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2011-08-15 00:47念丽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曲靖65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裁民歌旋律

念丽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王飞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曲靖 655000)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念丽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王飞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由于生活方式、思想情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差异,民族语言的音调特点以及表情达意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于是就形成了各民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同时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姿多彩的本民族音乐文化:不同的音乐观成就各异的音乐体裁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犹如一朵芬芳的茉莉,艳丽多姿。

民歌;地域差异;风格特点

一、民歌的体裁

体裁即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体裁的划分有大小不同的范围。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是最大范围的文艺作品体裁类别;歌曲、小说、独幕剧、雕刻等则是较小范围的体裁类别。音乐作品的体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如可根据表达乐思所用的工具(媒介)分为声乐作品、器乐作品;根据作品的性质和结构分为进行曲、叙事曲、夜曲、组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各种音乐体裁都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们的形成与发展要在一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完成。

汉族民间音乐一般依据表演形式分为五大类,即民间歌曲、器乐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裁体与此基本一致,但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又有各自的特点。如维吾尔族“木卡姆”既包括器乐音乐(穷拉克曼和达斯坦中的玛热古里),又包括说唱音乐达斯坦,同时还有载歌载舞的部分(麦西热普)。藏族的“鲁谐”,从五大类分类法的观点看,不仅包括民间歌曲,也含有歌舞音乐。在对每一个具体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体裁分类时,应依据其现实状况,结合该民族的音乐观和传统分类概念,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制定相应的体裁分类标准。

我国民歌体裁很多,如西北的信天游,它又叫“顺天游”“小曲子”,是西北的劳动者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和劳动时,用来打消寂寞,顺乎自然地唱出的小曲,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劳动号子,它又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和船渔号子,它是产生运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劳动的作用,尤其是集体协作较强的劳动;小调,又叫小曲、小令,多用于劳动闲暇,风俗节日和集会时演唱,它形式规整,旋律性强,易于流传。还有藏族的箭歌、酒歌、田歌、情歌、时调等等数不胜数。

按地理环境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北方和西北高原的民歌体裁。南方的民歌细腻委婉、曲调悠扬柔和,如久久传唱的湖南民歌《浏阳河》;北方的民歌粗犷奔放、旋律刚劲流畅,如山东民歌《包愣调》。西北高原山歌高亢明亮,音域宽广,比如王宏伟的《西部放歌》。

二、民歌的风格

把握住各体裁中歌曲的风格,对演唱一首民歌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各民族各地区语言、风俗不同,其歌曲的风格、特征是不同的,也是不能互相替代的。陕北民歌较为丰富,它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格,深受人民的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它是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非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婉转,其感情豪放率直又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演唱者要根据不同歌曲的特点,或声音平直高亢,或感情细致、声音委婉。而江南民歌则不同,江南民歌包括长江下游,沿长江地区各省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文人层出不穷,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悠扬、含蓄的风格,和北方的粗犷嘹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江苏的民歌《采茶歌》更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细腻委婉、悠扬柔和,久久传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湖南民歌《浏阳河》;北方的民歌粗犷奔放、旋律刚劲流畅,如山东民歌《包愣调》。西北高原山歌高亢明亮,音域宽广,比如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四川、湖南民歌这一带的民歌主要以劳动号子为主,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它们的土地上流过。这两地区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演唱时要注意真假声的运用,高声区音高多用假声。要唱好湖南、四川民歌,好的嗓音条件和较高的演唱技巧也是不可少的。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而蒙古族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乐句气息较长,较为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比较有代表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坛新秀齐峰演唱的《草原恋》等等,都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藏族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质朴、高亢、清脆、嘹亮,深受大家的喜爱,如脍炙人口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这个地区,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新疆人民能歌善舞,有的节奏欢快,使人感觉到舞蹈的韵味,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而另一类则是抒情性的,旋律婉转悠扬,善于表达感情,如《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十分鲜明地显示了各自的民族个性,表现了不同民族语言的声音情态。正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域跨度大,历史文化悠久,民族众多,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才如此之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主要传唱的有江苏、河北、东北版本。由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思想情感的差异,民族语言的音调特点以及表情达意等地不同,形成了各地区民族歌曲的风格特点;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河北的《茉莉花》旋律起伏大些,色彩明亮些,曲调更具叙述性质。但从北方民歌的角度看,河北的《茉》因速度缓慢,大调五声音阶的级进进行、曲调中五次出现的小二度音程而显得相当柔媚和细腻。旋律起伏较大,明亮、具北方小调的特点;由于唱词为张生与莺莺的故事,音乐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有机结合,曲调既有说唱风味有动听,节奏既从容舒展又轻盈跳动,民歌的意境得到了有力的渲染。

东北的《茉》在旋律上与河北的《茉》关系比江苏的《茉》更接近,但曲调比河北的《茉》平直、朴实、跳进多、幅度大,因而显得棱角也大些,没那么细致;最后拖腔的旋律骨干音与河北《茉》的拖腔完全一致,但风格不同,有东北人豪迈、直爽、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黑龙江的《茉》是由男歌手演唱的民歌,与女歌手的演唱相比,显得别致而干净利落,富有层次感,纯朴稳重中含有轻巧优美、含蓄中洋溢着热情。歌曲旋律简练朴实而诙谐幽默,速度徐缓,抒情中具有热情开朗的性质,起句的衬词与结束句的衬腔首尾呼应对答,颇有特色;曲调棱角分明,柔中有刚、起伏自然,把人们热爱茉莉花的喜悦之情表现得十分真切。

《茉莉花》现在已经代表中国民歌走向世界《茉莉花》现在已经代表中国民歌走向世界,她曾多次代表中国的声音回响在世界人的耳畔,“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她”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了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中国民歌不断走向世界,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1]史维生.《原生态民歌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保护与传承》.《人民音乐》2007年第3期

[2]樊祖荫《.由原生态民歌引发的思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刘晓真《.专家谈原生态民歌》《.艺术评论》2004年第7期.

[4]黄允箴《.撞击与转型— —论原生态民歌传播主体的萎缩》《.音乐艺术》,2006年3期.

[5]杨民康《.“原形态”与“原生态”民间音乐辨析— —兼谈为音乐文化遗产的变异过程跟踪立档》《.音乐研究》,2006年第1期.

[6]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①参见杨萌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第三页

[7]查子明.《音乐探索》.四川: 四川探索杂志社,《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之我见》《.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第 1 期.

[8]李汉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学概论》.云南: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第 1 版.

猜你喜欢
体裁民歌旋律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给你的信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7月,盛夏的旋律
体裁好
穿花衣 唱民歌
大地的旋律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