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in可理解输出假设对口语演讲教学的启示

2011-08-15 00:45:37刘雪琴
大家 2011年8期
关键词:二语口语学习者

刘雪琴

Swain可理解输出假设对口语演讲教学的启示

刘雪琴

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借助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通过英语演讲教学,强化输出实践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可理解性输出 口语教学 英语演讲课

我国大部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开口意识薄弱、口语表述困难、体态语匮乏,笔者认为在口语教学实践中,借助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重视语言输出,探索英语演讲的口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输出技能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Swain 可理解输出假设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开始进一步探讨语言输出在学习中的作用。Swain 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设明确地阐明了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他们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他指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完全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有效地产出可理解输出”。在论述这一假设中,Swain认为可理解输出可以从三方面促进二语习得,即它的三个功能:(1) 注意/触发功能;(2)假设论证功能;(3)元语言功能。在这三个功能中, 注意/触发功能尤其重要。学习者通过输出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问题, 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地分析;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 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因此,如果说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则是依赖它的注意功能。注意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一个必要条件。

日常口语和公众演讲同属二语习得的输出过程,然而这两种过程中的注意功能的发挥效果却相去甚远: 在日常口语中追求速度与连贯,从而言语倾向于重“量”而轻“质”; 而公众演讲属较高级的言语活动,其言语必然追求表达清晰、生动有力以及措辞严谨等质的高度,而数量不再是衡量好坏的尺度,因此“演讲”出来的内容往往重“质”而轻“量”。由此看来,同是输出的过程,注意功能在日常口语中受到时间的限制,却能在公众演讲的准备过程中发挥极致。既然注意功能是触发学习者分析语言形式的重要保障,那么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复用操练过程中,学习者完全可以有意让注意功能避开时间的限制,而使其回到演讲能力的操练中去充分发挥功效。

根据Swain 的可理解输出假设,学习者可以在演讲的预先准备过程中获得优势。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斟酌如何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述思想。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暂时“冻结” 要说出的信息,而对其充分加以推敲、 组织、修改,在充足的时间内凭其现有的语言功底,把语言发挥到最好。

二、重视输出作用的口语演讲教学模式

(一)改善可理解性输入,提高学习者的产出意识

根据注意功能,语言产出活动可以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因此,输出,依赖它的注意功能可以促进二语习得。产出意识与注意类似。心理学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注意有助于加深记忆。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产出意识,使他们注意到产出过程中的问题,将理解和产出结合起来,加深记忆。当然这只是语言输出,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出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所以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显示大量视听材料,名人演讲,学生课堂演说,竞赛演讲,条件好的学校还可采用摄像技术摄下学生的表现,全班一班观看成功的范例,评说赏析,寻求差距,提高自己。由于这些材料音像结合,输入形式多样化,趣味性强,比较醒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有效输入的目的,而学生本人能自动地参与其中,进行产出活动。

(二)创造课堂语言输出环境

由于外语学习缺乏一个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口头语言输出活动主要在课堂进行。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言的运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语言输出的环境,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可以是讨论、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不同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运用已获得的输入知识,形成输入与输出有机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意识地积极地应用他们的推理、推断等思维方法,激活其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自动化过程。

三、英语口语演讲教学的组织形式

综合考虑英语演讲课的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依据,在教学的具体组织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观摩

由于学生大多没有英语演讲的体会和经历,所以组织学生观摩演讲比赛是必要的。观摩的材料可以使用一些经典演讲音像资料;观摩时,引导学生体会重音、强弱读、吞音、连读、换气、断句、停顿等英语演讲用声特点;注意其身势语的使用,如视线、手势、面部表情等;注意演讲稿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逻辑发展,演讲功能差异;注意身势语、用声用气和演讲稿结合的问题。

(二)模仿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摩,可进入第二阶级:模仿。模仿应从朗读开始,要求学生看着原文,有表情地大声朗读,而后与范本尽可能一致;随后,要求学生脱稿,配上动作语言模仿,但模仿时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要背诵一些经典名句、范文等。

(三)英语演讲竞赛。

演讲竞赛是英语演讲课的最后一个阶段,目的是检查学生口语表达、文化交流等综合素质能力。一般是在学期末举行,以一个年级为一个层次,可以是命题演讲,也可以是即兴演讲。演讲竞赛创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培养了英语学习环境。

四、重视输出的口语演讲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演讲作为一种课堂活动引入语言教学改变了传统语言课堂三要素的关系(学生、教师和教材)。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团体的协作精神,一直处于积极、活泼的学习状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接受演讲任务后,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审视自我、确立题目、查找资料、组织材料、创作讲稿、学习新的知识和语言表现技巧等,才能登台演讲辩论。学生不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求知者。

(二)增加自信,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演讲教学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语言练习环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敢开口,敢于响亮地说英语。很多学生都害怕登台发言,更不用说用英语进行演讲。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重书本知识,忽视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不强。

五、结论

可理解输出假设明确地阐明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有助于促进其流利和准确地使用语言。在口语教学中借鉴这一理论,通过英语演讲教学,重视语言输出。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和谐宽松的语言输出环境,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兴趣;课后设计相应的语言输出任务,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训练,使他们在不断地验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新假设,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的过程中,逐渐练就自如运用语言进行流利、准确、得体的语言输出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管雪兰.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与高级英语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2005.

(刘雪琴: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二语口语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酒中的口语诗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8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学生天地(2017年10期)2017-05-17 05:50:44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口语对对碰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