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晓华
二人转是东北黑土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形式,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情趣。
本文就二人转几个主要突出特点作以初探,旨在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二人转的开场在正戏之前一般要历经三个程序:
首先是男角伴随打击乐出场,走场亮相,其主要作用不外乎是为稳定剧场秩序。
其次是男角走场亮相后,说快板小段或笑话小段,用以活跃剧场气氛,引起观众兴趣,调动观众看戏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对演员不感到陌生,而感到亲切。
第三是男角引出女角,二人共同表演“小帽”。所谓“小帽”是指男女两名演员密切配合演唱的一首具有东北民间风味的小曲或小调。边唱边舞,声情并茂。这一程序尤为重要,可以使观众对演员的嗓音、韵味、作派和形象、技艺水平有个初步了解,取得感性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人转艺人们常说的“分包赶角”。就是说在演出过程中,男女两角赶到哪个角色就必须演哪个角色。譬如,按剧情需要,二人此时是父女关系,彼时可能变成母子关系;也可能此时是兄妹或姐弟关系,彼时则变成了夫妻关系。这些关系都不涉及性别的变化,可以顺理成章地演唱。而有些时候这一男一女要表演母女关系、父子关系、姐妹关系或兄弟关系,此时必有一人要进行“反串”表演,或女扮男妆,或男扮女妆。这就要求二人转演员必须具备“反串”表演的技艺。再如,按剧情需要,二人此时扮演的是青年男女,彼时则变成了老年男女,后来可能又变成幼小儿童,这又要求二人转演员的演技必须能够驾驭不同年龄段的人物角色。还如,一男一女此时扮演的是皇亲国戚,彼时可能变成宦官奴婢;此时扮演的可能是英雄豪杰,彼时可能又变成乞丐囚徒;此时可能是忠臣孝党,彼时可能又变成奸雄贼寇。这又要求二人转演员必须具备扮演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物角色的本领。
二人转以其表演化入和化出的频繁变换为表达剧情的主要艺术形式,这是二人转作为东北地方戏曲区别于其他各类戏曲的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人转的唱腔既有严谨规范的一面,又有灵活多变的一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艺术和音乐理论。
(一)主辅规范。二人转的唱腔具有自己严格的规范性。曲牌有十大主调和十大辅调。唱腔的一般规律:开头几句唱词所选用的曲牌及连接顺序是:“胡胡腔——大救驾——打枣”。中间正文情节戏多用“武咳咳”“、喇叭牌子”“、文咳咳”、“红柳子”等曲牌。结尾用“小翻车”。
(二)专腔专调。一出戏有自己专用的曲牌,叫做专腔专调,旋律和韵味均各具特色。
(三)灵活多变。这是二人转唱腔艺术的鲜明特色。它以好唱、好听,且能恰当、准确、尽情地表达剧情为原则。京剧、评剧、黄梅戏等一些人们比较熟悉的剧种唱腔,二人转均可以借用。还有一些“大鼓”“、梆子”“、皮影戏”等唱腔也常常在二人转唱腔中出现,但非常和谐受听。所以人们常用“九腔十八调”和“南腔北调”来形容二人转唱腔的灵活性。
就二人转艺术而论,还有许多与其他戏曲不同的鲜明特色。如:演员阵容仅一男一女二人;无布景、无道具;每人只一把扇子,一个手绢;演出场地小,农家当院,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均可演出;乐队简单,一支唢呐,一把板胡,一副竹板即可伴奏演出等,这些都是其他各类戏曲所不具备的。正因二人转具备了这些少、小、精、简等特点,才使这一艺术形式深深扎根于东北黑土地,被北方广大人民群众誉为“珍贵的土产,悦耳的乡音”。