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写生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011-08-15 00:47李亚南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画者素描局部

李亚南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素描写生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李亚南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在以往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美术高考无疑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很多学生在考前接受应试性的培训,盲目的学习技法、套路,丧失了对绘画本质性东西的认识,出现了不少问题,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很难走上正轨。这些问题普遍体现在素描写生中学术对整体的把握,对深入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写实素描“细”的理解上。这些问题影响了很多学生,甚至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也未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写生;素描;问题

在当今中国的美术高考中,应试现象越来越普遍,美术考生考前几个月学生拼命地学习应试套路和技法。尤其是多年固定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将一些高中的美术教育引入了“重技能轻思维的误区”,导致了很多学生走了很多弯路,丧失了对绘画本质性东西的认识,出现了不少问题,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很难走上正轨。笔者主要从三方面论述在素描写生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首先,要注重整体意识的培养。整体意识贯穿于作画过程的始终,从起稿到深入直到作品的完成,都处于主导地位。对形体的整体特征、整体效果、整体美、整体气质、趣味、意境、气韵等的感受能力、判断能力、把握能力和表现能力都体现出画家的一种整体意识素质。整体有两层含义,即观念上的整体和操作上的整体(整体方法或步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观念上的整体是操作上整体的前提和先导,而后者则是前者的深化和验证,是前者实现的基础。

一幅作品的成败,整体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观察客观物象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对象整体的形状和整体感觉,在深入的过程中要整体进行,不要死盯着局部画,否则画面会出现灰、花等毛病,甚至支离破碎,这样的作品是谈不上美感的。这种整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技法的训练和学习都应以整体意识的强化为前提,否则技法很可能变成死板、琐碎、缺乏感情色彩和乏味的东西。把握好整体首先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由局部构成,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它们是辨证统一关系。在没有整体特征的情况下,局部特征即使再准确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局部特征失调,也会影响整体形象。任何形象的根本特征首先来自它的整体和全貌,局部特征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比如在画一幅肖像素描时,我们首先要注意模特头部的基本形,是偏长的,是偏短的,还是偏圆的以及方的等,这样在我们脑海中就有了模特整体的特征,进而把握住模特的局部特征,逐渐在深入中充实整体特征。如果把握不住整体特征,即使局部再象模特也是毫无意义,因为我们要的是整体特征的贴切,而不是只要一只眼睛或一个鼻子等,正如安格尔所说:“塑造人物不要只抠细部,要同时兼顾全局,正如人们所正确指出的画的是整体。”拿一幅色彩作品来说,我们要的是整体的色彩效果和气氛,而不是局部的某一块颜色,没有整体色调的色彩作品,哪怕局部颜色再漂亮也是毫无价值可言,显然这样的作品是失败的。对于一幅绘画作品来说,我们首先要注意局部的刻画和整体效果的完美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尤其不能只顾局部效果的表现而忽略整体效果的完美。例如有的素描其背景画得十分充分、完整、细致,而主体形象却显得软弱无力或不够充分,若减弱背景的刻画,效果会更好一些。又如,有的素描把人物的服装画得很具体,质感也很强,人物面部形象却不够深入,缺乏分量,若减弱服装的刻画程度,效果也会更好。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缺乏整体意识的缘故。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可以改善整体意识,但整体意识的培养和加强还有赖于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由于观察的正确、深刻,画者能把客观形象画得准确、细致,但这不一定意味着画者的整体意识一定很强。整体意识并非只靠单纯的直观和一丝不苟的平铺直叙的表现所能取得和体现的。

在素描学习的高级阶段,画者的整体意识在作画之前以及作画的始终都应处于主导地位。素描的内容、形式、效果、风格等等,应在整体意识的支配下热情奔放地呈现于画面之上。这时画者所追求的已不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而是感觉上的准确与生动。对于造型艺术来说,感觉上的准确与生动是艺术表现的最佳境界。

其次,正确看待深入。深入的过程是逐渐完善客观物象的过程,充分表达出画者对象感受的过程,它是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它不是一个终结的点,而是一个接近接近再接近的过程。深入首先要整体着眼,然后局部刻画,我们要把对象带给我们的感受画足画到位。它不是照抄对象,往画面上一遍遍的加调子,这样的画面很容易画的越来越黑(这是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但是好多画了很多年画的人不理解深入是怎么回事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正确的深入应该是找对比,找变化,完善客观对象,之所以它不是一个终结的点,是因为光线始终在变,对象的状态始终在变,同时绘画主体的感觉也在变,所以不可能真正把一幅画画完,只是在保持整体的前提下相对的完整。例如,我们画一幅写实素描头像,深入时我们要把对象的形体空间做的越来越充分,形象越来越完善,把明暗层次拉开,亮部和暗部的灰颜色变化找出来(尤其是亮部灰颜色的变化),亮部的高光区分开,脸上横向和纵向的灰颜色变化找充分(当然要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处理画面)。在另一层面上我们还要把模特脸的局部之间的质感区别开,把模特的感觉画的越来越贴切(做到这一点一定要仔细的观察模特,注意每一个小细节的变化,例如眼皮的弧度,眼角、嘴角、鼻孔等),只有这样才能画出一幅生动的全因素素描。同时深入的过程又是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当然培养这种深入的能力也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和量的积累。

在另一个层面,从哲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深入的过程是辩证法中矛盾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结合的过程,是这两种规律促使主体进行深入的,由于我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所以只能浅层解释它们的作用。例如当我们在画面上画第一笔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整张白纸的和谐,这就促使我们去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所做的是要给这张纸创造另一种和谐,这种和谐就是一幅完成的画,我们是不断的制造着矛盾,促使我们不断地去解决它。在刚开始画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是对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绘画主体感觉的变化,会发现刚开始画的形象不太符合自己的感觉,这就促使我们去调整它,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去调整它,让它符合自己的感觉,这样在深入过程中就经历了从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矛盾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深入的完整只是相对的完整,深入是一个接近接近再接近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调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结的点。

最后,正确理解写实素描的“细”。素描画的细不细不等于调子涂的细不细,他的精到和细致在于绘画主体对客体的对比关系做的到位不到位,形象刻画得贴切不贴切,感受表达的充分不充分。在我大学期间,很多学生认为调子排的匀一些,磨的光滑一些就是细,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只看到了表面,没有把握住一幅好画本质的东西,如果我们这样欣赏一幅素描作品的话,那么眼光和普通人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应该用艺术家的眼光来欣赏作品,去发现作品本质的东西,有品位有讲究的东西。一幅刻画得比较精到的素描作品是对比关系和感受做得比较充分的作品,包括灰颜色的丰富性,质感的对比,虚实强弱的对比等等。这和调子上的细不细是没有本质上的关系的,调子涂的再细,如果没有这些对比关系也只是照抄对象的乱涂。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眼光的提高是有必要的,对于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要想画出好作品,必须要会欣赏好的作品,要知道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哪些东西是美的,哪些东西是有讲究的等,归根结底是要知道什么样的画是一幅好画,否则就算画出好东西,我们也不会注意到它,好画反而会被我们无知的掩盖掉或去除。

素描是一门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的学习内容和一套严格的作画方法,我们务必认真对待。“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先辈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获得成功的经验之说。我们应正确对待素描写生中的各种问题,练好本领,为美术创作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使自己的艺术道路走的更加久远。

李亚男(1984.11—),男,汉族。山东菏泽人,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0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画者素描局部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武汉素描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丁学军作品
撕画
凡·高的早期素描
美丑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