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佐昌暲
(日本熊本学园大学)
作为文献史料的报纸文章
——记郭沫若1955年访日的报道
岩佐昌暲
(日本熊本学园大学)
1955年12月,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访问了日本。时间是12月1日至25日。代表团由包括4名随员、翻译等在内的15名团员组成。他们结束东京的活动后西下,9日到京都,12日到大阪,13日到奈良,14日到冈山,15日到广岛,16日到了福冈。在福冈顺利地完成各项紧张、繁忙的活动后,19日离开福冈前往东京。在东京停留3天后,22日离开东京又西下去下关。24日游览著名温泉别府,25日坐苏联船回国。
郭沫若率领代表团的访日,在日中两国还没有建立邦交关系、日本政府站在美国的立场采取对中国敌视政策的时期,有划时代的外交意义。这个代表团虽然不是日本政府正式邀请的,实际上却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事访问团。日本媒体关注他们的行程。很多报纸都匀出篇幅连日报道了代表团的动静。当时的报纸版面没有现在多。在篇幅小的情况制约下,日本媒体还是比较详细地报道郭沫若代表团的动静,这是由于是日本媒体认识到郭沫若代表团的访日在日中交流上的历史意义。
另外,郭沫若在日本过了总共20年的学生生活和政治避难的日子。这样的人物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带领中国学术界的代表性学者重访日本,可以说衣锦还乡,是引人注目的话题。媒体重视报道他们的动静是理所当然的。福冈是郭沫若从1918年到23年住过而开始文学生涯的地方。在福冈的媒体不会错过机会。
研究和编写郭沫若年谱时,日本媒体对访日团的报道应该是相当重要的文献资料。但是现行的《郭沫若年谱》[1](P943-993)完全没有利用媒体资料。据我所知,充分利用媒体资料书写郭沫若访日的全过程的有刘德有的《随郭沫若战后访日》。[2]我没看过原书,只读过日译本。[3]这本书很有参考的价值。但是观点跟我不一样。他利用大量媒体资料(没有记载所根据的媒体的文字)再加上自己的记忆,用回忆录式的形式写下了这本书。本文也是尝试利用媒体描写郭沫若在福冈3天的活动。但是主要目的在于把当时的原始资料提供给同行。遗憾的是由于收集资料时间很短,这次只能根据《西日本新闻》的报道文章。《西日本新闻》是总社在福冈的一家当地报社。它虽然是地方报纸,却是九州地区发行量最多的报纸。这家报纸对郭沫若代表团的报道相当热心。只凭这一家报纸的资料,可以知道郭沫若他们在福冈的大概的活动轮廓。
一
郭沫若在福冈的三天,媒体是怎么报道的呢?下面根据《西日本新闻》的报道文章介绍报道的内容。①
12月17日
郭沫若氏一行抵达福冈/阔别32年的 “第二故乡”
开始写小说也在福冈/本报记者与郭氏车上一问一答/致市民 让我们为亚洲的和平携起手来(新闻概要)
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长郭沫若先生率领的一行15名的学术考察团,于16日下午7点10分,乘坐海鸥号特快列车抵达福冈。在车站,日中友好协会会员,九大学生,国铁工会博多分会,气象台工会福冈分会的工会成员手举红旗,热烈欢迎。九州大学校长山田先生的二女儿节子(15岁)向走出车站的考察团献花。一行人前往下榻的博多帝国宾馆。郭沫若先生对聚集在宾馆前厅的记者们,以流利的日语请他们向福冈市民致以问候之后,与前来欢迎的九州大学各位教授握手,发现了同窗时的老朋友濑尾爱三郎医学部教授(61岁)后,不由得伸出双手拥抱,紧贴脸颊,描绘了一幅非常令人感动的场景。
随后郭沫若先生向九州大学山田校长用日语一一介绍该团成员,气氛非常和睦友好。
17日晚报
为后辈们题词/郭氏一行 视察九大
在福冈度过了第一晚的中国学术考察团郭沫若先生率领的一行15名成员于17日上午九点半,从下榻的宿舍帝国宾馆出发,前往九大访问。
对郭氏来说,九大曾经是他的母校,和山田校长紧紧握手之后,在学生们的掌声中走进了工学部的会客室,和部局长见面之后倾听了九大的现状。随后该团团员分成四组,对各专业进行视察和讨论。下午在西南学院大学礼堂,九大医学部大厅举行了各种演讲会。
访问母校的郭氏在校长办公室,在校友的恳求下,为后辈们挥笔题词,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字。
18日
愿日本经济独立/郭沫若在福冈讲演/与中国携手 有望实现第二次明治维新(新闻概要)
16日晚上抵达福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访日学术考察团团长郭沫若先生,17日下午两点半莅临福冈市西南学院大学礼堂举行的公开演讲会,在福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协会会长荒川文六先生的主持下,历时一个小时,就中日两国的友好与发展的问题,阐述了其意见,特别强调说明了两国之间重新开始自主的经济合作、自由贸易的必要性,最后以“如果这点可以实现的话,日本将会迎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第二次明治维新。”结束了演讲,这是郭沫若先生来日本以后少有的一次涉及到政治经济问题的热情的演说。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省略)
把学生称为同窗/郭氏在九大热情演说
正在福冈访问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于17日访问了阔别32年的母校九州大学,在医学部大厅,面对满满一会场的学生们,进行了历时一个小时的热情演讲。特别是面对学生,亲切的称他们为同窗,说到了九大的经过,“自古以来和中国就有很深的渊源的福冈使我选择了九大。”之后又幽默地说到,“作为医学部的学生,我是个不认真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在教科书上写诗偷懒。”他怀念起在学习医学的课程中,学到了祖国之爱,正义之爱,真理之爱,和平之爱的精神,面对当时祖国的悲惨命运,下定决心要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过程。最后以祝愿早日实现日中文化的交流,早日恢复邦交,希望日中两国互相视为兄弟国家,合力前进来结束演说。
走下讲台后,见到了以前的恩师小野寺教授,非常高兴,热情相拥,展现了郭沫若先生不忘师生情意的充满人性化的一面。
市长身着“唐装”欢迎郭沫若
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学术代表团在抵达福冈的次日,17日访问了郭氏的母校九州大学,郭沫若下午两点先在西南学院大学礼堂为当地市民进行演讲,4点又在母校九州大学医学部大厅进行了演讲,毕业于东大文学部的冯乃超氏(使节团副团长广州中山大学副校长)就“新中国的建设”的问题,历时两个小时,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说到“激烈的批判才是学术界发展的原动力。在中国这种批判是经常发生的,学生们也通过自由的选择而努力学习着。”
同晚六点半在帝国宾馆大宴会厅由小西福冈市市长与山田九大校长主持举办了欢迎宴,小西市长头戴中式帽,身着唐装表示了其欢迎之意。郭氏也幽默地说到“日本客人如果来到中国,我也要穿上日本的和服来欢迎。”整个会场洋溢着融洽和睦的气氛。
19日
惊叹鳞次栉比的烟囱/郭氏等参观八幡制铁所
抵达福冈第三天的中国学术考察团郭沫若等一行,18日上午10点乘坐特快列车海鸥号前往下关,视察了大洋渔业后,乘坐门司海关汽艇途径关门港,洞海湾,参观了八幡制铁所。面对鳞次栉比的烟囱,一行人感叹不已,灼热的溶矿炉,制钢,六分块切断机,轧钢等各个工序,冒着火星和噪音,认真仔细地参观学习,超出了预定时间一个小时。
郭沫若在八幡妇女之家所举行的市欢迎会上表达了对此的感想,他说“我进一步加深了要早日推进日中经济交流的信念。中国需要铁和钢。物质间的交流会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
重返福冈
同晚还出席了在福冈市的日式酒家 “新三浦”,由九州医学部长举办的招待宴,与操学部长等老朋友和恩师欢聚一堂,一边品尝着鸡肉汆锅,一边回忆过去,看着九大的毕业纪念照,满怀感慨地说“昔日风貌依旧”。
20日
郭沫若先生探望恩师中山博士
正在福冈访问的中国科学院考察团长郭沫若先生,在紧张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在福冈停留的最终日19日上午10点半从下塌的帝国宾馆出发,坐车参观了福冈市西公园,在操九大医学部长的说明下,观赏了怀念已久的博多湾的风景,之后又探望了在同市西新町养病的恩师中山平次郎博士(85岁)。
中山博士是一位老医学者,曾在32年前教过当时还是九大医学部学生的郭沫若病理学,见到自己的学子郭沫若,中山博士非常高兴,亲自到会客厅迎接,并且说到“好久不见了。见到你我的病都好了。”还拿出了珍藏的中国古代文物,请其鉴赏,郭沫若看到恩师的笑容,也感到很欣慰,把砚台的形状和上面刻着的文字抄写了下来,在结束这阔别了32年的师生会见后,握手并祝老师健康。
郭沫若氏前往东京
结束了在福冈的全部访问日程之后,郭沫若等中国学术考察团一行15名于19日下午一点半乘坐从板付出发的日航飞机前往东京。在机场候机厅碰巧遇到来九州地区进行政治演讲活动后回东京的日本共产党野坂参三、志贺义雄两人,双方都说“哎呀!”,握手后共乘同架飞机前往东京。
二
以上是《西日本新闻》有关郭沫若的报道的大概内容。下面是根据这些报道按时间顺序整理的郭沫若一行在福冈的访问活动的过程:
①16日乘坐下午19点10分到博多车站的特快海鸥号到达福冈。宿舍是博多帝国宾馆。在宾馆前厅,以流利的日语请记者们向福冈市民致以问候。
②17日上午9点半,从下榻的宿舍帝国宾馆出发,前往九大访问。在工学部的会客室,和部局长见面之后倾听了九大的现状。随后该团团员分成四组,对各专业进行视察和讨论。郭氏在校长办公室,在校友的恳求下,为后辈们挥笔题词,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字。
③17日下午2点半,莅临福冈市西南学院大学礼堂举行的公开演讲会,在福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协会会长荒川文六的主持下,就中日两国的友好与发展的问题,阐述了其意见,历时一个小时。
④17日郭沫若4点又回到九大,在医学部大厅进行了演讲。之后冯乃超做了“新中国的建设”问题的演讲,历时两个小时,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
⑤同晚6点半在帝国宾馆大宴会厅由小西福冈市市长与山田九大校长主持举办了欢迎宴,小西市长头戴中式帽,身着唐装表示了其欢迎之意。
⑥18日上午10点乘坐特快列车海鸥号前往下关,视察了大洋渔业后,乘坐门司海关汽艇途径关门港,洞海湾,参观了八幡制铁所。参观完后出席八幡市欢迎会,晚上回福冈。
⑦同晚还出席了由九州医学部长在福冈市的日式酒家“新三浦”举办的招待宴。与操学部长等老朋友和恩师欢聚一堂。
⑧19日是在福冈停留的最终日。在紧张的日程中抽出时间,上午10点半从下榻的帝国宾馆出发,坐车参观了福冈市西公园,在操九大医学部长的说明下,观赏了怀念已久的博多湾的风景,之后又探望了在同市西新町养病的恩师中山平次郎博士(85 岁)。
⑨19日下午一点半乘坐从板付机场出发的日航飞机前往东京。在机场候机厅碰巧遇到日本共产党野坂参三、志贺义雄两人。
我们根据这些报道可以补充郭沫若年谱缺少的一些事实(活动内容),也可以纠正年谱的错误。上面所举的活动中、③④⑥以外的事情年谱没有记载。年谱对③④⑥的记述简略。对④的郭沫若在母校讲演的时间,年谱说上午②是错误的。郭沫若17日上午访问九大总部后前往西南学院大学对福冈市民讲演。讲完后再回九大在医学部讲堂对九大师生讲演。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知道这些报道里没有记载郭沫若去看望他们一家曾经住过的旧居、箱崎海边、诗歌里写过的千代松原等地。郭沫若在福冈逗留期间写的诗歌中有“千代松原不见松,漫言巨害自微虫”(《吊千代松原》)、“千代松原不见松,白砂寂寞夕阳红”(《访福冈五首》)等诗句。读了这些诗句让人感觉仿佛郭沫若亲临此地亲眼看到风景作诗。比如年谱写“重游福冈,对博多湾、千代松原的变幻颇多感慨,作七绝五首”。[1](P940)可是从报纸的报道来看他的旅程安排非常紧张,似乎无暇赴箱崎海滨亲眼观看博多湾、千代松原的变化。据⑨的报道,他离开博多那天的上午,参观西公园(该公园在临海的高地,可以眺望博多湾的全景)瞭望了怀恋的博多湾的风景。这可能是他接触博多湾光景的唯一的机会。刘德有也写过“郭老一到福冈就问千代松原。日本朋友用可惜的口吻回答说千代松原的松树几乎全部消灭了。郭老再问怎么了?日本朋友说战后被害虫吃掉了。听了后郭老满面愁容”。③
以上是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再现郭沫若1955年访日时重访博多3天的活动。相信如果能收集更多的报道文章,特别收集他访问的每个地方的当地报纸的资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撰写更详细、更可靠的活动纪录。这些活动纪录,可以成为广大同行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责任编辑:陈俐)
注释:
①《西日本新闻》除了报道之外还刊登郭沫若在17日下午在西南学院大学作的讲演主要内容、郭沫若与九大经济学部教授向坂逸郎和该报社主编小田部启次郎的“鼎谈”(谈日中文化交流)等文章。本文不提。下面的黑字是报纸的标题。
②《年谱》写:“十七日上午,访问福冈九州大学,在医学部礼堂向满座的教师和学生发表讲演,(略)下午,还向福冈市市民发表了讲演。”(见《郭沫若年谱1892-1978(中)》第940页)
③不是刘德有原文。根据村山翻译的日文笔者重新翻译成中文。
[1]龚继民,方仁念编.郭沫若年谱 1892-1978(中)[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刘德有.随郭沫若战后访日[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刘德有,1931年生,原文化部副部长,55年随郭沫若访日当代表团的翻译。)
[3]村山孚翻译.郭沫若·日本之旅[M].SIMUL出版社(东京),1992.
2011-02-20
岩佐昌暲,男,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