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的主角
——图像漫谈

2011-08-15 00:45:37苟晓琛
大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字图像

苟晓琛

视觉传达的主角
——图像漫谈

苟晓琛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图像的作用地位迅速发展提高。文化信息的传播正在悄然从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进行转变。不论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是影视娱乐范围,甚至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化环境中,图像成为视觉信息传播主角的情况几乎无处不在,一场新的“信息媒体文化革命”已经全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认识和应对这个时代的来临。

图像 视觉传达 媒体 数字化图像

图像一直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生活中我们用眼睛来看世界,用脑子来想问题,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图像来传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以各种图像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也使得图像的地位、作用迅速提高和发展,图像无处不在,一跃而进入文化的中心,文化信息的传播正在悄然从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进行转变。这其中,图像不断地替代、表达、简化语言、文字概念的信息内容。一场新的“信息媒体文化革命”已经全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图像成为视觉信息传播主角的情况几乎无处不在,从纯文字的书籍到大量插图的图书,从企业文化宣传口号到VI形象设计,从文学名著到天马行空的虚拟影像特效……图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日常生活资源,成为我们文化的一种具象形式。很难想象,我们生活中的书籍、艺术、影视、网络等离开图像的主导传播方式,那会是什么样子?

一、文字与图像

文字可以用来交流和传达信息,但它也离不开形象作为基础。都说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图文并茂的书籍随处可见,文字业已沦为深化主题形象的图像的附属物。文字与图像的区别,在于图像是通过与现实上的相似来表达现实的,而文字则相对来说要武断得多,不必去追求这种相似。所以,图像可以表达出文字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容,图像更加接近人的感性欲望,更具情感的煽动性。各种图书杂志对版面空间的重视和对封面图像造型的考究以及对插图的追求,还有各种报纸更多地刊登摄影、漫画作品,这都显示着图像文化的急剧膨胀。在如今的校园当中,更是流行用大量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比较复杂、模糊的文字语言,如用桃心的图形来代替“爱”字,用伸出的食指和中指代表胜利。各种文字加图像的形式不仅出现在学生们的生活中,甚至出现在了试卷的作文里。即便在学术性的论文写作中,更多的图表以及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和课堂中对多媒体展示工具的使用,都说明图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视觉传播主导。图像已然在受众的覆盖面和受众的选择量上超越了文字,而传统的文字媒体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

二、艺术、设计与图像

人类对世界的感受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行的,所有事物的信息是以各种形式的形象为载体,通过感觉器官传达给人类大脑,形成了诸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形象类型。图像是人眼睛功能的实现,是一种造型,也是人按照美的思维来建造的。图像与人的历史同步,它的产生是人类从混沌的图腾意识形态迈向理性精神过程的产物。当图像的意义不再是为了神灵,而仅为自身存在的时候,图像艺术便产生了。

艺术设计作品中所表达的人们的思维,也潜在于民族文化深层意象中,它能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理活动转化成具象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艺术设计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一个门类学科,其成果既是艺术品又是图像产品。从艺术的角度看,图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表现形式;从产品角度说,图象则是设计产品的视觉表述。没有了图象,设计艺术就没有了思维的载体和表现的语言。图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指事性,它作为艺术设计思维的主要内容,给设计者提供了多种表现模式,不论什么模式,都是图象在各类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其本身永远是这各种设计活动当中的主角。

三、影视图像

图像的直观性、艺术性不仅得到传统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形式的支持,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得到摄影、电影、电视等媒介技术的扩展,如今已经成为公共交流、信息传达、娱乐消费最主要的对象。

自1839年,世界上第一张摄影照片诞生以后,世界几乎就是在照片所呈现的图像中得以改变。它带领人的眼睛,注视着世界每个角落。现如今,照片把大量存在的历史瞬间的图像组成了一个新的历史,给怀旧者留下记忆的空间。1896年在美国,电影首次献映于公众。随着电影的问世,人类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复制出一定时间中运动着的图像,可以任意编织只有在梦境和幻想中才存在的世界了。一时间,电影征服了全世界,创造了空前的社会及商业价值。随后产生的电视,更是通过电缆把连续运动的图像带进了千家万户。

影视中的图像形式使人类文化“重新”回到了视觉文化。大多影视内容是根据文学改编的,是虚构的,但通过逼真的图像画面,使得它比真实还更显得真实。人们陶醉在仿拟的环境、历史、服装、道具和人物营造的氛围中,就象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通过看影视剧而不是阅读来了解这些著作。影视图像在人们的视觉领域里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人们坐在电影院里和电视机前,不需要阅读文字说明,纯粹通过视觉图像来体验各种事件的发生。相比较之下,文字不足以说明图像画面表达的精神内容,它只是还不很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一种过渡性工具,较之于语言或类似语言的作品,影像的优势是无须争辩的。处于这个图像横行的年代,一时间所有的小说家都期待着影视导演的青睐,反过来电影也捧红了那些作家。影像无形中化作一股强大直观的传达力量,更是一股图像为文字壮胆的力量。

四、图像的数字化

20世纪末,电脑、互联网盛行于世,这便使得图像得到了升华般的传播能力,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和数量、以繁多的形式,传播并寄生在我们数字化生活空间当中。在如今流行的电子邮件中,一些文字符号已被图像化处理,比如用:〈 表达生气,用 :〉表达高兴,用:( 表达难受,用:)表达好心情等等,一时间抽象的符号获得了形象的造型。

还有大量活跃在显示器上的图形,产生的一堆各式各样的格式陡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格式也分别代表着不同属性类别的图像。数字化后的图像一般有两种存储方式,即位图和矢量图模式。位图是记录每一个象素的色值,再把这些象素点组合成一幅完整图像;而矢量图是保存、描述节点位置和曲线、颜色的算法。不论是位图还是矢量图,它们都有众多格式来支持自己,比如 .jpg .tiff .bmp .gif等都是位图的忠实成员;而像.cdr .max .ai .fla等都是不同矢量图形软件产生的专用格式。这些被英文字母所命名的图像,显然为自己增加了几许科技内涵的味道。

随着线路板集成规模的扩大,另一类数字化终端产品,手机的功能也在逐步壮大,其网络也不断拓宽。当人们刚还在为能随时随地交流声音和文字而狂喜时,图像的脸庞也正顺着空中不可见的网络,通过庞大的手机屏幕逼近每个人的面前,令我们措手不及,喜忧未知。这时,人们开始觉得自己在图像的传导中显得多么透明。满世界大街小巷、商店旅馆、餐厅车厢无所不在,无处不联网的数字摄像头,更是让我们自己变成了别人眼中无所遁形的图像。一时间,这种图像的传播力量又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质疑。面对这样一个未知的图像世界,和这样强大的传播能力,我们在其中该如何生存?

图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历史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绵绵相连,图像带给我们太多的含义。但处于这样一个目光纷繁,真假界限日趋模糊的日常世界中,当我们越来越受制于图像视觉物的诱惑,我们的理性是否会屈从欲望,而身陷图像的牢笼呢?

[1]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3]巴拉兹.《电影美学》,电影出版社,1979.

(苟晓琛: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文字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有趣的图像诗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