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恒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视阈下的思想政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黄雅恒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理应秉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俱进,自我批判,自我修复的精神,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目前,众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几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变化了的时代特征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回应时代发展的难题,升华时代精神,创新发展理论。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马克思主义善于吸收时代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身,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我,破解时代的难题,引领时代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指导时代的发展,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理论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自我创新和革新,回应时代发展的难题。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应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社会实践,回应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定秉承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保持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和时代的发展同行。
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情、国情、世情都在发生着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秉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精神,把自身的建设和时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是每个时代党的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中去。
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果一味的不求发展创新,局限在过去的旧的教学思维中,脱离实际,脱离现实地光讲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收到实际效果,就不能完成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高针对性吸引力,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新的考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如何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教育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如何在新旧体制的转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面对的重点和难题,这些都需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各级理论教育的领导体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求有特殊的话语体系,教师切不可把教育内容庸俗化、教学方式低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会使学生误读党的理论和国家政策,甚至会对意识形态或指导思想产生怀疑。
受教育的主体性在不断增强,单一的接受型教育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单纯的灌输格局。作为教师,要坚持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教育三者相统一,实现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实现教师灌输向互动学习转变,由单一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转变,由传统的应试型考试方式向以提升理论水平为目的的灵活型考查方式转变。
传统型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所获取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成为有效的载体推动和促进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影像资料,增强课堂的活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办专题网站,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当前党的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和老师敞开心扉,以诚相对,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常常摆脱不了直线思维和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带有经验型的色彩。现代社会,社会的复杂程度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该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步走向科学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建设,到教育目标确立,教育内容的制定,到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都需要制定科学的方案,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日趋科学化。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接受的必修课。
要想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奋发向上的思想,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必须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大学生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必要的参观,调查,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传统的课堂通常都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效果不如人意。开展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发展自己看法,也可以提前让学生在课下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相关材料,让他们谈体会,谈困惑,形成一种互动式双向交流的学习氛围。
[1]刘先春,吴阳松.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理论导刊,2010.1.
[2]林世华,刘杰.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J].改革与开放,2010.9.
[3]赵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实质. [J].创新,2010.3.
责任编辑:马 滨
(黄雅恒: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