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代大学教育中的自由、创新与责任

2011-08-15 00:45:37黄冬冬冯布泽
大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王 晶 黄冬冬 冯布泽

浅谈代大学教育中的自由、创新与责任

王 晶 黄冬冬 冯布泽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自由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教育应建立在主体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让大学生有责任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自由 个性 创新 责任 大学生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是马克思的一句话,在我们为实施创新教育而苦苦求索之际,马克思的这一至理名言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成了创新教育的指路明灯。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本任务。责任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如何让学生拥有充分自由,发挥创新精神,同时又能形成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呢?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以便与教育界同仁共同商讨。

一、大学生的自由

大学生的自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的自主权,学习的选择权和思维人格的独立性。

所谓生活自主权,是指大学生不仅有了独立自主地生活的能力而且也有权在很大的程度上自主地选择生活的方式,模式等。也就是说,在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上,对父母,学校,社会等的依赖程度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生来说,要小的多,所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学习的选择权,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比如,大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对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对课程重视程度的选择等。

思维人格的独立性,是指人格的独立自主、个性化,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辩意识,带着批判的精神学习、工作和生活。例如,大学生有权而且应该批判地继承老师的观点,不能全部生硬地照搬照抄教师和书本的观点和主张。

二、大学生的创新

人的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而且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创新的激情和欲望是在自由与自觉的知识学习、知识探索中生发出来的;自由与自觉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学习自由体现着教育的本质,是造就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核心条件。

(一)选择学习

学习自由不仅在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选择,更重要的是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权,鼓励学生探索、质疑,自由发现真理,支持学生做出最适合自己本性的判断和设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证学生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问题意识

让学生心理自由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意识”是心理自由的表现。

(三)快乐创新

布鲁姆的心理抗拒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某一期间都有一套可供自己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可称为“自由行为”,当这种行为受到威胁或被取消时,个体就会体验到“心理抗拒”,就会设法去恢复行为自由。由此可见心理的安全和快乐是人的基本要求,在心理不快乐状态下任何创新都是不可能的。

三、 大学生的责任

对自己负责,主要体现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承担自己言行所造成的后果等,又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想、价值实现等行为负责。

对他人负责,是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人的存在和活动都将给别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对他人负责的观念,不能损人利己。

对社会负责,主要指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即作为社会角色的个体对自我角色职责的自责及自觉程度。一个大学生从他摄到注册取得正式学籍开始,就具有了“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具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他在注册时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为他作为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起始。主要体现在遵守和维护国家的法律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民族团结,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奋斗等。

四、大学生自由、创新与责任的关系

大学生的自由、创新与责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自由和责任就没有创新,没有无责任的自由也没有无自由的责任,自由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业是责任与自由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大学生之所以要履行一个大学生的责任,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大学生,有了大学生的能力和自由;而且只有有了自由,人才有了活力,才有了创新精神,才有了超越自身的原动力,才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履行自己的责任;其二,大学生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创新;其三,只有履行了责任,才能够为自由的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果不是“五四”爱国学生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出学堂,用鲜血点燃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熊熊烈火,那么今天的我们必然还是奴隶,甚至是奴隶的奴隶,因此只有每个大学生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国家才会有希望,民族才会有希望,进而大学生的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五、自由、创新与责任三者的统一

(一)在自由中创新

思维的自由对学学生来说主要应是学习的自由。思维的自由应集中表现为“问题”的自由,及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自由。李政道教授说:“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剑桥大学大哲学家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因为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这是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而在我们课堂上流行的则是严重的问题错位现象。提出问题的都是老师,而问题成堆的学生却表现为毫无问题的样子。学生不是依自身需要来学习,而找老师的提问来学习,在老师采取的“牛不喝水强摁头”的办法下,学生的创新意识荡然无存。

(二) 在责任中自由

尽管目前在校学生以学为主,但是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去认识未来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主力军的作用。“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是培养学生坚持做好份内应做之事。在学校学生首先以学为主,只有把学业搞好,才能谈得上未来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否则不但没有承担社会责任,反而成为社会的负担。必须做到集中精力学好理论知识,并紧密地与实践结合,不仅仅为了考试得高分,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为。二是加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意识培养,使其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加强。人对自我负责,即是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负责,其基本的要求就是珍惜生命,并追求有价值的生命。当代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受到宠爱,往往很多自己能做的事都有父母包办,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依赖的不良习惯,造成不但对父母没有责任,对他自己没有责任可言。三是加强学生长期坚持与家人联系的责任意识。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充分表达了远离家园的古代游子对父母的感激、思念之情以及对父母孝敬的责任意识。保持长期与家的联系,这是最平凡而又最考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途径。我们经常都听到许多家长抱怨子女与父母联系较少,原因就是一个责任意识淡薄。

王晋堂.创新精神与创新素质[N].光明日报,1999-1-6.

(王晶 黄冬冬 冯布泽: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启蒙(3-7岁)(2016年10期)2016-02-28 12:27:07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