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桢
瑶族歌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璀璨的一份子,传递着瑶族人民的艺术和文化精神,有着深厚传统的人文底蕴。 而随着现代电子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子音乐的领域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成为现代音乐的先锋力量,为音乐家们在创作上很大程度地提供了新的范围和方法。这两种音乐元素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会面,是一种已传承了千年的音乐文化与具有先锋、现代气息的新生音乐文化的会面,它们的交织,必会缔造出一种新的音乐空间。
电子音乐作为现今音乐领域的一大亮点,融合了丰富的音色、新颖的节奏、有特色的音效以及强大的声音设计。正如Cope指出:“宇宙中所发生的事情,大部分来自于事物的重新结合(Much of what happens in the universe results from recombination)。” (Cope 2001, p3)重新结合则意味着新事物的诞生,瑶族歌乐千百年来都是依靠着人们的传唱和演奏来进行传承,一旦有了电子音乐的加入,许多传统音乐以前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将可以在电子音乐的技术下实现。例如:在瑶族歌乐中增加一些单纯运用常规乐器演奏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演奏结果;或者将歌者有停顿的独唱用电子音乐技术处理成具有多重音高和演唱效果的重唱,甚至可以加入一些特定的音效,让歌曲的情绪和氛围得以强调和烘托。从创新的角度来说,瑶族歌乐将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与电子音乐的结合。
另一方面,对于电子音乐这个从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先锋学科来说,中国民族音乐是一个盖着面纱的神秘又独具魅力的女神,瑶族歌乐最原生态也最纯真的曲调、唱腔、语言、节奏为电子音乐提供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发展空间,具有被丰富、被完善的可能性;而电子音乐强大又独具特色的数字技术也将为瑶族歌乐的不足作出补充,并通过电子音乐手段使瑶歌通常容易被忽略的特色得以充分的展现,使瑶族歌乐的情感和意境得以恰当的烘托,为其风格和特色的强化作出贡献。这种创造性的结合将为音乐、文化、语言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瑶族有着不同的支系,不同支系的瑶族使用不同的瑶语方言。原生态的瑶歌都是用瑶语演唱的,有的还用当地汉语方言表现。与汉语普通话比较,瑶语的音系更为复杂,有大量的鼻音声母和韵母,响元音还有成套的长短音;瑶语有8个声调,响音与细音的匹配比较完整。这种语音格局,不但使得瑶歌唱词像多种格律的诗词,而且促进了瑶族曲调丰富多样的乐律和调式。瑶语的一个重要句法特点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后置成分往往起到修饰、强调、生动表达的作用,这种结构,自然衍生了瑶歌中句子后置成分重复吟唱的模式。同样的歌调,在不同瑶语方言中,音阶、节奏、曲段的结构,都会有所变化。曲生于调、调生于言,言与歌、诗与歌是相生相依的关系。只有深入地理解瑶族语言韵律和歌曲的结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瑶族民族的内核,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电子音乐所具有的丰富的音色、新颖的节奏、有特色的音效以及强大的声音设计为音乐家们在创作和表现上提供了许多新的能力和手段。例如:电子音乐的一大特色是可以提供很大数量的新的声音。这些声音既包括了对现有乐器声音的模仿和改变,更包括了许多乐器所不能演奏出来全新的声音元素。如果将这些新的声音运用在瑶族歌乐中,便能很大程度地改变其传统音乐的音色,为其音乐增加更多的色彩。同时,在传统音乐的音色上运用数字声音处理手段,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音乐的声音,又能保持传统音乐原始的特点,不失为一种让瑶族歌乐继续发扬光大的有效手段。
历年来,虽然已有许多关于瑶族歌乐的分析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从其音乐风格、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历史传承方面来进行的,还没有太多关于瑶族歌乐与其他音乐相结合的探索,将之与电子音乐技术这个新兴领域来进行结合更是少人涉及。可想而知,在一个尚未过度开发的领域里所要做出的研究不但具有独特的视角,还具有先锋性。
另一方面,研究瑶族歌乐与电子音乐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是在探讨瑶族歌乐的音乐形态与瑶语语音及韵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进行深层的解剖,而不是仅局限于旋律、节奏、唱腔等音乐元素。如此,将语言学与艺术学相结合,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将更具成效。
再者,瑶族多数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区,少数分布于湖南、粤北山区和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其音乐的曲调多样,全国不下20种,如勉瑶《盘王大歌》中的八支曲;拉珈瑶的《香哩歌》、《师公调》;平地瑶的《呦嗨歌》、《啊波咧歌》;布努瑶的《酒歌》、《散旺歌》和坳瑶的《大声歌》等等。对瑶族歌乐进行专门的研究并植入新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将推动各地瑶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在音乐搜集方面,已整理出版的音乐作品有《谜歌》、《中南少数民族山歌选》、《两广民歌散辑》、《广西民间歌曲集》、《瑶族民歌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瑶族风情歌》等。资料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历史研究、音乐文化研究、宗教表演仪式研究、风格及形式研究。如赵书峰的《瑶族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综述》、宋灏漭 赵秀芝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梧州瑶歌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吴宁华的《瑶族音乐研究综述》、袁炳昌、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中瑶族音乐史部分等。这些成果无疑丰富了瑶族音乐研究领域,但对瑶族歌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探讨尚未重视,对电子音乐技术在瑶族歌乐中的运用研究更少。
虽然音乐家们曾以瑶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改编和创作了一些风格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器乐、声乐作品,如《瑶族舞曲》、《拉木歌》、《双刀舞》音乐等,但其数量始终有限,也并非文字资料。到1998年,作曲家刘健根据湖南江华瑶族的音乐素材创作了声乐组曲《盘王之女》,以现代多重音乐表现手法,创立了中国“新民族根源音乐”的概念,是对瑶族音乐一种新的诠释。但其成果仍是以CD的形式发表,并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理论资料。
如:王珊铭《粤北瑶族长鼓舞表演仪式及其音乐文化研究》,详述的便是瑶族长鼓舞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历程,以及由此所归结出的粤北瑶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刘春喜《粤北瑶族宗教信仰的流变》,主要是剖析宗教方面的融合转变,并未涉及到歌乐;《两广民歌散籍》仅是对民歌的搜集整理。
电子音乐作为音乐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改变了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和表演形式,将音乐与电子科技、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当今音乐领域的一大亮点。其技术融合了全新的音色、独特的效果处理、以及强大的声音设计等,使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为传统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空间和技术支持。电子音乐技术虽是源于国外,但由于瑶族语言的特殊性,国外音乐家和学者们难以理解,要将瑶族歌乐与瑶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实为一大困事,因此国外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力度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