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原与“三勤”“三化”

2011-08-15 00:42:58滕久明
红岩春秋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统区南方局党组织

文◎滕久明

孔原与“三勤”“三化”

文◎滕久明

孔原在南方局的3年多特别是在担任南方局组织部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是国民党顽固派在国统区加重白色恐怖,国统区党的组织处境日益艰险的非常时期,也是南方局贯彻中央方针,形成“三勤”“三化”工作策略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中央的要求,巩固国统区党的工作,孔原结合党在国统区的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分析,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灵活的斗争策略和工作方式,并细致耐心地开展工作,为南方局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从而开拓国统区党建工作新局面作出了贡献。

智慧贡献 “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的有效实践

1939年以后,国民党抗日态度日趋消极,而对人民抗日运动的限制则日益加强,顽固派的反共活动更是日益加剧。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巩固党的组织和审查干部、肃清内奸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提高警惕,加强巩固党的组织,时刻戒备反共投降分子的破坏。成都“抢米事件”发生后不久,毛泽东在1940年5月4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东南局的《放手发展抗日力量 抵抗反共顽固派进攻》指示中提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方针,则和战争区域、敌后区域不同。在那里,是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其与顽固派斗争的策略,是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利用国民党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命令和社会习惯所许可的范围稳扎稳打地进行斗争和积蓄力量”。这一指示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这也是抗战中期以后中共中央对党在国统区基本工作方针的一次最全面的表述,成为南方局领导国统区党的工作指南。

十六字方针,即要求国统区的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孔原早年曾在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又到华北参加领导过北方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到重庆后又任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对于地下斗争十分熟悉。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策略。

在思想上,孔原非常强调加强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阶级教育与党的教育。他十分重视对党员进行革命气节教育,经常给大家讲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事迹,还专门翻译了《季米特洛夫传》,撰写《伟大的楷模》、《反法西斯的旗帜》等文章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详细介绍了季米特洛夫“大无畏的英勇和刚毅的精神,为党、为主义、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高超的斗争艺术,并号召大家向季米特洛夫学习,在严酷的斗争中经受考验,夺取胜利。当时,南方局组织部为使党员认识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阶级斗争、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正确关系,纠正各种“左”的或右的不正确观点,要求县级以上干部坚持自学马列著作,并通过《群众》周刊号召广大党员“要在巨浪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正确理解四周的环境,不迷惑运动的方向和前途。只有学好革命理论,才能运用好革命理论”。遵照这一指示,各地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马列著作,利用紧张工作之余,结合斗争实际刻苦学习,提高觉悟,从思想上巩固了党组织。

在政治上,孔原非常重视干部审查和肃清工作。他在1940年6月5日南方局常委会上指出:党在国统区的组织建设工作务必坚决执行中央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并切实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他提出应将南方局所属各省委、省工委、特委的负责人调来红岩,分别听取工作汇报,给予明确指示。在1940年10月9日南方局常委会上,孔原进一步强调,我们总的方针仍然是埋头苦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党组织要以一切方法转入地下,要继续审查、调动配备好可靠的干部,撤退暴露的干部。巩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除了肃清内奸,还要打入社会。党员要真正融入群众之中,党的群众工作要广泛扩大到许多合法的团体中去,党员要利用各种公开合法的关系开展工作,组织群众。为此,南方局将各省委、特委负责人先后召到重庆,与他们进行个别谈话,要求他们按照中央指示,一级审查一级,彻底地审查干部和开展肃清内奸的工作。同时,还要求在党内进行深入的反内奸教育,充分认识党组织能否存在决定于能否肃清内奸,否则将遭到大部以至全部破坏。各省委、特委根据南方局的指示,先后认真地进行了审查干部和肃清内奸的工作。

皖南事变后,各地的反共活动加剧,先后发生了中共贵州省工委、中共鄂西特委遭受严重破坏,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八路军驻广东韶关办事处被迫封闭、撤销,党的负责人和大批党员被杀害、遭逮捕等事件。1941年4月7日,国民政府社会部发出训令:规定“以后一切文件上关于某党(即共产党)应一律改称为奸党,以正视听!”

情势紧迫。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为了准备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更大破坏,孔原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及时部署应变对策,采取了紧急撤退、转移和疏散干部的组织措施。根据“宁缺勿暴(露)”、“宁少勿多”、“宁断勿联”、“宁舍勿恋”的原则,对各地已暴露和有被捕危险的党员干部,或撤回南方局重新分配工作,或在省内组织之间对调以利隐蔽,或疏散到不为国民党特务所注意的较为偏僻的地区扎根埋伏,或送到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并提拔新干部,代替已暴露的干部。同时,针对皖南事变后更加复杂的政治环境,孔原也在思考,处在地下状态的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在1941年4月至5月的南方局常委会上,孔原指出,应该使党员在理论上、思想上认识中央政策的正确性、重要性和贯彻的迫切性,要从政治上来保障组织上的巩固和任务的执行,要使干部党员痛下决心做长期埋伏的工作。他还提出,党员要职业化,要使党员认识他的职业即是做党的工作的一种方式,认识职业环境即是他的工作环境,要在职业上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技术素质,要注意对职业党员进行教育,党员要牢记使命独立开展工作而不是依靠组织的介绍。要使党员社会化,不仅不脱离社会而且要深入社会。在1942年1月的会上,孔原特别对支部在隐蔽时期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论述,他指出,支部把公开的硬斗硬的方式作为中心工作是不对的,交朋友是支部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好的经验,更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

孔原的上述意见和行之有效的实践,得到了周恩来的赞赏。正是在汇聚孔原等南方局领导成员的集体智慧和结合国统区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贯彻中央隐蔽精干“十六字”方针的“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工作策略。简而释之,“勤学”,即学生党员要努力学好功课,争取优异成绩;“勤业”,即要依靠自己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找到合法社会职业,广泛进入地方保甲、教育、军事、经济等单位和团体,努力搞好本职业务,而且衣着发式和言谈举止都要同本身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相称,取得上级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勤交友”是“勤学”和“勤业”的落脚点,即所有党员都要广泛联系群众,广交朋友,努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积蓄力量。而这些工作都是以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方式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同时又把群众的要求反映到党内,使党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党。

细致工作 “三勤”“三化”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

在贯彻“三勤”“三化”这一策略的过程中,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开展工作。在学校,他们通过同学会、同乡会、基督教等公开、合法组织,利用迎新送旧、家庭访问等方式深入群众,广交朋友;在工厂,他们通过劳协、新运妇指会等合法团体,举办工人识字班、福利社团结工人,依靠工人;在军政机关,他们通过广交朋友,调查研究,开展统战和情报工作。在1941年后的3年多时间里,由于南方局所属党组织坚决实行“三勤”“三化”,坚持了抗战,隐蔽了精干,积蓄了力量,争取了人心,渡过了难关,使隐蔽时期国统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增强了战斗力,成为摧不垮、打不散的战斗堡垒,从而为抗战后期党组织的发展、民主运动兴起作了组织力量上的积蓄。

“三勤”“三化”取得伟大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孔原同志的智慧贡献,也离不开他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此,曾与之共事的重庆日报社老党员贾唯英同志深有感触,她向笔者谈起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贾唯英曾是当年南方局领导下的一名普通党员。皖南事变后,鉴于贾唯英的身份没有暴露,又有较好的社会关系作掩护,党组织便让她继续留在四川做地下工作,其公开职业是成都工会的助理教育干事。

1942年春节前的一天,突然有特务冒充地下党员和贾唯英接头,幸而被机警的贾唯英识破。之后,她便只身一人返回红岩。此时,孔原接见了她。

“怎么回来了?呆不下去了吗?”一句简短的问话,温暖油然上心,贾唯英禁不住热泪盈眶。在成都这一年的隐蔽中,种种酸甜苦辣在她心中翻涌着。

“不要难过,有什么委屈和困难,说出来。”孔原和蔼地说。贾唯英赶紧擦干眼泪,哽咽地说:“我不隐蔽了,像没娘的孤儿一样,日子太难过了……”并将自己的亲历告诉了孔原。闻罢,孔原点点头,说:“立即离开是对的,但还要另找地方,继续隐蔽。”还要继续隐蔽?!在温和如长者的孔原面前,贾唯英固执起来:“我不隐蔽了,我要干革命,死也要和你们在一起!”

面对贾唯英的坚持与任性,孔原并没有生气,而是慢慢开导:“隐蔽不是不革命,而是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以便时间一到,更好地进行革命。……”接着,孔原又严肃地批评了贾唯英组织工人参加一些进步活动的行为,指出她暴露了进步面目,不符合隐蔽的原则,要坚决改正。继而,孔原将“三勤”“三化”策略对她作了详细的传达和解释,最后关切询问了贾唯英的各种情况,确定了她暑期投考大学的计划,并要她努力学好功课,争取优异成绩。因为只有功课好,在同学中才有威信,才能站稳脚跟。

这一番谈话,让贾唯英茅塞顿开,心胸阔朗,她很快清楚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种种委屈与酸楚都消散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贾唯英成为了“三勤”“三化”的模范执行者,特别在1944年11月成都的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如今回想起来,贾唯英仍感慨万千:要是当年没有孔原同志对中央方针政策的深刻解读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可能就不会有她后来的迅速成长。

贾唯英只是南方局领导下的千百名党员中的一员,她的经历,折射出南方局及其所属党组织坚决实施“三勤”“三化”工作策略的成绩。正是在此过程中,国统区的广大共产党人加强了党性修养,保持了党的优良作风,学会了做优秀共产党人,学会了斗争并善于斗争,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走出了一条在国统区险恶条件下,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新路。

“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统区贯彻执行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创造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周恩来是“三勤”“三化”工作策略的创造者,这一点不少人都知道,但是作为南方局组织部长的孔原,对周恩来制定这项策略所发挥的作用,却鲜为人知。

【责任编辑/吴佳佳】

猜你喜欢
国统区南方局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红岩春秋(2019年10期)2019-11-12 23:30:52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36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党史文苑(2017年14期)2017-08-15 20:56:04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法律史评论(2016年0期)2016-11-08 01:42:47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