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肖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版画系 北京市海淀区 100084)
中国传统的水印版画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审美变更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不仅是先人们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而且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影响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产生。
清代末期,国外先进的印刷术冲击了中国传统印刷术,西方现代文化的渗入侵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水印版画逐渐衰落。时代在变,我们的艺术观念也应该随其改变。中国水印版画是需要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原汁原味的保留其原有的形式和状态?还是结合时代,跟随审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发展下去?这是值得水印版画工作者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和当时当地的时代步伐相吻合的,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将传统的水印技艺注入新的血液和当下的艺术语境结合起来,并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才更有可能将其发扬光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木刻是一种做某用的工具,是不错的,但千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它之所以是工具,就因为它是艺术的缘故”。水印版画只有积极参与变革,才会有新的活力,才会形成一种再生的力量。
当传统形式与现代审美相碰撞、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相碰撞、文化与泛商品化相碰撞、文化带来的长治久安与经济带来的短期效益相碰撞、传统保守思想与文化进化论相碰撞,艺术所作的事情除了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以外,还增加了深层的文化意义,不仅对当下社会人类心灵进行探索、对古往今来的文化进行探索,还提出了应该借用怎样的形式发人深省,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由水、墨、毛笔和宣纸组成的“中国式”图像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沉淀,当人们如今再使用这些物质材料工具时,增加了这个沉淀的内容。中国传统水印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媒介,包含了中国水墨、古代碑帖和拓片对物象的痕迹作用。如何利用并丰富水印版画语言的表现力、拓宽对水印版画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及对其观念性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当代水印版画家们近年来探寻的最重要话题。
在这个重要的转型期必须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层面上,如何利用原有技法并结合其他版种创造新的技法,并且将观念表达和技术及本体建设联系起来;二是在观念上,如何让这种古老的媒介和当今社会下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的传达完美结合。仅有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技术而制作,没有观念支撑,没有内在意义,势必被淹没;仅有好的观念,但受技术和语言形式表现的束缚,观念就很难通过画面传达给观者。
传统水印版画语言具象而写实,多以复制传播为目的,再现社会生活;现代水印版画则以传统的挑战者姿态出现,以超前的态势立足艺术圈。水印版画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期,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更纯粹了绘画语言。当把版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印痕”确认为版画的特质以后,一些版画家尤其是年轻的版画家很长一段时间痴迷于纯化版画语言、精研特殊技艺而疏离生活、淡化主题。这一方面由于过度关注版画本体而使语义变得贫弱、由于过分强调个人体验而与当下社会隔绝;另一方面技艺更为精纯,扩大了版画语言的表现空间。
二是探索性、实验性更强。传统版画以传播、复制为目的,现代版画则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突破版画概念从内涵到外延的设定,转变传统的审美模式,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强调精神理念的表达。现代版画不再是简单的生活转述,而是深入到人类心灵深处,表达对更深层的精神情境或文化的思考。虽也在沟通大众关注现实并融入社会,但不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而是希望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时代予以当代水印版画更大的发展空间,或从技艺的拓展或从思想的传达上。从传统技艺着手,结合各种开放性思维,当代水印版画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惯性,让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间产生思想上的撞击,反而令观者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最当代的艺术源于传统,文化传统中最古老的核心部分是当代艺术探索中的灵感来源之一。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近几十年的水印版画的发展方向也是受社会各种艺术思潮影响的,从再现到表现再到各种各样的意识流。物质材料特性、工具特性、物理化学“质”的呈现性表现和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给水印版画带来新的活力。画面形式的新突破,版画的印痕特征被充分利用,形式的不断创新,新媒介的介入和利用,借用复数、纸本、印刷等版画特点,把“版”作为媒介等等这一切都突破了人们对原有版画概念的认识,将概念外延,使水印版画有了更广阔、更深远的发展空间,指向未来,充满活力,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