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广智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秦广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校、社会、家庭都在为青少年的成长发育而担忧,因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倡导每个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个小时的要求。由此,科学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为了摸清当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掌握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教育和组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国内对十八所学校的1773名学生(男生992人,女生751人)调查,并将研究对象分成二组:A组为男生,B组为女生。
第一,访谈调查,通过走访学生,以面谈的形式,了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第二,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学生发放,填写后回收。此次发放问卷1773份,收回1701份,有效率为96%,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第三,资料收集、整理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合访谈情况,汇总相关资料。
根据人体生长规律的研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每周2—3节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根本不够的,要保证身体良好发育,学生每天的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运动量。然而现在许多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经常被占课,学生的锻炼时间被生硬的剥夺,不能得到保证,而课外体育活动又不能全面、有效地开展,偏低的运动量则是直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直接原因。
第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但实际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少。通过调查得知,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有92%,但实际只有41.%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锻炼,这与发达国家的85.6%相差很远。
第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短,每天活动时间均在25-45分钟,而在发达国家,学生每天活动都在2个小时以上,并且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
第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得出,同学间自由活动的方式的百分比最高,占67%,随机活动的方式占19%。从这些数字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学校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在思想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锻炼内容单一,项目较少,A组主要集中在乒乓、篮球、足球,占85%;B组主要集中在羽毛球、橡皮筋、毽子,占90%;而大众项目占不到10%。
第一,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活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家长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对体育另外的功能认识不够,如体育的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等等。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对子女健康非常关心,但在学业与健康的天平上往往更倾向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和学业。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是消极的,相反它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第二,运动场地建设投入不足。运动场地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的物质基础,许多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薄弱而简陋。
第三,缺乏科学指导,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没有统一规划组织,大多是兴趣所致,高兴了锻炼一次,没兴致了就抛至脑后。如果有了学校的重视,整体规划,精心指导,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那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则有明显的提高。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和教育,加强政府、社区、学校的联合组织,加强相关的投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刻苦锻炼。应从学生健康体魄对自身发展有益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终身体育的自愿性、自觉性,自愿性,提高健康发展意识。
(秦广智:内蒙古河套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