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特点

2011-08-15 00:47郭维阳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陵墓实用性雕刻

郭维阳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浅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特点

郭维阳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雕塑产生的文化内涵,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上。传统雕塑的特点包括雕塑的绘画性、实用性、写意性等。

传统雕塑;文化内涵;陵墓雕塑;佛教雕塑;绘画性;实用性;意象性

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艺术作为文化的子系统,同样面临这样的态势。而如何在世界文化之中保持民族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雕塑艺术,则更加强调运用传统雕塑因素,这已形成一种共识。本文将对传统雕塑艺术特点展开讨论。在此之前,先对传统雕塑做一简单阐述。

所谓传统雕塑是一个民族以自己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性格为内核,以雕塑这种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载体,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中国的传统雕塑的产生受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主要体现在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上。

中国陵墓雕塑产生于商周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秦汉时期走向成熟,到了盛唐达到鼎盛时期,其艺术性和规模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陵墓艺术既是一种浓缩中国伦理意识、道德观念、人生观与宇宙观的人生艺术,也是一种集建筑、园林、雕刻和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由陵墓艺术构成的雕塑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体,也是东汉以后与佛教雕刻并行发展的中国古代两大雕塑体系之一。佛教雕塑的产生可以追朔到两千年前的东汉。随着佛教艺术的传入,中国古代雕塑吸收了印度键陀罗及和秣菟罗的造型因素,其间融汇了本土文化精神,并最终汉化成了中国佛教雕刻艺术。

传统雕塑的艺术特点包括雕塑的绘画性,实用性,写意性等。“如果说西方的雕塑在古罗马之后形成与绘画分离的形式,而中国雕塑始终没有将绘画和雕塑严格的分离开来。”[1]中国雕塑源于绘画,而西方绘画源与雕塑。早在彩陶时代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塑造形体,绘以图案,被称为“塑形绘质”。古代陶佣的初始目地是取代殉葬,在本质上追求写真的概念,所以绘塑一体是中国古代雕塑追求写真的具体表现手段。以后发展的妆銮具体就是在塑造好的形体上绘以颜色,涂以金漆,使之更鲜明,生动逼真,以此来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秦代兵佣均有妆銮,使佣像栩栩如生,增添了艺术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仍然采用妆銮的手法。如无锡泥塑阿福,深受群众喜爱。中国的雕塑以线条为基础,这不单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是在这种形式中表达出人的种种主观境界,依靠线条的流动转折表达出一种提炼创造出的美感。另外从雕塑制造者的社会地位来看,处在社会的底层,属于劳动人民。而绘画者则是画师,宫廷雇佣者。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介入,更使绘画成为中国艺术的主流,其艺术精神和表现气质更成为社会典范,其艺术追求自然而然的成为公认的艺术标准。泥塑艺术家不得不接受着一事实,主动的将这种艺术价值取向灌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所以,传统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这一显著特征。

中国传统雕塑的实用性从传统雕塑的产生来看,最早是用于种族祭祀等活动。作为种族及原始宗教的图腾而存在,其目的是服务与以上这些活动,所以从其产生来看就属于从属地位。反映的是远古先民对世界的认识状态。而古陶器青铜器玉器这些礼器上的装饰雕刻则突出了早期人类的审美意味。还有陵墓雕塑,秦皇兵佣及汉唐佣均是殉葬取代品。佛教雕塑除了是东西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有教化人伦间接服务于政治的社会功能,甚至包括鲜有的纪念雕塑霍去病墓前石像也都突出艺术服务与社会的教化功能。这些传统雕塑除了高超的艺术价值及表现性以外,其实用性也是他们的重要的共同特征。可见在传统雕塑中实用功能占主导地位。

中国传统雕塑的实用性其作用可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化作用、审美作用三者以认识教化为先,最终达到审美需求,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是通过对作品的审美而实现的。

传统雕塑的意象性。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物化与外,意存其内”。强调的是超脱现实,但又不背离现实的言外之意。我们知道“意象是审美主客体相契合,相统一的产物”[2]对这种强烈的精神意境的追求,必然导致在该精神熏陶下的传统雕塑具有极强的意象性。霍去病墓前石刻因物象形,利用石材自身的态势,稍加雕琢,形象便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雕塑的最高境界,既寓情与物,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大有中国功夫中“四两拨千斤”的妙处。所以也成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典范之作。武威汉马全身之力使与一足,无论是构图的完美还是马踏云霄的气质,这种轻灵与厚重,大气与精致的完美搭配,均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辩思维。这种东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文化精神,这种超然与外的表现是一种巧,也体现了古代雕塑家的艺术智慧。可见,意境是美的源泉。“意境不仅局限与艺术,还是中国心灵的境界,换句话说,意境凝聚了中国的艺术经验又呈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3]

在感受前人艺术技艺精湛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前人的智慧对当代艺术的启发作用,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1]胥建国著.精神与情赶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年.308页.

[2]陈德礼著.中国审美心理论纲.人生境界与生命美学.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年.128页.

[3]宗白华.胡继华著.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北京.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5页.

猜你喜欢
陵墓实用性雕刻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金字塔不都是陵墓
雕刻时光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微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