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服装专业的通识教育

2011-08-15 00:45高昌苗
大家 2011年22期

高昌苗

中国的服装高等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发展起来,服装专业从雏形到初具规模,只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但服装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已蓬勃向上,汇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中,大量的服装专业的学生,踏入了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是社会并不是接纳所有人,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出现了相关行业需求扩大而仍然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这与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有关。因为它沿袭了高等教育按门类培养专一学科人才的倾向,与社会需求有脱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服装企业的人员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发生了变化。服装业的发展不仅仅需求从事具体服装行业的人才,首先需要的是适应社会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企业、经营品牌、进行设计的全方位人才。改革开放以前,比起服装业,服装教育更加滞后,为服装企业培养人才还不是大专院校的职责,呈现的现状是,服装行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层次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教育事业有了一个新的增长,但是服装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远远跟不上服装业的社会需求。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认真思考在高等教育中服装设计专业的专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通才需求如何达到统一?这对服装教育和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列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分析其涉及领域,阐明其作用,强调在服装专业学生中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对已有的通识教育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明确指出,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育必须围绕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和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坚决地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通识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者教育实践,都要求大学生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多种知识领域进行广泛的学习。从19世纪初通识教育被提出来到目前为止,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有50多种。广义上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的,即健全的个体和健全的人格的人。狭义上的通识教育指大学教育中除专业教育部分的非专业性教育。本文的论述也是基于此理论基础。

二、F学院服装设计本科专业通识教育的实践情况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共14门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两个部分,F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覆盖了6个领域,包括语言、计算机、文学艺术(美育课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公民教育。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非常多,但是众所周知得到大家公认的是,通识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将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F学院通识课程虽然只涉及6个领域,但是这6个领域的知识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积极参与未来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类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F学院的语言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和大学日语,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可以选择学习英语还是学习日语。国外服装产业发展迅速,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鉴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生能在学期期间能掌握第二或者是第三种语言,对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进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大学计算机课程。这门课程对一般的大学生来说主要是掌握办公自动化部分。而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的办公系统的使用之外,是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铺垫。服装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使用计算机。其他有80%的课程都需要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辅助处理。第三个方面,在课程中公民教育方面主要是贯穿于两课之中的,两课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强调,笔者也认为这对于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也就不作更多的赘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文学艺术(美育)这部分课程在F学院被列在了通识教育选修课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有针对性地课程。总的来说,通识教育对于服装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通识教育启发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理性,融合其灵魂,发扬人性,陶冶人格。于此同时,我们也会思考,F学院的通识教育目前执行情况是否还存在不足呢?

首先,F学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大学四年的学分总共为190学分,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为40学分,也就是说通识教育课程占1/4不到。有数据显示,美国大学本科教学中通识课程的分量大约占本科学习总量的1/4。其次,通识教育课程覆盖面比较大,如前面所论述的一样,服装设计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覆盖了6个知识领域。这6个领域的课程包括语言类12个学分,两课方面10个学分,其次再是其他方面较均匀的分布。这样分布是否合理呢?第三,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也大多停留于书面的应试教育。笔者通过到堂听课和学生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讲课生硬,未考虑艺术类学生公共课程基础差的情况,学生不易吸收消化。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对通识教育认识不够,不喜欢上相关课程,把学习重心放在专业课程学习上。

三、对F学院服装设计本科专业通识教育的建议

首先在国家教育部对高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统一规定的基础上。必须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大于或者等于1/4,当然这些课程并不是杂乱的堆砌,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各个领域所占的课时的比例。其次,从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程中有一部分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太紧密,也有部分重复。虽然整个课程体系显得比较有目的性、方向性,具有对普遍学生的适应性,但是缺少灵活性和对服装专业学生的适应性。第三,在保证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通识选修课程的比例,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第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大隐性课程的建设。学生除了是一个自然人之外,还是一个“社会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那么学校课堂的授课,也可以改换授课形式、授课地点。第五,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中部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通识教育课程里面有大学英语,专业教育课程里面有服装专业英语;通识教育课程里面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专业教育课程里面有服装CAD,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识教育课程里面有中国近现代史刚要、科学技术史,专业教育里面有中外服装史。应该建立这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要将两者完全的割裂开来。建立联系之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喜欢专业课程同学的兴趣,也为专业教育的开展做出铺垫。第六,通识课程行课时间的调整。F学院服装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大部分都安排在低年级。部分同学本来对相关知识掌握的就不牢固,在长时间的不学习之后,知识点肯定要忘记。所以部分课程可以考虑在大学四年都可以开设。

总的来说通识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教育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F学院的具体情况开展了以上研究。其中产生了一些想法,目前也在进一步的论证过程当中,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有一个不背离国家方针政策的,真正适用于F学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通识教育。能够达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融合,达到“厚基础、宽口径、淡专业”的目标,能够较好地达到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