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梅
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学龄前3—6岁的幼儿教育。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人才稀缺,很多地方出现千金难求一园状况,其原因就是师资配置不全,多数幼儿园老师没有系统学习学前教育课程,难以胜任幼儿教育与管理。学前教育除了幼儿心理成长教育、管理教育学科,还有艺术教育学科,声乐属于嗓音技能、技术训练课,在课程设置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艺术教育学科主干课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乐感,掌握基本唱歌理论、唱歌姿势、发声方法,有一定气息、表情、表现力演唱歌曲,掌握幼儿唱歌课的教学特点及基本方法。
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报考前没有进行声乐训练,也没有进行声乐考试。绝大多数音乐基础、嗓音条件不好,极个别学生从没有上过音乐课,基本音准都没有,完全是 “五音不全,黄腔跑调” 的音盲。作为21世纪合格的学前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 必须会用嗓子唱歌、会用方法教幼儿学歌,声乐是必须学习的学科。针对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基础及条件,作为声乐老师在教学上不可急于求成,要想办法、分布骤,采取多样形式,使学生在一年的学习时间中掌握最基本的唱歌原理、唱歌方法,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学前教师打好基础。
以集体课形式讲授声乐基本发声原理,让学生在集体氛围里统一学习歌唱理论、声乐理论、基本发声理论,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以小组课为声乐上课方式:把基础相同、声部相同、音色相同的学生分成5—7人一组,同一程度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重点是解决共性技术方法问题,不过多强调唱歌技术、技巧,只要求歌曲的整体感、完整性,音量适中、音色统一、表情自然,不追求扩展音域、扩大音量,不唱超越小组整体歌唱水平的歌曲。小组课教学让同学有条件互相听析、分辩不同方法发声的声音好坏,便于学习,改正。
歌唱姿势——理论讲析——音准、节奏——基础发声——初级练习曲——初级歌曲。
第一,针对学生平时站立习惯,在唱歌姿势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自然直立、双脚分开、挺胸收腹,头部端正、双眼平视、表情自然。不含胸低头、抽肩腆肚、挤眉弄眼、身体松垮、随意晃荡、靠墙坐凳。
第二,因人而异、因才而教,针对学生基础,不能用单纯的声乐课要求教学,具体情况灵活处理。⑴:学生进校前没有正规接触音乐,理论、视唱基础甚差,常见的音乐符号、音准概念也不知,所以刚开始以纯声乐课方式教学不可取也不现实,要适当配合乐理与视唱上课,前面几次课抽部分时间适当讲述些简单的音乐知识、音乐符号方可进入音准、节奏练习。⑵:在不同的调性上,用上、下行音阶给学生进行音准训练,注意4、7二个音的发音标准与音高音准,同时配合以四分、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训练,必要时让学生画拍练唱。当学生音准、节奏达到基本标准后才可进行基础发声练习。值得提醒的是音准、节奏练习要贯穿于全年的声乐课堂。⑶:基础发声中,首先是无声张嘴练习,就是口腔放松练习:在不发声前提下口腔以椭圆形状上下张开,张嘴时体会上颚骨是上、提、拉,下颚骨下、拉、后靠,摸耳窝根处感觉到有一小坑陷下去。有声练习时提醒学生面带微笑,口腔含水轻轻发声,以便寻找打开喉咙感觉。⑷:练习曲主要以哼鸣、弱声、开闭口音训练为主。从闭口到开口、先单音到三度音再到五度音的哼鸣练习,然后是开、闭口元音练习,五度内的练声旋律要流畅、上口。练习条目不要多,二、三条足可。练习量、时间不要太大、过长,练习时对学生不要有太高求,有一定的唱歌感觉、唱歌兴趣就达到目的,也不用说太多声乐术语。⑸:歌曲的选择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大致音色与音域,选择短、小、音域跳动不大的歌曲,由于学生的视唱基础差,必要时先教歌谱。唱歌时多强调口型、喉咙打开、语言发音标准的感觉及提醒气息的运用,杜绝提肩,喊叫、横嘴、皱眉、怪脸等行为。虽然不完全要求有专业师范音乐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但也要知道什么是唱歌,唱歌时必须注意及必须掌握的姿势、口型、气息、共鸣、表情等及最基本的唱歌原理、唱歌方法。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学前教师打好基础。
第一,教师方面:作为声乐教师,不管针对什么性质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条件或专业原因有二样的上课心态。只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专业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完成不同目标的教学。让学生最大量的学到东西。
声乐是讲究学习条件的学科,要一定的嗓音条件,良好的音准概念、音乐感觉。作为学前专业的学生学习声乐确实是不容易,特别是高职高专性质的学前专业学生,学习时间短,音乐基础、条件差,有些甚至不适合学习声乐,但此课又不能不学,所以老师⑴:有正确的教学态度,以亲切、和蔼、鼓励的态度,良好的亲和力,擅于发现学生长处,公平、公正,表扬式的启发、引导学生,凭自身的责任感、对学生的责任心,积极、认真、负责上好每一节声乐课。⑵:上课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小组课要注意照顾全面,适当的抽唱、个别的提醒,共同的要求都要恰到好处。⑶:课堂上注意讲话的方式,简言骇要、通俗易懂的讲释唱歌要点,少讲术语,多示范,使学生在实际中对比、模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⑷:不能按师范院校要求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布置歌曲,应多在哼鸣和中声区给予指导与练习 ,以五个元音为练习基础,扬长避短选择歌曲练习。歌曲也不要求唱得如何到位、完整,只要音准、节奏、乐感、声音相对完整就行,并可加上一定的动作,形成律动唱歌。另外可要求他们多唱少儿方向的歌曲,使他们在课堂上多会、多唱好这方面的歌,个别条件好的可考虑专门进行声乐技能训练。
第二,学生方面:⑴: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面对自己学习的基础与条件。既不好高骛远、也不不切实际的要求自己,在已有条件下努力学习。⑵:学好音乐基础理论,掌握常见、常用符号、记号、音程、基本和弦、常用调式,提高视唱能力,把握音准、节奏,为声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⑶:配合老师,从基础开始,运用科学方法,循序渐进的针对性学习。多思考,勤动脑,掌握事半功倍的学习技巧,多与同学交流,勤学巧练、巧唱会练,把握最基本的发音、唱歌方法。训练敏锐的听辨能力,学会听、析、辨歌。同时重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努力去感觉、研究、分析歌曲的灵与感,骨与肉,挖掘感人的东西,提高自身艺术感受能力。⑷:选择歌曲应根据专业特点,多找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练唱,注意把握儿童歌曲的情绪、节奏,接合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的唱歌理念,增强肢体语言动作表达,律动去唱歌。⑸: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不要因条件限制而不愿学、不愿唱。要有良好的自信心,擅长捕捉自己的亮光点。同时还要克服唱歌的紧张感、不敢练唱的畏惧感、上台的怯场感。很多同学因为觉得自己的嗓子不好,唱歌不好,而不愿学习声乐,也不愿、不想、不敢在老师、同学面前唱,不仅课堂如临大敌,课后也不开口,这样对学习声乐非常有害。在老师、同学面前唱歌不要有紧张感与惧怕感,更不能因为感觉嗓子不好而不学、不唱,只要努力过,一定有收获,只有唱出来老师才能知道毛病在哪里,问题是什么,才能提出相应办法给予纠正,帮助解决,才可能有进步。只有在同学面前唱出来,才能有对比,才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考试或是上台表演更是让很多同学有上刀海下火山感觉,因为紧张,加上害怕,部分学生前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还没有上台心眼嗓子要跳出来,手脚也打抖,表现出严重的怯场心理。临场时跑调、无节奏、忘记歌词成常事,老师上课的要求、要点也全丢,词不成行音不成调的乱唱一气,严重影响声乐学习成果。应要有着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学会适应、放松,有既来之则安之,考试、演出只是一种自我表现的“阿Q”精神。用这种思维去左右自己的思想,怯场的心理自然会消失。
总之,声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一门不容易、有一定难度,需要勤学巧练、巧唱会练,需要时间与毅力学习的学科,通过老师的细心教学、学生的刻苦努力,才能掌握声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才能达到声乐学习的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