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人格教育

2011-08-15 00:45张瑾秋张旭东
大家 2011年22期

张瑾秋 张旭东

(张瑾秋:四川理工学院黄岭校区基础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张旭东:四川理工学院黄岭校区基础教学部,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物质精神进步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人的素质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更是赋予了新的内涵。培养健康的人格对于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健康的人格不仅是大学生活的基础和成才的需要,更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源。

一、大学人格教育的时代内涵

大学人格教育,顾名思义,是针对高校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将人格教育工作着眼于学生人格品质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投身社会即与社会相适应,自身的认识、情感、意志、价值观、行为准则都达到社会要求的高层次水准,从而最大限度的与社会向融合,以便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推动社会发展并与之共同发展。

二、大学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实现自我,服务社会”是哈佛大学的校训,其中蕴含着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理念。哈佛大学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秉承哈佛校训在1982年其新书《超越象牙塔》一书中呼吁,大学赢走出象牙塔,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为社会发展服务。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院士也强调指出:大学应成为国家的思想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由此可见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含义之深刻,体现出人格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大学教育的真义所在。重视大学人格教育,于国家、社会、高校、大学生群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大学人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通过人格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是自己的人格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其此,加强大学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高校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格教育不仅是高校基础性工程和思想政治建设的伟大任务,也是高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再次,加强大学人格教育是大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自身人格重塑和健康发展。针对大学生开展人格教育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自知);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正面对待顺境和逆境(自律);增强自身能力,积极挖掘潜力,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自强);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三、大学人格教育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扩招,大学生在日益缩小的社会空间和举步维艰的发展压力中形成的人格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的种种变化使道德教育产生了真空地带,即原有的道德教育体制被打破,而新的教育体制还未建立起来,许多问题还在探讨中,这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产生重大影响。高校扩招,社会高层次就业岗位满额,低层次就业人员匮乏,令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面对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残酷的竞争、“毕业等于失业”的精神误导,极易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强烈波动,导致一系列人格变障碍和人格扭曲衍生。

(二)生活环境

大学生贫富差距凸显,生活现状不平衡,极易使大学生人格缺失,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当前大学生的年龄结构趋于“九零后”发展。一方面,优越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亲人多年的庇护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负、狭隘、懒散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远离亲人,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弱的问题日益明显,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自卑、内向、无责任感的人格特征。

(三)学习环境

大学生被冠以“天之骄子”的称号,一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以后,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失去了以前优秀学习成绩的地位,极易产生心理落差。从课业繁重、监管严格、督促紧张的中学一下进入自由选择、无硬性规定,时间生活都自由支配的大学生活,面对理论性强,学科跨度大,自主选择多,创造性更新的大学学习模式,极易使大学生找不到学习方向,在厌学、盲目、无序的学习状态下产生焦虑、烦躁的人格特征。

四、大学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人格是一个极为复杂、极为广阔、极为隐蔽的心理现象。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人格教育的复杂性。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是遗传、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人格教育

高校应该发挥在大学人格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人格的形成有先天的教育,但大学又是育人的最佳场所,大学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黄金季节。因此,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优良的物质保障;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政策导向;校园活动文化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持久动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在人与环境的不断交流中,主流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观将逐渐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对人格教育的作用也将凸显重要。

(二)开设人格教育相应课程,发挥其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人为本是健康人格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教学是健康人格培养的立足点。大学生人格教育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教学阵地,积极地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条件在授业中解惑,在授业中传道,使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各种困惑得到解决,大学生人格教育在内容上,实现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完美结合,重点应帮助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向导教育。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高校辅导员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率先垂范。辅导员也要不断优化自身人格,努力实现辅导员人格的提升:在奉献中品尝工作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关爱学生;让正义公平的光辉普照每一位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感染学生。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人格要靠人格来修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以辅导员的健全人格熏陶大学生的人格,通过自身渊博的学问,过硬的教学能力,宽广的胸怀,大度的气魄、幽默的气质等方面指引学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道德升华,推动学生的情感优化,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及其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的作用。

大学生人格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期中,人格教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社会正确引导,高校创造条件,辅导员以行垂范的作用虽然至关重要,但在大学生人格教育工作中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学生首先要按照健康人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其次要按照现代社会的需要来锻炼自己、完善自我。

肖兴政.大学人格教育[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