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公陶
英姿飒爽想芳玉
文◎韩公陶
胡芳玉烈士是1949年11月27日牺牲的。每逢这悲痛的日子,我都深切悼念那些在黎明前被杀害在重庆渣滓洞的烈士们。我亲爱的战友——芳玉牺牲时才23岁,她是党的好女儿,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献出了壮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我与芳玉相识是在四川(今重庆)北碚天府煤矿子弟小学。那是1947年2月的一天,我前往天府小学任教,抵达时天色已晚,工友告诉我,校长老师们开迎新会去了,我不想去,就独自在宿舍整理行装。一会儿,门外传来急促的跑步声,我抬头一望,只见门口蹦进来一个“小先生”。我正注视她那小巧玲珑的身材,她却哈哈大笑地叫喊:“你就是公陶喽!我叫胡芳玉,我们等你好久了——快吃糖吧!”她从衣袋里抓出一大把糖硬塞在我手里,我推说不想吃,她笑眯着两眼说:“你一定要吃,今天不仅欢迎你们来,还是我订婚的日子喽,这是我订婚的喜糖哩!”“哦!你和谁订婚?”我好奇地问。“和‘锅匠’呀!哦,你不知道锅匠是谁,他就是卢留春(又名卢光特)!”于是她说卢留春叫她“猫儿小妞”,她就叫卢留春“锅匠”,把他们两人之间的爱称也告诉了我。她一笑两个小酒窝,当她宣布自己订婚时,脸上毫无羞色,真是个活泼开朗、敢说敢爱的新女性。我庆贺他们的大喜日子,也高兴我们在这喜庆的日子相见,而且是一见如故。
从此,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床挨着床,头顶着头,一同阅读革命书刊,一起编写工人夜校教材,一块儿下矿井体验工人生活。有时晚饭后,我弹琴,她唱歌。她爱唱《古怪歌》、《茶馆小调》、《读书郎》,经常哼着:“不是为作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哪,不受人欺侮,不作牛和羊……”
芳玉深知工人子弟读书不易,工人生活贫困,学生放学回家后还有较多的家务劳动,为此她经常为缺课的学生补课、辅导。
芳玉热心工人夜校的教学,她常常通过家访了解工人的生活、思想,以便工作。一天,有个学生的父亲在采煤时,因资方不重视安全,矿井塌方,惨死于井下,芳玉去吊唁,工人们向她哭诉:“我们工人是埋了没死,我们的妻室儿女是死了没埋。”资方根本不管工人死活,工人遇难,妻儿只得饿死。芳玉曾流着泪说:“生命只有用来解除工人的痛苦,才值得活着。”
当时天府煤矿的工人,有来自河南焦作的机电工人,工资较高;运输工、井下工大多是四川本地人,有的还是逃避抓兵的农民,工资都很低,生活很苦。因为工资待遇、籍贯的不同,形成了一些小宗派,国民党特务和封建把头就从中挑拨,制造矛盾。芳玉在工人中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说明工人都是给资本家做活的,都是受资本家剥削的兄弟,本来就是一家人;工人阶级的劳动养活了他们,工人就是国家的主人;工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争得经济利益和解放。通过她的工作,工人开始重视阶级友爱、懂得团结的力量。
芳玉关心同志,热爱战友,能广泛地团结群众,善于统战工作。当她知道我是《新华日报》派去工作的,对我就特别关心。有时卢留春来找她,她常拉我一同出去在山林中散步,听留春同志讲革命形势和厂矿的情况,然后我们便议论起学校和矿上的情况,商量怎样开展工作。留春同志粗犷能干,俨然像个大哥,芳玉热情活泼,虽然比我只大1岁,却真像我的大姐,我们团结友爱,成了三人小组。天府小学校长王森是位开明的民主人士,芳玉亲切地喊她妈妈。王森也喜欢她,像对亲生女儿一般信任她,照她的意见办事。芳玉的统战工作搞得很出色。她善于争取中间派的教师,耐心地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世、爱好,引导他们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芳玉对党的同志更是热爱,虽然没有直接的组织关系,她也极其关心,热情帮助。1947年重庆敌特搞“六一”大逮捕后,有的同志被通缉、追捕,芳玉不怕风险,帮助转移,竭力保存革命力量。
◎胡芳玉
1947年夏末秋初,解放战争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配合解放军的外线作战,必需牵制敌军,破坏敌军的兵源、粮源。于是党派留春同志去川、陕、鄂三省交界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雄关险道地区与彭(咏梧)大哥、江姐(竹筠)等领导武装,开展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
这时,我和芳玉都调到了白庙子天府小学工作,彭云也由王珍儒同志抚养在这里。10月初,江姐趁工作之便来看云儿。当天晚上在教室里,江姐对芳玉和我说起了川东游击队和农民运动斗争的情况。江姐说:“我们总是在晚上翻山越岭去发动农民宣传抗丁、抗粮,很受农民欢迎,很快就组织起来了。有时一支游击队一个晚上就把敌人一个乡会所的武装全部缴了……”她也谈到游击队艰苦的生活,经常吃冷饭、喝凉水,没菜吃就吃辣椒,米很少,能吃上红薯、芋儿焖饭(其实只有几颗大米)就是好饭菜了。但是他们都很乐观,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我们听江姐讲到农村武装斗争的好形势,非常兴奋,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也有思想准备,因此要求江姐让我们快些下去参加斗争。江姐说:“芳玉家在那一带,可以先去,你还要留在这里。”
大约1 0月中旬的一天,芳玉兴高采烈地拿来一件红花绸新衣,穿在身上问我好看不好看。“好看,好看!”我也开心地答道。她悄悄告诉我,这次留春来就是接她去川东打游击的。我为她即将踏上征途而高兴,但也深知敌人的疯狂屠杀,何况这次又是与敌人刀枪相对,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哩!不禁说出:“新娘子上战场了准打胜仗,要多珍重!”她立刻说:“你放心,我早已将生命交给了党,将爱情交给了“锅匠”,无所顾虑了。只要解放全中国,我个人没有命又算个啥子!”我听着她朴实、真诚的话语,看着她英姿勃勃的模样,确实可敬、可爱,深深为她热爱党、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临别时,我们拥抱,她又再三安慰我:“你安心留下,到时候会来接你的!”
就这样,她以和卢留春结婚的名义登报离开学校,两人一同去川东了。他们正是新婚夫妇,本该在一起度蜜月的,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留春仍去巫溪、奉节等地开展武装斗争,芳玉却是调回她的家乡梁平一带,搞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斗争。
芳玉回到梁平虎城乡后,第一件艰苦的工作就是劝说父亲支持革命。她的父亲是当地财主,不仅出租土地,在场镇上还做生意。父亲爱她这个大女儿,只望她安分守己,找个门当户对的好丈夫,为此对她管束甚严。芳玉性情活泼开朗,从上小学到中学,受到老师王敏(地下党员)和一些进步老师的启发教育,懂得了妇女解放、抗日救国、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等道理,与家庭的封建思想多次斗争,终于冲出家门,走上革命的路。1944年冬,在地下党同志的帮助下,芳玉到重庆育才学校社会组学习,她深信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又得廖姐(意林地下党支书)的直接培育,很快就成为一名战斗员。她热情地开展农村工作:积极创办农民夜校,不怕风吹雨打,每晚坚持去上课;白天则去访贫问苦,做社会调查,还帮农民拔草、喂猪,一同劳动。农民请她吃饭不去,送东西她也不收,深得广大农民的爱戴。她的工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认清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从而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开展抗丁、抗粮、抗税的斗争,使农村的革命工作得到发展。由于芳玉在农村工作中成绩突出,1946年春,支书廖姐就将她推荐给中共四川省委青年组,由赵隆凯同志领队,去铜梁一带农村开展革命工作。
芳玉搞过农运,在天府煤矿又搞过工运,这次回家乡搞武装斗争也有了些经验。经过多次工作,终于说服父亲拿出50担(即5000斤)黄谷作革命活动经费。她又在亲戚朋友中活动,得到了亲友们的支持。这时,她与入党介绍人钟鼎民一起,在梁平、大竹、开江等地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她主要负责做“刀儿教”的工作。
“刀儿教”是一个反对地主豪绅封建压迫、剥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的民众团体,他们使枪用棒,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教徒们又十分迷信,相信自己刀枪不入。芳玉热情教育他们不信天、不信神,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靠自己解放自己。芳玉改造了这个组织,并建立起以“刀儿教”为主的“地下军”,她作政委,英姿飒爽率队与敌斗争。这支武装队伍,使国民党反动派胆战心惊,将芳玉当作“匪首”悬赏捉拿,到处通缉。
芳玉隐蔽在姑妈家里,敌人抓不到她,就逮捕了她的父亲和亲戚朋友,刑审逼供,要他们交出芳玉才肯释放,芳玉的父亲和亲友宁可自己受苦也拒不回答。当芳玉知道自己牵连了家属和亲友,心里非常痛苦。她担心疯狂的敌人还会抓更多的群众受苦,造成更大的牺牲,决心走出来投案。芳玉挺身而出,怒斥反动派不准陷害无辜,家人亲友终于得以释放,而她却在1948年2月被关进了县牢房,后又转移到渣滓洞监狱。
在狱中,芳玉受尽酷刑,丧心病狂的特务竟用猪毛穿刺乳头,芳玉咬牙忍痛以致昏迷。她大义凛然,无所畏惧,除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外,没有暴露党组织和同志们的革命活动。她在狱中关心同志、爱护战友、积极学习政治经济学和外语,准备出狱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她也给姐妹们讲妇女要解放的道理,同时对敌人搞挖心战术,做统战工作,争取分化他们。她爱唱歌、扭秧歌,积极参加狱中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李青林、齐亮、蒋可然、朱麟等30人被反动派带往电台岚垭杀害前,难友们得知特务点名提人时,齐声高唱着“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当江姐穿着阴丹士林旗袍,搀扶着被特务老虎凳橇断了腿骨的李青林慢慢走出女牢向难友们告别时,芳玉热泪盈眶,忍不住哭出声来,随即又以高亢的歌声为难友送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几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下,眼看重庆就要解放了。11月27日,解放的枪声已隐约可闻,疯狂的敌人在渣滓洞监牢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敌人将楼上一、二室的女难友会并到到楼下八室,用机枪、卡宾枪从前门、后窗扫射。大部分难友当即牺牲,有少数受伤。芳玉关心战友,站起来去搀扶受伤的难友,喊醒昏迷的难友冲出去,她想打开牢门却力不从心,在墙边走了一步,枪声响了,这是敌人在对未死的同志补枪!芳玉中弹倒下了,满脸都是血。这时,大火烧起来了,浓烟滚滚,火焰冲天,芳玉憋着一股劲从烈火中猛冲出来,高呼:“同志们冲啊!”终于英勇地倒在血泊中。
芳玉的英姿飒爽、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革命情操,她是党的好女儿。可是直到198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才追认芳玉为烈士。当她得到党的拥抱和全国人民的深情纪念时,我悲喜交集地写下了《怀念芳玉》,遥为祭奠,以慰英灵。
怀念芳玉
一
笑语盈盈巴山女,
春风桃李小先生。
深痛人民陷水火,
罢却红妆踏征程。
二
荒村茅舍访农苦,
抗丁抗粮齐斗争。
情侣友伴断思念,
刀丛剑林勇牺牲。
三
鲜血浇透胜利果,
忠魂未祭迷雾深。
谁慰战友殷殷意,
三十年来暗沉吟。
四
艳阳普照芳玉洁,
英灵地下笑开颜。
不愧党的好儿女,
人间热泪涌如泉。
同时,我也将此诗抄寄芳玉的爱人,当时在“美蒋罪行展览馆”工作、为烈士们守墓的卢光特同志,不久便收到光特同志寄来的诗作:
读公陶诗抒怀
一
后峯岩下欣相逢,
北温泉里鱼水融。
为救斯民出水火,
花好月圆各西东。
二
行云流水一女童,
弹雨枪林虎城中。
挺身敌前大义在,
蒙垢卅年事不公。
三
春到人间日当空,
地上黄泉泪应同。
死者昭雪生者快,
历史由来别奸忠。
四
“猫儿小妞”成仁去,
空余“锅匠”头飞雪,
难为美政匡时弊,
幸得守墓终晚年。
五
墓里白骨墓旁翁,
塔前行人塔后松。
六月雪花盛开时,
一瓣馨香献鬼雄。
芳玉离开我们虽然61年了,但我们对她的思念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漠,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作者近照
(本文作者韩公陶,女,四川隆昌人,现年84岁。青年时期在重庆、北碚等地参加革命工作,结识胡芳玉、江姐等同志。1948年,全国解放的脚步日益临近,国民党警备区司令部发出通缉令,韩公陶被组织转移到香港而后到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大学、内蒙古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离休后定居北京。)
【责任编辑/杨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