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互译问题

2011-08-15 00:45:37程淑芳
大家 2011年8期
关键词:双关语双关源语

程淑芳

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互译问题

程淑芳

本文通过对英汉广告互译实例的分析,证实双关语具有可译性。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可译性中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这种情况称为相对不可译性。相对不可译性的情况在翻译过程中经过处理,如加注,释义,或补偿等方法,也同样可以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英汉广告 双关语 可译性 相对不可译性

一、引 言

双关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很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主要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习语双关。双关语在广告中的妙用能够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广告产品的特性与功能,使产品形象深入人心。由于双关语通常包含两层所指意义和一层语用意义,语言和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英汉双关语的互译就具有很大挑战性。本文讨论的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互译问题涉及四种双关语的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

二、谐音双关的互译问题

谐音双关由发音相同或相似,拼写相近的词构成,英汉互译时可以采取拆译法,例如:

(一)源语: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目标语: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推销的广告,字里行间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词“ears”和“years”,充分暗示了该产品历史悠久,质量可靠。

(二)源语:OIC

目标语:哇!我看见了。

这是一则眼镜广告,三个简洁的大写字母形状像眼镜,读音为“oh, I see”,利用视觉和听觉效果给消费者带来欣喜之情。然而,目标语在这里只能达到听觉上的效果。视觉上三个字母形成的眼镜形状却可以通过承载广告的媒体,利用图形来弥补。

同样,汉语广告中也存在谐音双关,例如:

(三)源语:默默无蚊的奉献。

目标语:Mosquito-repellent incense, repelling mosquitos in silence.

这则宣传蚊香片的广告巧妙地利用“闻”与“蚊”谐音的特点,既突出了产品无臭的特点,又强调了产品的高质高效。目标语中用押尾韵的修辞方式,以补偿法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修辞效果。

三、语义双关的互译问题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此类双关的英汉互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契合译法

本译法是指在目标语中以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双关语保留原文双关语的两层意思,属于双语的偶合现象,例如:

1.源语:Every kid should have an Apple after school.

目标语:每个孩子放学后都该有个‘苹果’。

这是美国苹果牌个人电脑的广告,此例中的“Apple”一语双关,暗示孩子们放学回家应该吃苹果,更应该拥有苹果牌个人电脑。目标语中加引号的“苹果”也透出了它的双关含义:作为水果(苹果)及作为商标的品牌(苹果牌个人电脑)。

2.源语: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目标语:What pleasure it gives to own the Bosom Friend in one’s lifetime!

这是《知音》杂志广告,“知音”既指杂志名称又指知心朋友,目标语中“Bosom Friend(知音)”首字母大写并用斜体,完全传递了原文的信息,并保留了原文双关的特点。

(二)拆译法

由于双语偶合的情况并不多见,为了把源语中双关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目标语中,可以将源语中的双关语义拆成两层来表达,即把双关语的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同时译出,例如:

1.源语: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目标语: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

在这则加拿大酒广告中,“Spirit”一词是传神之作,它既可作“烈性酒”解,又可作“精神”解,目标语中体现了该词的双层含义。

2.源语:劝君莫失良“机”。

目标语:You can never afford to lose such a chance to get the high-quality pager.

这是一则寻呼机广告,其中“良机”既指“好机会”又指“质量好的寻呼机”。用拆译法,目标语中将这两层意思全部表达出来了。

(三)侧重译法

如果双语偶合情况没有出现,拆译源语又显得冗长时,可以采取侧重译法,即牺牲形式,守住内容的翻译方法。

1.源语: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

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

目标语:路面干燥,司机安全;

司机清醒,道路安全。

这则宣传交通安全的广告运用了dry一词的两重词义(干燥的;没饮酒的)构成双关,对司机很有警示作用。翻译时,dry一词的两重意义在上、下句中只能各取一意。

2.源语:补血,我就服红桃K。

目标语:For blood enrichment, I only have the King of Hearts.(The King of Hearts, a brand name, is a kind of tonic for blood enrichment. 红桃K是一种补血冲剂的商标名。)

此广告是宣传红桃K补血冲剂的,其中“服”字用得恰到好处,身兼二义,其一是“补血,我就服用红桃K”;其二是“补血,我只佩服红桃K”。而目标语中只能译出“服用”这层含义,失去了源语中的双关意义。

(四)改译法

英汉双关语的意译或改译,是在翻译中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以忠于原文为前提,再现原文双关语的效果。

1.源语: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 buy.

目标语:让您的每一声问候都掷地有声。

这是一则电话广告,巧妙之处在于“good-buy”与“good-bye”同音,“good-buy”意寓物有所值,“goodbye”与“hello”相呼应,分别是打电话结束和开始时的礼貌问候用语,在这里暗示电话质量好,通话效果不错。目标语中“掷地有声”蕴含双关意义:既有“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又有“物有所值,值得一买”的意思(让您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掷地有声),虽然与原双关语有出入,但通过再创双关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2.源语:在家靠自己,出国靠国旅。

目标语:At home you are your own boss. In China your Aladdin′s Lamp is at CITS.

这则广告语言形式上它借用了汉语中“在家靠自己,出门靠朋友”这一习语的模式,其中的“国旅”既指中国国际旅行社,又有“朋友”之意。在。显然,源语中的广告语言无法使目标语读者产生等效的联想效果,因此目标语中把源语读者心目中“朋友”的形象改写为Aladdin′s Lamp,使外国读者在感到熟悉和亲切的同时,对国旅能像他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的阿拉丁神灯一样提供快捷周到服务并带来好运的宣传留下深刻印象:。

四、 语法双关的互译问题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的语法功能等,例如:

1.源语: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目标语: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此例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能),又可作数量词(罐,听),相当于tin。此广告可被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tin/drink) can (refresh) you(没有什么饮料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2.源语: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目标语:It turns out that the more you use the products of Midea, the more beautiful your life will be.

这则宣传美的电器的广告中,“美的”的双关意义显而易见,其一指“原来生活中可以更多的使用美的产品”;其二是“原来生活是(使用美的产品后)可以更美好的。”第一个意义中,“美的”作为名词,指电器的品牌;第二个意义中,“美的”作为形容词,是“美好”的意思。

以上这两例都采用了拆译法,但目标语语言平实,没有达到源语中双关的效果,广告宣传效果也欠佳。

五、习语双关的互译问题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习语双关语的翻译一般采用套译法,例如:

1.源语: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目标语:一天一块Mars牌巧克力,让您工作、休息、娱乐三不误。

这则广告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使人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习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该广告不仅从语言形式上借用了习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习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习语中得出新的判断:Mars 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

2.源语:谁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目标语:He laughs best who lasts last.

这则“轮胎”广告套用了英语习语“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当然,这则广告的翻译也套用了这个习语的句法。

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但双关的内涵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译文也就失去了原文风趣幽默的色彩。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英汉广告互译实例的分析,随着人类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及研究不断深入,大多数双关语是可译的。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可译性中仍然存在着局限性。然而,特有的文化事物本身是可以被认知被表达的,因而在本质上是可译的,只是目标语中一时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已,因此,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是一种暂时不可译,又称为相对不可译,而这种不可译的情况如果通过处理,如加注,释义,或补偿等方法,也同样可以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1]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黄洁.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J].江汉大学学报,2004.

[3]卡特福德著,穆雷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4]林继红.汉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J].福建外语,2002.

(程淑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对比,语用学。)

猜你喜欢
双关语双关源语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双关语认知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双关
意林(2016年14期)2016-08-18 22:10:59
双关语的随附性解释
外语学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05
也说双关语的解读机制*——兼谈最佳关联推定策略的细化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46
英汉双关语中铰链词数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