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

2011-08-15 00:47:00鞍山市群众艺术馆辽宁鞍山114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歌星高音流行歌曲

金 旭 (鞍山市群众艺术馆 辽宁鞍山 114000)

在中国,通俗歌曲领域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通俗歌曲的特点是自然,即有意识的发声调节只会破坏这种语言的自然和纯朴感情的直接表达,因而反对声乐方法;另一种则认为要唱好通俗歌曲就一定要学习美声唱法,否则唱出来的歌曲就不会有声质。而我认为这两种观点所围绕的中心在于如何理解“方法”二字。

先说第一种观点:学习方法就真的会损坏歌唱的自然行吗?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能产生:学习错误的方法或者学习不适合通俗歌曲所需要的方法。如果演唱通俗歌曲根本不需要学习方法,那么为什么在演唱的实践中,歌手唱出来的声音效果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为什么在遵循“自然”这个原则的前提下,有的人唱出来的声音富有“磁性”和“技巧”,而有的人却没有呢?也许有的人会反驳说:“演唱通俗歌曲的动听与否,主要是靠感觉,沙哑的音色照样可以成为歌星。”的确,演唱通俗歌曲的感觉比技巧更为重要。不过一个感觉相当好的通俗歌手,如果音域特别窄,或者由于喉咙紧,不会运用气息,想柔都柔不了,想表达力度的时候又力不从心,那么满腔的柔情、激情就无法让听众充分地“感觉”到。特别是在通俗歌曲蓬勃发展的今天,只有一个八度的歌曲已经很少见了,个别没有高音的歌手往往有相应的低音来弥补,像徐小凤、梅艳芳、蔡琴等就是如此,她们在有低音的同时,又具有像杰德尼•休斯顿那样的高音的话,无疑地,她们的表现力会更强,成就会更大。杰德尼•休斯顿的音域如此的宽,难道能完全说是由于个人天赋吗?谁都不能否认她的演唱技巧和能力,这就是拥有一个好方法的体现。另外,这种观点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了用来释放歌唱者的嗓子,挖掘歌唱者的潜能,使歌唱者能具有更大的表现力,使那些唱起来还不够自然的歌手能在演唱时发挥得更“自然”。因此,一定要把“用自然声区唱歌”和“唱出来的歌要让人们听起来自然”区分开来,具体地说,就是不要把说话的自然和唱歌的自然混淆在一起。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俗歌曲本身没有方法可言,所以提出要唱好流行歌曲,就一定要学好美声方法的建议。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的:只有美声唱法才称得上是方法,这显然是对“方法”二字的曲解,的确,美声唱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理论和各种生理的剖析,通俗歌曲则暂时还没有,但这不能证明演唱通俗歌曲就没有方法,任何歌唱艺术者随它从昨天生成发展过来的历史。“蓝调”音乐从诞生到今天大概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了,它是美国今天摇滚乐部分乡村音乐、爵士乐等许多流行音乐的鼻祖,然而今天已经没有人确切知道第一位“蓝调”演唱家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用吉他弹唱这些歌曲的,人们只知道,它诞生在当年美国南方乡下的黑人奴隶之中。“蓝调”歌曲通常由一个人抱着吉他边弹边唱,这种形式会使人马上联想起中世纪欧洲的“游唱歌手”自己编曲、自己弹唱,可以任意地在歌曲中加入花腔,变换花腔。这和美国今天的流行歌曲现象十分相似,在“游唱歌手”的时代关于歌唱方法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我们难道能说那个时代的“游唱歌手”都没有方法吗?

所以说,认为通俗歌曲没有方法的人大多是对流行歌曲缺乏了解所致。通俗歌曲有它自己的唱法要求,只是缺乏“有心人”对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不论何种演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牵涉到能力和技巧两方面,也就自然出现“方法”问题。就以一向朴素自然著称的美国歌曲来说,上世纪90年代起也开始结合“布鲁斯”和“软摇滚”,在唱法上也开始注重修饰,不再像原来那样“土气”了。这种情况其实早在肯尼、罗志斯、桃李帕顿的唱法上就已经有所体现了。因此我认为:“自然”不等于不要方法,甚至可以说,对于很多歌唱爱好者来说,“自然”正是要靠方法才能得到的。

方法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性质会有很大不同,有些人不需要通过拜师学习,就能模仿各种歌星的声音,甚至可以学得惟妙惟肖。女生较低突出的反映在真假声断裂上,男生则反映在高音上不去。对于前者来说,的确不一定要学什么方法,因为高度的模仿能力也意味着他(她)在运用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可能完全是不自觉的。对于后者来说方法往往决定着他(她)们的歌唱命运;方法之所以值得研究不正是因为它的使命就是让没有高音的人有高音,使真假声“打架”的人能不再打架,让无力度的增加力度,使声音僵硬的人富有弹性,以及能让钢不能柔或反过来的人做到刚柔并举吗。所以说,从生理物理的角度来看待通俗歌曲的方法问题就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它和理解它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四五十的爵士乐唱法中,几乎是大多数人运用真声和边缘振动的唱法。大家所熟悉的“猫王”在演唱《LOVE ME TENDER》这首歌曲时,也能过得也是这种唱法。它的特点是:音色深沉宽厚而柔和典雅,“猫王”被称为是划时代的歌手,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他掌握着两种唱法,在他刚劲有力的演唱时,他并不用深沉柔和的唱法,而使用了声带局部振动的方法,这种唱法大大扩展了歌手的音域和力度,它把流行歌曲声乐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天几乎绝大多数的摇滚歌星都使用了这种唱法,这种缩短声带的技巧不仅使许多歌星大大扩展了高音,也在不少歌星身上体现为一种沙哑的音色,像盲人歌星“斯蒂夫旺达”“麦克•波顿”使用的就是这种技巧。有些歌迷不知道沙哑声音的缘由,盲目地用卡紧喉咙正常震动的方法来演唱,结果弄巧成拙的把嗓子给弄坏了。

在当今通俗声乐技巧中,能同时掌握两种唱法的歌星已相当普遍,他们在演唱劲歌时使用声带局部震动的技巧,在演唱抒情歌曲时又用声带边缘振动的技巧,使人声的变换技术控制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有些人认为:查得尼•保斯顿的技巧是掌握了真假声的变换。其实不然,真假声是若人的生理技能根本无法使之统一起来的,只有混声才具有这种性能。台湾的赵传和张雨生两位歌星最能说明这种性能了。赵传的高音刚劲明亮,但听起来比较吃力,是因为他不会运用声带边缘震动的方法来演唱高音。林忆莲在演唱方法上的突破正是由于她找到了这种声带变换的控制技巧,使她的高音区能刚能柔、能强能弱。欧美歌星在声乐技巧上大大领先于港台歌星,不仅体现在气息支持坚实的声带关闭上,主要还是靠在声带的控制上,高音区的音量、音色控制最能说明一个歌星的演唱水平,这一点也和传说美声的基本标准则相同。

通俗歌曲的演唱唱法虽不像美声那样规格化、讲究歌唱个性和特色,但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歌唱演员演唱后,水平的高低往往就相差很大,原因则一部分是感觉,一部分是方法,二者的关系当然不应该是对立的,因为只有正确的唱法才能充分表达出演唱者的内心感受。“方法”二字就不应该理解为有意识拜师的才算有方法。在当今通俗歌曲的领域内,有师不一定得“法”;无师不一定“无法”。方法不论自觉或不自觉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何种演唱艺术,方法总是先产生于不自觉的实践经过有心人归纳总结,才最终成为自觉、理论化的东西。

猜你喜欢
歌星高音流行歌曲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2
都有前途
令人瞩目的歌星
万达大歌星80多家门店本月将全部关门
中国连锁(2015年8期)2015-05-30 10:48:04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
电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