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照兴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主要作用是使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和素养,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常识,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和较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做工具为其专业学习服务,提高专业续航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江西服装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以培养服装行业所需人才为主的学院,为促使我院《计算机基础》课能更好的为我院服装类专业学习服务,我院对服装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实践。
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需要和服装专业学习及完成其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质要求,我们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信息获取与交流、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与表达及专业应用延展五大模块,以职业工作任务项目或服装专业应用案例为依托,构建通专结合、开放、灵活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新生入学前都有初步的上网经验,但是对相关的知识和具体应用缺乏了解,不能处理稍显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把“信息的获取与交流”这一学习模块提到最前面,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入为主、提高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为后续内容的辅助学习提供了工具和手段。然后,再按照“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信息处理”、“信息的输出与表达”到“专业应用延展”这一自然化的知识系统构建顺序组织相应教学内容。
通过把《计算机基础》相关教学内容与服装专业应用做适度整合,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抽象度和枯燥感,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更贴近实际应用,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大幅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帮助学生认识服装专业学习目标。
将课程内容归并为若干学习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加案例的形式组织教学,学习性工作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用与服装职业岗位实际挂钩的任务做实训强化,使得学生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的放矢,学后知道用在哪、怎么用,富有成就感,从而促进了学用一体,激发了学生对服装专业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习性工作任务大多需要相应的素材资料,同学们要到Internet上查找相关资料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微机硬件系统的配置与组装”任务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学生还必须自己去Internet查找具体的硬件品牌、型号及其性能等信息;“演示文稿的加工处理”任务的学习学生要到Internet上查询了解某品牌服装公司资料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利用Internet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服务了,也即是初步形成了自主化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工作和可持续发展铺垫必要的基础。
由于教学的内容(也即学习的任务)大多开通了网络,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有部分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QQ聊天等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为完成学习任务服务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涵盖城市和农村,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若教学起点低,讲得太过细致繁琐,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讲的快,又会严重挫伤基础差的学生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总之,对于高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专业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科学设置。对于服装类学生,本文提出了紧紧围绕服装职业工作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经过在我院教学过程中实践检验,应用效果为良好,为我院探索出符合服装院校特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新途径,提高了教学水平。如果能有效解决“开通网络致使学生的学生状态不易把控”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两个问题,效果会更加理想。
[1]黄锡昌.高职制作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9.
[2]苗颖.基于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 成人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