”,对于卧青山、望白云,有着极大兴趣。元代的山水画与道家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道家对人世间的许多变化,往往以自然界的许多变幻现象来解释,因此,他们寄情于山水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也融合于云烟风物之中,“醉后挥毫写山色,岚霏云气淡无痕”,当他们感到“尘土谁云乐,不堪冷热情”的时候,也就取幽寂的山谷、萧条的景色或者是飘忽的云烟为题材,来抒发自己的诸多感触。正如杨维桢所说,正是“幽寂之山谷,合幽寂人之心”。他们的作品,尽管都有真山真水为依据,但是,不论写春山、秋水,或夏泉、冬林,写崇山峻岭或浅汀平坡,总是给人以冷落、清淡或荒寒之感,追求一种“无人间烟火”的境界。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一个春天,“世界和平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陈之佛先生为了表达他的爱国深情和对新中国前景的无限憧憬,创作《和平之春》这幅极具时代精神意义的工笔佳作。画中描绘了12只鸽子在和煦明媚的春天里十分自由、安闲的情景。画面上繁花似锦、春意盎然。鸽子在草坪中安闲地觅食,在山石上伫立眺望,在花丛中展翅飞翔,在地面上悠然地梳理着羽毛……一片安详和谐。通过对和平使者——鸽子的描写,营造出一派融融春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赞美了世界和平的主题。于非闇的作品同样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变,老画家又充满了青春活力,其作品主题变为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晚年作品《玉兰黄鹂》是其代表作。玉兰在北方绽放在早春时节,有玉树临风之姿。画家以此为艺术形象,用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和黄鹂,以此鲜明亮丽的色彩,描绘出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好春光。

李魁正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体现了一种更高的理念和境界。他常说:“如果我们能从描写‘一花一鸟’抒发个人小我之情的微观思维中解放出来,而扩展为描写‘生命意识’抒发全民族、全人类乃至全宇宙的全息大我之情的宏观思维的话,那么花鸟画的境界就大得多了,也高得多了。”李魁正先生的工笔花鸟画《金牡丹》,构图饱满,四面出纸,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幅图为暖黄色调,中心最亮,光芒四射。画中心的牡丹花头,在层层叠叠的枝叶衬托下犹如太阳般辉煌夺目,表现了生命极盛的绚丽光彩。李魁正先生的《金牡丹》立意甚高,他没有像其他画家一样以姹紫嫣红描绘牡丹妖娆倾城之色,而是以最尊贵的皇家专色——金黄色表现了国花的灿烂辉煌,预示着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盛世即将到来。这是何等的情怀!他倾注了华夏儿女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殷殷深情。

何家英先生的工笔人物画,不同于历代所有的以女性为表现题材的绘画。从古代的仕女图,民国的月份牌美人画、年画,到如今充斥影视、报刊的女性肖像,已经让人视而不见,感觉麻木。但最本质不同的是何家英认真思考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是把女性作为文化主体,还是作为文化“宠物”来描绘?这个问题涉及到女性人格尊严问题,而且也是作品格调高低的基础,更反映出画家的审美情趣。何家英先生是具有时代精神的画家,他真正关心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去体察她们的生活感受,想她们所想,表达她们的真情实感。我想,正是基于此,何家英笔下的女性,才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扭捏作态,才那样不妖不俗、淳朴自然、清丽莹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笔画学会的成立和连续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工笔画已经走出低谷,正在全面复兴,正像著名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郞绍君先生所讲:其前途只可用“无可限量”四个字来说明。然而,近年来工笔画作品同样存在着很多带普遍性的问题。正如郞绍君先生在《中国工笔》创刊中发表的《再谈当代工笔画》中提出的十点质疑:一曰一味求大,二曰一味制作,三曰集群性风格化,四曰无意义的变形,五曰格调趋俗,六曰“装饰性”陷阱,七曰想象力贫弱,八曰缺乏真情,九曰没有独立思想,十曰高原停顿。郞绍君先生所谈十点问题归纳起来都与画家的学养和修养有关,也都与时代的文人情怀观紧密相连,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面临着更多的困惑和挑战,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希望,我们必须清楚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并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代,艺术家应该把探索和表现时代精神当作其艺术生命所追求的永恒主题。当代的工笔画作品需要透出一种朝气、灵气和才气,并焕发出一种能使人精神振奋、催人积极向上的无限活力,或者能给人一种健康快乐的精神享受。具有时代精神的工笔画家就应该以自己的作品传达时代的信息和情趣,关注和表现社会重大主题,摆脱一己私情,反映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多数人的生存状态;我们要关注和表现人类、动物、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关系;疏影横斜、孤傲野逸的情调是过去旧文人的情怀和境界,当代画家应该表现其对自然、社会、民生和环境的关注。我们作品的审美情趣应该是充满阳光而积极向上的,我们的画面应该描绘大自然繁茂的生气和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使我们的作品能够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们更加理解和珍惜一切生命,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谐环境。

几千年来,花鸟画家面对不变的花和鸟,却画出了具有不同时代精神的花鸟画作品,反映了不断变化的审美取向和精神寓意。例如。晋人追求仙风道骨而青睐水仙,盛唐却以其繁荣强盛契合了牡丹的富丽堂皇和雍容华贵。宋末郑思肖的“露根兰”,寄予了作者的怀国之情;清初八大画鸟白眼向人,表达了亡国遗民对满清的愤懑;抗战其间徐悲鸿画雄狮象征即将觉醒的华夏民族;解放之初陈之佛的《和平之春》是对世界和平的欢呼。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直接观察与体验。“美是到处都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罗丹的名言。有人从枝头红杏嗅到了春的信息,有人因出水芙蓉想到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贞洁,有人见一叶飘零而看到了天高云淡、万类霜天,甚至预见坚冰百丈、寒梅怒放……这全凭你对生活的敏感,或对世界理解的深浅。清刘载熙说:“画令人惊,不若令人喜,令人喜,不若令人思”。这说的也是意境和格调,其中反映我们搞创作时对主题、画材的选择和提炼能力,反映我们的作品是否包含时代精神。

艺术创作的难点和关键不在技巧是否熟练,而在画家的观念、思想力和情感指向。真正不负时代的工笔画家应该反映“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时代精神,以自己对社会人生特有而深刻的理解,创作出直面血肉人生的,有深度的工笔画作品。

[1]李魁正.论郭味蕖的花鸟画艺术[J].美术观察,2001.5.

[2]徐恩存.论李魁正的泼绘艺术[J].中国美术家,2000.2.

[3]秦宏.论宋代文人画与李公麟绘画中的文人士气[J].美术大观,2007.1.

(刘阿宝: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工笔画
《昼》工笔画
艺术大观(2023年1期)2023-06-27 04:05:58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工笔画作品
食品工业(2021年2期)2021-03-05 04:37:38
工笔画
工笔画作品
食品工业(2020年5期)2020-06-03 08:21:32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6
小学工笔画
少儿美术(2019年12期)2019-12-14 08:09:48
中国工笔画概述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